葛麗英,陳愛蓮,胡京光
難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是指經過充分的抗心力衰竭治療,包括休息、限鹽限水、利尿劑、強心劑、血管擴張劑及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藥物治療后,心力衰竭癥狀仍不見好轉甚至進行性惡化,但并非指心臟情況已經到終末期不可逆轉時[1]。RHF常同時兼有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出現持續(xù)性心率增快、頑固性水腫、少尿、肢端厥冷發(fā)紺、氣促等癥狀,其預后差、死亡率高,是心血管內科常見的危重癥之一。近年來研究發(fā)現重組人腦利鈉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對RHF具有一定的療效,但rhBNP僅適用于RHF短期靜脈治療,部分病人停藥后癥狀易再發(fā)加重[2-3]。中醫(yī)學認為慢性心力衰竭是由臟腑虛損所致,其基本病位在心,是由心氣血陰陽虛損、血瘀水停所致[4]。養(yǎng)心生脈顆粒是由人參、麥冬、丹參、茯苓等多種中藥組成[5],具有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等功效,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中醫(yī)治法。本研究旨在探討?zhàn)B心生脈顆粒聯合rhBNP治療RHF病人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3月濮陽市中醫(yī)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RHF病人124例,入選標準:①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符合中國心臟病學會制定的有關RHF診斷標準[6];②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③病人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感染、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因素可引起急性死亡者;②合并有嚴重的肝、腎、內分泌或血液系統(tǒng)等原發(fā)疾病者;③對養(yǎng)心生脈顆?;騬hBNP過敏及過敏體質者;④合并有腫瘤或精神異常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2例。對照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68.5±5.3)歲;心功能分級:Ⅲ級18例,Ⅳ級44例;原發(fā)疾?。喝毖孕募〔?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6例,擴張型心肌病8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6例。觀察組,男35例,女27例;年齡(69.4±5.8)歲;心功能分級:Ⅲ級16例,Ⅳ級46例;原發(fā)疾?。喝毖孕募〔?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7例,擴張型心肌病10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病人入組后均參照2018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7]進行規(guī)范化的抗心力衰竭治療,如去除誘因、調整飲食習慣、合理氧療及應用利尿劑、強心劑、血管擴張劑等藥物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治療的基礎上加用rhBNP(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33)治療,先予1.5 μg/kg的負荷量于90 s內靜脈推注,隨后以0.007 5~0.010 0 μg/(kg·min)的速度連續(xù)靜脈泵入,維持72 h。觀察組在對照組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養(yǎng)心生脈顆粒(秦皇島市山海關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20030096),每次1袋,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連續(xù)服用2周。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治療前后兩組臨床表現,如胸悶氣促、運動耐量、肺部啰音、下肢水腫等情況,進行NYHA心功能分級;②超聲心動圖檢測兩組治療前后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每搏輸出量(stroke volume,SV)的變化;③測定治療前后兩組血漿氨基末端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④測定兩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試驗距離(6-minute walk test,6MWT);⑤觀察兩組不良反應情況。
1.4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①顯效:治療后心力衰竭癥狀顯著改善,NYHA心功能分級降低2級;②有效:治療后心力衰竭癥狀有所改善,NYHA心功能分級降低1級;③無效:心力衰竭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或死亡,NYHA心功能分級不變或增加[8]。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單位:例(%)
2.2 兩組心臟超聲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DD均異常增大,而LVEF、SV則異常減?。恢委熀髢山MLVEDD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VEF、SV均較治療前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DD、LVEF及SV改善程度均較對照組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心臟超聲指標比較 (±s)
2.3 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NT-proBNP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P<0.01)。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水平比較 (±s) 單位:ng/mL
2.4 兩組治療前后6MWT比較 治療后兩組6MWT均較治療前明顯增加,觀察組較對照組增加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6MWT比較 (±s) 單位:m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對照組有2例、觀察組有1例出現輕度低血壓,對照組1例出現輕度胃腸道反應,經對癥處理后好轉;觀察組1例出現輕度頭痛,經休息后好轉。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84%,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2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RHF又稱頑固性心力衰竭,是指經過充分的抗心力衰竭治療,包括臥床休息、限鹽限水、利尿劑、強心劑、血管擴張劑及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一般治療后,心力衰竭癥狀仍不見好轉甚至進行性惡化的心臟疾病。RHF病人常因心肌收縮力下降,SV及心輸出量降低,引起交感神經系統(tǒng)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SS)持續(xù)激活[9],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最終引起心臟前后負荷增加,其對傳統(tǒng)抗心力衰竭藥物反應差,臨床治療難度大、死亡率高。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加重,慢性心力衰竭逐漸發(fā)展進入RHF階段的病人逐年增多,RHF已成為心血管內科亟待解決的臨床問題之一。
腦利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種肽類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產生并分泌,當心室容積擴張或壓力負荷增大時分泌增多[10]。BNP具有廣泛的生理學效應[11-13]:①能夠擴張腎小球的入球小動脈,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并能抑制腎曲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從而起到利尿利鈉的作用,降低心臟前負荷;②能與血管平滑肌及內皮細胞上的鳥苷酸環(huán)化酶受體(guanylate cyclase receptor,GCR)結合,起到舒張平滑肌、擴張動靜脈的作用,降低心臟后負荷;③能夠抑制腎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阻斷慢性心力衰竭病人RAAS系統(tǒng)的過度激活并延緩心室重構。rhBNP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多肽類新型藥物,與心室肌細胞分泌的BNP具有類似作用。有研究發(fā)現rhBNP可改善RHF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提高LVEF,改善臨床癥狀[2-3,6]。本研究中對照組運用rhBNP后,病人的心臟超聲指標、血漿NT-proBNP及6MWT距離均較治療前改善,臨床總有效率為72.58%,進一步證實rhBNP對RHF具有一定的療效。
中醫(yī)學將心力衰竭歸于“心悸”“水腫”“痰飲”“喘證”等病證范疇,認為慢性心力衰竭是由臟腑虛損所致,多為“本虛標實”之證,其基本病位在心,并與肺、脾、腎密切相關,其基本病機是心氣血陰陽虧虛、瘀血內阻、水飲內停,而又以心氣血陰陽虧虛為其本,瘀血內阻、水飲內停為其標[14-15]。治療上應以益氣養(yǎng)陰,佐以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為主。養(yǎng)心生脈顆粒是由人參、麥冬、五味子、丹參、赤芍、牛膝、茯苓、澤瀉、龍眼肉、郁金、木香等中藥組成[16],方中人參、麥冬、五味子益氣養(yǎng)陰,共為君藥;丹參、赤芍、牛膝活血化瘀,茯苓、澤瀉、龍眼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是為臣藥;郁金、木香、佛手行氣活血,助君藥補氣而不滯氣,是為佐藥;甘草益氣并調和諸藥,是為使藥;全方具有益氣養(yǎng)陰、活血祛瘀、利水滲濕等功效,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中醫(yī)治法[17]。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對照組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養(yǎng)心生脈顆粒,治療2周后,病人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8.71%,高于對照組的72.58%(P<0.05),LEVDD、LVEF及SV改善程度均較對照組明顯(P均<0.01),血漿NT-proBNP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6MWT距離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1),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說明養(yǎng)心生脈顆粒聯合rhBNP及基礎抗心力衰竭治療,能夠發(fā)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RHF的優(yōu)勢,能夠更有效地改善RHF病人的心功能及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口服養(yǎng)心生脈顆粒聯合rhBNP短期靜脈治療,能夠明顯改善RHF病人的臨床癥狀,改善LEVDD、LVEF、SV等心功能指標,降低血漿NT-proBNP,提高6MWT,且臨床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