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楊亞莉,李 靜,萬 翔,龔 芳
微血管性心絞痛是指人體冠狀動脈因多種原因無法滿足正常心肌代謝,引起慢性穩(wěn)定型或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表現的一組疾病,病人的主要特征是冠狀動脈造影無明顯狹窄,但冠狀動脈血流儲備下降[1]。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壓力增大、飲食結構改變和生活節(jié)奏加快等,微血管性心絞痛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有研究表明,微血管性心絞痛與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危重癥密切相關,威脅病人生命健康[2]。目前,臨床對常見類型的冠心病治療方案較多且明確,但對微血管性心絞痛尚無統一的治療方法,西醫(yī)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多種藥物副反應明顯。近年來,中醫(yī)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受到廣泛關注,有小樣本研究顯示,中西醫(yī)聯合治療效果確切[3],但對作用機制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對2016年3月—2018年12月于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微血管性心絞痛病人采用活血通脈益心湯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及血管內皮功能、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和心臟微循環(huán)的變化?,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于長江大附屬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門診或住院部接受治療的氣滯血瘀型微血管性心絞痛病人14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70例。對照組,男32例,女38例;年齡48~73(59.62±8.77)歲;病程1~14(5.33±2.46)年;體質指數(BMI)為(25.78±3.40)kg/m2;合并高血壓39例,糖尿病16例。觀察組,男30例,女40例;年齡46~74(60.05±9.27)歲;病程1~12(5.18±2.35)年;BMI(25.54±3.26)kg/m2;合并高血壓35例,糖尿病1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①參考《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4]制定微血管性心絞痛的西醫(yī)診斷標準:有典型心絞痛的癥狀;運動負荷試驗陽性,常規(guī)心電圖或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提示存在心肌缺血;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無明顯異常,若有狹窄,狹窄程度<20%;排除心肌病、瓣膜病、冠狀動脈痙攣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絞痛。②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制定氣滯血瘀證的辨證標準,主癥:胸悶胸痛,活動加重,休息緩解;次癥:氣短、心悸、頭暈、胸脅脹痛、神疲乏力、善太息、自汗;舌脈象:舌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脈弦細。具備主癥和2項次癥與舌脈象,即可診斷。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以及中醫(yī)辨證;②年齡40~80歲;③加拿大心血管學會心絞痛嚴重程度(CCS)分級Ⅰ~Ⅱ級;④病人自愿加入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風濕性心臟病、心包炎等其他心臟疾?。虎诤喜盒阅[瘤、肺部或消化道疾病影響心功能的疾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④合并血液系統與免疫系統疾??;⑤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重度高血壓[收縮壓≥18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110 mmHg]等;⑥有精神疾病史,或依從性較差。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藥常規(guī)治療,包括:①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guī)格:每片100 mg),每次100 mg,口服,每日1次;②瑞舒伐他汀鈣片(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38,規(guī)格:每片5 mg),每次10 mg,口服,每日1次;③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珠海經濟特區(qū)生物化學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57288,規(guī)格:每片25 mg),每次12.5 mg,口服,每日2次;④尼可地爾片(Nipro Pharma Corporation Kagamiishi Plant,注冊證號H20160539,規(guī)格:每片5 mg),每次5 mg,口服,每日3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活血通脈益心湯治療,組方:黃芪30 g,黨參20 g,川芎20 g,丹參20 g,麥冬20 g,紅花20 g,遠志15 g,砂仁15 g,茯苓20 g,郁金15 g,甘草6 g。加水500 mL,水煎取汁,分早晚餐后30 min溫服,每日1劑。兩組病人均連續(xù)治療4周。
1.5 觀察指標
1.5.1 內皮功能 分別在治療前與治療結束后第1天抽取病人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 mL,應用硝酸還原酶法檢測血漿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漿內皮素-1(ET-1)含量,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含量。
1.5.2 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功能(CFR)與微循環(huán)狀態(tài) 病人取平臥位,從肘前靜脈推注微泡造影劑(速度為1.5 mL/s),觀察心尖二腔心、三腔心、四腔心橫截面圖像,保存心肌學造影圖像,使用系統配套軟件分析計算微循環(huán)指標:心肌平臺期強度(A)與再充盈平均速度(β),CFR=A×β。
1.5.3 心絞痛癥狀 觀察記錄病人心絞痛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發(fā)作次數以及疼痛程度。
1.5.4 中醫(yī)證候評分 對病人中醫(yī)證候進行評分,每項計0分、1分、2分、3分,分數越高代表證候越嚴重。
1.5.5 平板運動試驗結果 測定病人治療前后平板運動試驗總運動時間、ST段壓低幅度和ST段壓低0.1 mV時間,評價心絞痛危險程度。
1.5.6 生活質量 采用生活質量量表[6]評價病人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量表包括8個維度、36個問題,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6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評價臨床療效。顯效:病人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超過70%;有效:病人臨床癥狀得到控制,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30%~69%;無效:病人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甚至加重,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低于30%。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NO、ET-1、hs-CRP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NO、ET-1、hs-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O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ET-1、hs-CRP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O、ET-1、hs-CRP水平比較 (±s)
2.3 兩組治療前后A、β和CFR比較 治療前兩組A、β和CF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A、β和CFR水平均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β和CFR比較 (±s)
2.4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絞痛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發(fā)作次數和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絞痛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發(fā)作次數和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比較 (±s)
2.5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證候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候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單位:分
2.6 兩組治療前后平板運動試驗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平板運動試驗總運動時間、ST段壓低幅度和ST段壓低0.1 mV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總運動時間大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ST段壓低幅度和ST段壓低0.1 mV時間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前后平板運動試驗結果比較 (±s)
2.7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療程內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微血管性心絞痛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與心臟微循環(huán)功能不全、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血管痙攣、內皮功能損傷、雌激素不足等多種因素有關[7],其中血管性因素為主因,心臟微循環(huán)系統是決定心肌供氧和灌注高低的關鍵系統,通過調節(jié)冠狀動脈血流發(fā)揮作用,由于微血管管徑小于500 μm,無法直接被影像學設備觀察,主要通過超聲聯合顯像技術觀察計算CFR來評估微循環(huán)狀態(tài)[8]。冠狀動脈血管內皮功能損傷也是發(fā)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病人由于吸煙、高血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因素,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NO是舒張因子,具有保護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ET-1是強效血管收縮肽,血管損傷后大量表達,引起血管痙攣,血液供應嚴重降低[9-10]。
微血管性心絞痛的主要癥狀為胸悶胸痛,屬于中醫(yī)“心痛”“胸痹”范疇。我國最早對“胸痹”進行詳細描述的是《金匱要略》一書中記載“胸痹之病……在胸背痛,短氣……胸痹不得臥,心痛”,葛洪《肘后備急方》曰:“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堅痞忽痛……絞急如刺”,對心絞痛的特點都有了明確描述。現代醫(yī)家認為“胸痹”乃本虛標實之證,本虛是指氣血虧虛,標實是指氣滯、血瘀、寒凝等[11],故氣滯血瘀乃基本病機,本研究從心論治,通過益心、活血、通絡的方法,采用活血通脈益心湯治療氣滯血瘀型微血管性心絞痛病人,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94.29%,高于單純西藥治療的81.43%(P<0.05),證明了活血通脈益心湯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活血通脈益心湯中黃芪、黨參補中益氣,作為君藥[12];川芎行氣止痛,兼有補血活血之功,丹參、紅花活血通絡,茯苓燥濕利水且安神養(yǎng)心,共為臣藥;麥冬養(yǎng)陰清心,砂仁可行氣溫中,與君藥配伍,能使氣血生化有源,遠志安神祛瘀,郁金清心涼血、活血止痛,共為佐藥。甘草緩急止痛,并能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養(yǎng)心益氣、活血通脈、散瘀止痛之效[1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NO水平高于對照組,ET-1、hs-CR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活血通脈益心湯能改善氣滯血瘀型微血管性心絞痛病人血管內皮損傷情況,減輕炎癥反應[14]。且觀察組A、β和CFR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氣滯血瘀型微血管性心絞痛病人冠狀動脈血流明顯增加,微循環(huán)狀態(tài)明顯提高。觀察組中醫(yī)證候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活血通脈益心湯改善病人微循環(huán)和內皮損傷后,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活血通脈益心湯能夠改善氣滯血瘀型微血管性心絞痛病人心臟微循環(huán),提高病人血管內皮功能和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從而緩解心絞痛癥狀,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