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瑋
【摘 要】目的:研究取藥患者采用新型藥學服務模式對患者用藥安全性以及依從性的干預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接收的60例取藥患者,本次實驗研究的時間范圍為2016年8月31日~2019年8月31日,采用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采用新型藥學服務模式來對患者進行服務和管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學服務模式來對患者進行指導,將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藥品差錯發(fā)生率進行比較。結果:(1)實驗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9.2308,P=0.0023)。(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存在較大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1923,P=0.0226)。(3)兩組患者的差錯率存在差異(X2=5.1923,P=0.0226)。結論:取藥患者采用新型藥學服務模式對患者進行管理,效果良好,可以降低患者的藥品差錯發(fā)生率,可以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取藥患者;新型藥學服務模式;用藥安全性;用藥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141-02
藥品一方面可以治病,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為此有效的探討藥物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是必要的,合理的藥學服務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以及并發(fā)癥狀。在新型藥學服務模式之下,藥師需要具備相關的能力,新型藥學服務模式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以及用藥差錯。綜合以上因素分析,本文研究探討了取藥患者采用新型藥學服務模式對患者用藥安全性以及依從性的干預效果。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接收的60例取藥患者,本次實驗研究的時間范圍為2016年8月31日~2019年8月31日,每組30人,實驗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5:15,年齡分布在18~75周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53±6.58)周歲。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5:15,年齡分布在18~78周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53±6.58)周歲。
納入標準:(1)所有取藥患者及其家屬軍知曉本次實驗的內容。(2)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知曉本次研究的內容,接受了實驗研究。
排除標準:患者中一般資料不全者。
1.2方法
1.2.1實驗組處理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新型藥學服務模式來對患者進行服務,具體的操作步驟為:建立一個完整的配藥和給藥制度,將相關的工作流程進行完善。將門診咨詢醫(yī)生進行技能培訓,對患者進行明確的健康教育指導,確?;颊咄耆獣杂盟幍膭┝恳约跋嚓P的注意事項,對患者的相關基本信息以及用藥禁忌進行詳細的記錄[1~2]。
1.2.2對照組處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藥學服務模式來對患者進行服務,將藥物的用藥劑量以及用法對患者進行交代。
1.3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的術后腫脹以及感染情況進行比較以及患者的滿意度進行比較。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將所有產(chǎn)婦的相關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2.0軟件之中,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形式校準,對比表述方式為(均數(shù)±標準差)。計數(shù)資料通過X2檢驗形式校準,檢驗表述方式為(n/%)表示。P<0.05作為本研究統(tǒng)計學意義校準基線。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比較
驗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9.2308,P=0.0023)。具體內容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存在較大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1923,P=0.0226)。具體內容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藥品差錯率比較
兩組患者的差錯率存在差異(X2=5.1923,P=0.0226)。具體內容見表3。
3 討論
臨床藥學服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用藥規(guī)范性以及安全性,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藥物的相關認識程度直接影響患者的用藥安全性。為此,有效的探討新型用藥護理服務模式對患者的具體應用效果是必要的[3~6]。
經(jīng)過本次實驗研究可以明確的得出結論:取藥患者采用新型藥學服務模式對患者進行管理,效果良好,可以降低患者的藥品差錯發(fā)生率,可以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陳陽.不同藥學服務模式對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改善效果探究[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9,26(20):44.
錢華,朱雅芳,王佳良,劉新文.新型藥學服務模式對患者用藥安全及依從性的干預效果[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9,17(07):1218-1221.
林亮君,黃岸佳,韓群英.新型藥學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及其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8,13(04):40-42.
張慧玲. 居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參與用藥安全管理方案及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7.
斯皮古力熱合曼.不同藥學服務模式對患者用藥的影響探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54):286.
趙歡. 社區(qū)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藥審查系統(tǒng)的構建與評價[D].天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