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君 岳彩林
設立目標看似簡單,但實際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大家在設立目標時常常會犯一些簡單的基本的錯誤,比如過于理想化、與客觀情況相差甚遠、很難去落實執(zhí)行,進而很容易導致目標變成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制定目標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個人都有過制定目標這樣的經(jīng)歷,但是如果要把這件事上升到技術(shù)的層面上,我們就特別有必要來學習一下這樣一個原則:SMART原則。這個原則由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提出,最早出現(xiàn)在Peter Drucker 1954年出版的著作《管理實踐》(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中。這個SMART原則,包括了設定目標的五個基本原則:(1)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2)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4)目標必須和其他計劃具有相關(guān)性(Relevant),(5)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下面逐一舉例說明:
SMART原則一 S(Specific)——明確性:這里的明確性是指要用具體的語言文字清楚準確地說明要達成的標準。例如:早晨用10分鐘時間背寫5個單詞及其含義,并用每個單詞造句。而不能是這樣的目標:每天早晨多背多記。多背什么?多記什么?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做的時候也就不知道到底該干什么。明確的目標,能夠讓學生頭腦清楚,做起事情來有條不紊,大大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
SMART原則二 M(Measurable)——衡量性:衡量性就是指設定的目標在數(shù)量上應該是明確的,而不應該是那種模糊不定的。如果制定的目標在數(shù)量不明確,那么就沒有辦法衡量,就無法判斷這個目標實現(xiàn)了多少,或者到什么狀態(tài)才算是實現(xiàn)了目標。例如:用四十分鐘時間完成數(shù)學周清試卷三道大題的改錯,而不能設定這樣的目標:完成數(shù)學周清試卷的改錯。做幾道什么樣的題目改錯,才算完成呢?根本無從談起,也就無法對目標實現(xiàn)多少進行衡量。
SMART原則三 A(Attainable)——可實現(xiàn)性:目標是可以讓執(zhí)行的人來實現(xiàn)、達到的。如果對于設定目標實現(xiàn)的難度太大,或者根本無法實現(xiàn),那么這樣的目標就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只能讓學生一次次地增加挫敗感,對學習漸漸失去興趣,慢慢地也就會沒有了自信。我們可以幫助指導學生制定跳起來“摘桃”的目標,而不能讓學生制定跳起來“摘星星”的目標。例如:一周時間內(nèi),每天復習一遍錯位相減求和公式,每兩天做一道錯位相減的題目,用兩種方法檢驗計算結(jié)果,確保結(jié)果的準確性。這樣的目標就是可行的,學生通過嘗試和訓練,完全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的很好。然而,如果對于一個語文基礎一般的學生,定出這樣的目標:下次月考中,語文成績達到150分。這是完全不可能實現(xiàn)的一個目標,學生也就只能望洋興嘆,毫無動力去做這樣的事,目標也就變得沒有意義。
SMART原則四 R(Relevant)——相關(guān)性:目標的相關(guān)性是指實現(xiàn)這個目標與其他目標實現(xiàn)的關(guān)聯(lián)情況。如果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但對其他的目標的實現(xiàn)沒有一點幫助,或者幫助不大,那么這個計劃即使被達到了,意義也不是很大。例如:“早晨用10分鐘時間背寫5個單詞及其含義,并用每個單詞造句”這個目標可以幫助后面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中午使用已識記的5個單詞,花20分鐘的時間編寫一段話。”當然這里也包含了對于大目標或長遠目標的拆分,小目標或短期目標的實現(xiàn),最終是為了大目標或長遠目標的實現(xiàn)。例如:把一周的復習內(nèi)容畫塊到周一至周日每天復習的內(nèi)容,這樣只要把這七個小目標實現(xiàn),就實現(xiàn)了這一周復習的大目標。
SMART原則五 T(Time-based)——時限性:目標設定的時限性就是指目標是有時間限制的。例如:用兩節(jié)晚自習時間,完成《數(shù)列》這一章知識點和方法的思維導圖,每一種方法用一道典型例題來呈現(xiàn)。根據(jù)學習任務的權(quán)重、學習任務的輕重緩急,擬定出完成學習目標的時間要求,監(jiān)督人老師或家長可以定期檢查學習計劃的完成進度,及時掌握學習計劃的落實情況,以方便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以及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異常情況變化及時地調(diào)整學習計劃。
以上是我對利用“SMART原則”制定學習目標的一些認識,希望對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