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要】? 語文教學改革中“整本書閱讀”是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智慧課堂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筆者建議采取連續(xù)性閱讀指導的方式,將閱讀與人生體驗相結合,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任務,在活動中實施整本書教學。
【關鍵詞】? 整本書閱讀 情境創(chuàng)設 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020-01
0
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頒布,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即將發(fā)行以及新高考改革方案即將實施是其標志。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有三個核心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語文教學改革將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學習任務群”和“整本書閱讀”指引下進行創(chuàng)新和實踐。其中“整本書閱讀”是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另外,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jīng)全面進入課堂,智慧課堂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如何面對處于青春困惑期又有個性追求的學生,實施人性化教學,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思考的課題。
對于教師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筆者建議采用采取連續(xù)性閱讀指導的方式,打破以往的一課時教學或者零散教學的倉促與粗放;課時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以及適合學生閱讀成長合理的邏輯演進順序。
我將借此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整本書連續(xù)性閱讀教學的一點粗淺認識。
一、創(chuàng)設情境,聚焦學科素養(yǎng)求創(chuàng)新
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反映核心價值,是以情境為載體對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綜合運用。如今高考要求兩大變化:一是聚焦語文學科素養(yǎng),擴大素材選取范圍,加大閱讀難度以及閱讀量,二是突出試題命制的情景化設計,落實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要求,引導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廣州市七十一中學的羅印球老師《蘇東坡傳》整本書連續(xù)性閱讀教學設計,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將閱讀與人生體驗相結合,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任務,讓學生把握蘇東坡的歷史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體展開想象和思考,從而完成閱讀任務。這些任務要求通過與真實生活高度接近的寫作情景,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清晰凸顯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征。19年高考語文命題就是聚焦語文學科素養(yǎng),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擴展素材選取范圍,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化設計,落實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考查要求,引導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所以我們在教案設計中要做到活動任務與人生體驗相結合,創(chuàng)設真實的任務情境。學科素養(yǎng)反映核心價值,是以情景為載體對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綜合運用。
二、邏輯內顯,注重課堂活動設計的操作性和選擇性
三至四個學段或課時,充分尊重了學生閱讀認知的規(guī)律,教學過程清晰。羅老師《蘇東坡傳》的教學步驟:激發(fā)興趣閱讀全書;再讀全書,整合內容;重點研讀收獲啟示;個性閱讀專題寫作。從最初的興趣激發(fā)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符合學生閱讀由淺到深的認知規(guī)律。我的整本書《圍城》教案設計步驟為四課時,包括:初讀與感悟;細讀與分享;點評與賞析;創(chuàng)新與推薦。另外推薦深圳市寶安區(qū)新安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吳泓老師的《論語》整本書閱讀教研課——讀寫一體思路。第一學段專題學習前期準備(概述瀏覽階段);第二學段孔子及其弟子——年表制作及《論語》解讀(重中之重的一個階段);第三學段:挑戰(zhàn)性閱讀與思考;第四學段:定向、選題、寫作(收口的階段)。
三、適度融合,課堂上與課堂下的活動任務的布置與關照
課上的學習應該是為學生課下的閱讀汲取做好鋪墊。課上的內容益精,課下的積累益廣;課上的重點在導,課下的重點在思;課上的目的在突破難點,課下的目的在解決重點。只有課堂上與課堂下的活動內容相互參照,相互關照,學生的素養(yǎng)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我們應該尋找到適合學生研究的活動任務,信息技術的適度融合,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其中,并有動力為完成任務,獲得知識及能力的增長。羅老師在《蘇東坡傳》中創(chuàng)設的實踐活動:制作短視頻或美篇——探尋蘇東坡的廣州足跡(利用地理優(yōu)勢,通過實地考察,讓學生更真切的體會蘇軾的人格魅力),情景任務布置:廣州電視臺準備策劃“魅力蘇軾”的專題片2集,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文案內容設計等這些都是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寬學生視野,增廣見聞,提高閱讀質量。我的整本書《圍城》閱讀設計也有“名著推薦,撬動整本書的閱讀”;“來一次寫作之旅吧!完成心靈與名著的平等對話”等活動布置。我們還應注意課堂活動呈現(xiàn)方式的生動性和悅納性。我們所面對的是學生,而不是研究專家,在文章選擇、活動設計和陳述語體上,我們應盡量保持親切的面孔和平等對話的態(tài)度。如:如果錢先生來我校開展關于《圍城》的專題講座,請根據(jù)你的閱讀體悟,設計一張宣傳海報,并撰寫一段廣告文案等活動內容的布置,就是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吸引學生參與進來。
另外需強調的是,學生的一切學習都要做到尊重原著,一切活動應該圍繞落實閱讀展開。有位專家說“讀《論語》,不必穿著漢服。”即真正的閱讀是讓閱讀的過程發(fā)生,而不一定拘泥于形式。
因此,經(jīng)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們深刻地意識到:語文教學的道路要走向更加的高效益。即語文教學不應以“教教材”為中心,而要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讀書活動的重要性,等同于甚至大于課文教學。我們應該尋找到適合學生研究的活動任務,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其中,并有動力為完成任務,獲得知識的增長及能力的提升。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課堂任務型情境教學的優(yōu)化方向和實施策略”成果(課題編號:GDXKT2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