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梅
摘 要: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里,各類教學媒體的參與讓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效果都十分喜人,教學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既是我們開展教學活動的有效途徑,又是我們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媒體都適合教學活動,或者說教學過程是復雜多樣的,并不能單一的采取某一種或某一類的教學媒體開展教學工作,這不僅違背了以生為本的教學宗旨,也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開展課程應用型教學媒體的應用探究。
關鍵詞:適用性;以生為本;工具;教學媒體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媒體的使用現(xiàn)狀
首先我們要,肯定教學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是令人欣喜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否認,當前的教學媒體的使用過程中有些混亂,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
1、教學媒體的過度使用
許多教師為了響應新課標的改革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大量的使用媒體教學,甚至無論什么課程都要采取一到兩個教學媒體,造成了教學媒體的過度使用,甚至形成了依賴性,將課本中凡是故事性的內(nèi)容全部做成了課件或故事視頻,在課堂上,教師要做的就是打開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造成了學生想象能力發(fā)展的制約,導致學生對于閱讀的能力停留在觀看直觀視頻內(nèi)容,既不能靜下心來閱讀文章,又不能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形成一種為了使用而使用的錯誤的教學理念。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又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2、教學媒體的盲目使用
教學媒體的盲目使用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不容樂觀的現(xiàn)象,語文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課程,既是我們對文字認知的基礎手段,又是一項學習和掌握文字語言應用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媒體的盲目使用就喪失了語文教學的意義。例如小學語文中單韻母的教學,以字母為基礎配上彩圖,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的學生面前,是一種較為合適的模式,而有的教師則采取游戲的模式,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一來,既浪費了課堂時間,又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教學媒體的適應性
1、微課教學與小學閱讀的適應性
微課的教學是以網(wǎng)絡資源為手段,將教學重點以新的教學形式傳遞給學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采取兩種方式進行微課教學,一種是課程案例的片段式,另一種是課程錄制的方式。這兩種形式都是借助網(wǎng)絡媒體為教學媒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想象力來完成自學的教學目的。
微課教學的特點是,時長通??刂圃谖宓桨朔昼姡铋L超過12分鐘,對于時間的控制能夠保證學生的興趣既能夠被抓住,又不會因為長時間的觀看導致對閱讀失去興趣。微課較為適合課程導入、知識拓展等方面。
以《大自然的秘密》的教學為例,由于這節(jié)課屬于說明文,對于學生來說,閱讀和學習得興趣點不多,因此可以采取微課的教學方式進行課程導入,讓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音樂配以生動的配音解說,讓學生對大自然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將雨雪、龍卷風、地震海嘯等自然現(xiàn)象;枯葉蝶、變色龍等動物的自我適應變化;四季,山川河流,既讓學生感受人們對于自然規(guī)律的適應,又能驚嘆與動植物對于自然的妥協(xié)與應對,激發(fā)學生對于大自然的探索興趣。
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微課來進行課程的拓展,《鷸蚌相爭》的一課的教學中,在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之后,讓學生對于寓言故事有一個簡單的認知與了解,將“亡羊補牢”“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將故事情節(jié)按照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的方式幫助學生弄清楚故事情節(jié),把握故事內(nèi)容,讓學生對于中國的寓言故事充滿好奇,這樣一來不僅有效的拓展了教學內(nèi)容,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期待。
3、多媒體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適應性
小學作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和想象力不夠,導致學生對于寫作有一些抵觸和厭惡額心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情景教學的模式來看展教學工作。通過視頻播放,情景展示的方式,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打造生動、有趣、輕松、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逐步降低學生的這類情緒,來激發(fā)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從而愿意融入到這個過程中去。
例如在《我的媽媽》寫作訓練中,媽媽本身是學生最為親密的人物,借助多媒體教學模式,將一位女性的形象呈現(xiàn)的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添加媽媽的特點,通過多媒體互動,讓這個人物豐富起來,既可以有學生將媽媽的特點填滿,又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與媽媽的故事,讓媽媽的形象變得清晰起來,這樣一來,既有了描述媽媽的詞匯,又有了故事情節(jié),不知不覺中,讓我的媽媽的寫作變得有趣又簡單。
3、情景教學與語文閱讀課程的適應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另一個重點內(nèi)容,如何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小學語文老是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要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和持久力,讓學生能夠有一個長時間系統(tǒng)的閱讀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逐步延長自己的閱讀時間,在完成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之后就可以采取精彩片段賞析的方式,提升閱讀興趣。針對這種情況,就可以采取情景教學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期待。例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故事性較強的內(nèi)容,以《武松打虎》為例,教師截取一部分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對這個故事有更高的閱讀期待,再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通過朗讀和小組討論得方式,讓學生感受武松的英勇,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水滸傳》的興趣,愿意在課后完成《水滸傳》的閱讀,這樣一來不僅延伸了課堂內(nèi)容,又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三、總結(jié)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媒體的應用要從根據(jù)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取切實可用的教學模式,既不能盲目的使用又不能過度使用,教師要把握好這個度,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既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效率,增強學生的閱讀期待,選擇合適的切入點,讓媒體教學成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幫助學生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的轉(zhuǎn)變,讓語文課堂活起來,既有活力又有動力,既有氣氛又有效果。
參考文獻
[1]郭麗麗;教學媒體的比較與研究[J];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年02期.
[2]肖玉稱;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程中適用性教學媒體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3]馬文文;關于語文課程綜合性內(nèi)涵適應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年
[3]李玉萍.視聽覺媒體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28)
[4]原新新.多媒體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23)
(作者單位:廣西省欽州市浦北縣張黃鎮(zhèn)十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