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明
【摘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學生不能夠掌握多樣化的學習策略,學生就無法面對真實世界復雜的各種情境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教會學生多樣化的學習策略,幫助他們學好數學,學會數學,會用數學。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學習方法 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073-02
0
掌握多樣化的學習策略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幼,分析問題和思考能力有限,遇到學習上的問題往往缺乏多樣化的學習策略,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學生思考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實踐、探索、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學習策略。
一、培養(yǎng)預習的方法
數學知識具有連貫性和邏輯性,學習的新知識往往建立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因此,讓學生預習就要找出新知識中所蘊含的原有知識,反復進行回憶或溫習,如果發(fā)現原有知識掌握不好或遺忘,就要及時采取措施補救,克服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常用的預習策略有以下三種。
(一)溫故知新預習法
比如:預習“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6單元第6課周期問題”。六月份有30天,一個星期有7天,有幾個星期?還剩多少天?這一課是在學習了找規(guī)律和有余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而這一例題的規(guī)律就是7天一組為一循環(huán),找出這個關鍵點就容易解決這道題了。如果發(fā)現不了這一規(guī)律則需要找回一年級下冊的數學書進行復習認識規(guī)律這一知識點,然后再預習新知識。
(二)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比較抽象的新知識,要引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動手實踐,通過畫、剪、折、拼、比較和觀察等活動,體驗和感悟知識。比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1課認識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通過動手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等操作來認識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產生概念的深刻理解,知其然而所以然。
(三)批注預習法
在預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做好批注,在課本上圈出重點詞語、關鍵句等,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不懂的問題旁邊用符號做好標記,提醒自己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解,也方便自己考試前復習的時候進行重點復習。
二、培養(yǎng)思考的方法
小學生傾向于具象化思維,遇到稍微抽象的題目,就難以解決,其實他們只是缺乏了一些“腳手架”。只要老師稍微引導,他們就容易恍然大悟。比如括號里最大能填幾?遇到這類型題目,學生就會覺得很難,不知道括號里應該填哪個數,因此學生做這類題目就會亂填。比如括號里最大能填幾?引導學生運用嘗試法來解決這類題,如下面第一道題目,什么乘4小于29呢,因為我們知道最接近29,并且比29小的數是28.因此我們先嘗試看看有沒有一個數乘4等于28,根據乘法口訣四七二十八,可以知道括號最大填7.再看第二道題目:由于49<50,那么我們就看看6乘什么數等于49,根據乘法口訣發(fā)現沒有數乘6等于49,根據口訣引導學生繼續(xù)推導下一個數,48<50,由于六八四十八,因此括號里最大填8.多次嘗試解決問題后,學生就能夠輕易掌握該類型題目。
三、培養(yǎng)查漏補缺的方法
很多學生平時做練習或者做試卷遇到做錯了的題目,經過老師講解后,往往他們就對這些錯題置之不理了,下次再遇到類似的題目,他們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為什么呢?因為經老師講解后雖然他們暫時明白了,但是還沒有達到真正的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培養(yǎng)學生將自己做錯的題目專用一個本子摘抄下來,形成一個錯題記錄本。用錯題集查漏補缺是一個不斷將知識反復淬煉的過程,由始至終貫穿于新知識和舊知識兩端,其目的在于以小見大,從錯題中找出知識點的有關漏洞,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知識體系中的不足,不斷加以修正完善,查漏補缺。
四、培養(yǎng)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形結合其實就是運用畫圖把問題呈現的信息表示出來,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幫助學生找到問題解決策略的良好學習策略。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數形結合不但能讓他們形象地理解題目,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還能幫助他們理清算理,自我發(fā)現計算的準確性。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yǎng)成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習慣,要不斷提升學生用繪圖解決問題的意識,幫助他們掌握繪圖的方法與技巧。比如: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遮擋住評比表的下半部分。如果我們知道一班有9面小紅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紅旗?可以引導學生用畫圖法分析題意,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從圖中直觀的知道二班的紅旗數量,根據圖示,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用算式求出二班的紅旗數。根據學生數形結合的有關掌握情況,教師可以經常提醒學生遇到各種題目嘗試繪圖進行分析,培養(yǎng)數形結合的良好習慣,提高數形結合的意識,讓他們感受到這種學習策略的優(yōu)越性,逐漸過渡到規(guī)范化的訓練。
五、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方法
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的看待問題,能夠讓教學變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多樣化、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講授式教學,而且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合作學習不但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還能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學習“九的乘法口訣”,袋鼠先生從1次跳到9次,跳了一個9,用乘法算式表示是1×9=9,表示一條龍舟上有9人;第2次跳到18,又跳了一個9,這時一共有兩個9,用乘法算式表示是2×9=18,表示兩條龍舟上有18人;袋鼠先生第3次跳到幾,即跳了幾個9?用乘法算式又怎么表示呢?表示三條龍舟上有多少人?4、5、6、7、8、9條呢?這些龍舟上應該是幾個幾;學生通過分工協作探討計算龍舟上的人數,并編出9句9的乘法口訣。然后通過個人觀察和小組之間的互相討論、總結。之后再由每組推薦一個組員匯報發(fā)現的9的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根據各小組匯報的規(guī)律,同桌互對、小組互對等小組合作形式巧記口訣。
總而言之,小學生處于學習方法和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教師應充分利用有效資源,教會學生多樣化、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共同協作,不斷通過努力優(yōu)化學習策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注: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合作學習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構建學生學習共同體的策略研究(2019YQJK203)】
[ 參? 考? 文? 獻 ]
[1]許海霞.淺儀數學學習的策略[J].小學數學.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