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鍵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動下,鄉(xiāng)村地區(qū)器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已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各項教學資源和教學技術的有效應用,實現(xiàn)了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但在“小號”教學有效性方面,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鄉(xiāng)村中學社團活動中,開展“小號”教學時,教師、學生及相關各方在推進教學效果提升上的努力,并未取得決定性的成果。為此,本文就將針對這一實際問題,開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尋求形成更具實效性的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鄉(xiāng)村中學,社團活動,“小號”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在鄉(xiāng)村中學社團活動中開展“小號”教學現(xiàn)狀
在鄉(xiāng)村中學社團活動中開展“小號”教學,能夠吸引一批具有共同興趣的學生,并通過專業(yè)的器樂教學,使之掌握“小號”演奏技巧,進而在廣泛的實踐活動中應用學習所得,為自己和他人的學習成長,帶來更多的音樂元素。這一教學形式的持續(xù)推進,對于豐富校園音樂教學體系,促成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也得到了教師、學生及家長的大力支持。然而,在當前的“小號”教學中,還存在一些較為顯著的問題,如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程度差異較大,教學形式較為單一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小號”教學的有效性,無法得到持續(xù)的提高,致使“小號”教學的影響力停步不前。長此以往,“小號”教學的優(yōu)勢必然會被各方忽視,導致“小號”教學基礎的持續(xù)薄弱,甚至嚴重影響“小號”教學及相關社團活動的有序發(fā)展。為此,教職人員應當針對當前“小號”教學的實際問題,進行一些有效的創(chuàng)新,使“小號”教學的效能得以穩(wěn)步提升。
二、在鄉(xiāng)村中學社團活動中開展“小號”教學有效性問題分析
(一)興趣問題
在鄉(xiāng)村社團中開展“小號”教學,是基于學生興趣基礎進行的教學活動。但由于“小號”教學作為一種器樂教學形式,對學生、家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一些學生在選擇學習“小號”時,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學生群體興趣不足的情況下,仍有可能被家人或同學要求加入到“小號”學習中來。另一方面,學生在“小號”學習興趣較濃時,卻有可能無法參與到“小號”學習中去。這兩種問題最終導致了學習“小號”者的興趣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出現(xiàn)了顯著的兩極化現(xiàn)象,這使得“小號”教學的基礎嚴重不穩(wěn),教學有效性受到了深遠的影響。
(二)進度問題
在鄉(xiāng)村學生群體中,“小號”學習程度的差異性,也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學習音樂知識、音樂技巧或器樂技巧的基礎差異很大。在中學階段開展“小號”學習之前,沒有能夠形成統(tǒng)一的音樂教學體系。所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各不相同。但在教學上,教師卻只能選擇統(tǒng)一的教學形式,這就讓教學的效果難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存在部分學生掉隊的現(xiàn)象。
(三)效果問題
在“小號”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效果的體現(xiàn),受到了自身學習基礎和學習提升效率的雙重影響。但在現(xiàn)有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中,教師更注重統(tǒng)一性標準的考量,而忽視了學生過程性表現(xiàn)的重要意義。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自身學習效果的認知情況,都存在明顯的偏差,這就是評價機制的激勵作用無法有效發(fā)揮,教學的有效性難以得到客觀的考量。
三、在鄉(xiāng)村中學社團活動中開展“小號”教學有效性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基礎創(chuàng)新,精準選拔
在“小號”教學過程中,共同的學習興趣是保障是其效果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要能夠從學生選拔工作開始,為構建共同的興趣環(huán)境而持續(xù)努力。一方面,教師需要依照“小號”教學的選拔要求,在更廣闊范圍內展開興趣選拔活動,吸引對音樂或“小號”感興趣的學生,關注“小號”教學情況,并借助信息化手段的應用,通過微課、慕課形式展現(xiàn)“小號”學習的內容或場景,讓學生全面了解“小號”學習,依照自己的興趣,參與到“小號”學習中來。另一方面,在完成學生的選拔后,教師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進行精準的把控,進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興趣引導方案。通過“小號”演奏、“小號”表演、音樂演奏等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對“小號”產生興趣,并在集體活動形式的推進下,保障整體興趣水平的一致性,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對“小號”產生興趣,與教師同學共同構建優(yōu)質的“小號”學習環(huán)境。
(二)精準教學,分層推進
在“小號”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能夠針對學生學習進度的差異,開展個性化的教學,通過教學分層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識或技巧,快速補齊自身的學習不足。在實踐中,教師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從樂理、節(jié)奏、樂感等多個基礎層面,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測試和記錄,建立學生學習的個人檔案。其次,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和興趣情況的不同,組織學生構成興趣學習小組,讓程度相近、興趣相似的學生能夠走到一起,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小組成員學習的方式和內容,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和提升。由于興趣小組成員的基本情況較為一致,所以教師在開展個性化教學時,僅需針對小組成員制定相應教學內容,就能實現(xiàn)教學個性化水平的大幅提升。最后,教師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演練方面,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根據學習進度的差異性,為不同學習小組制定不同的提升計劃,讓小組成員可以按照自身的學習程度,選擇相應的任務體系,依照教師的引導開展“小號”技能水平的快速提升。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課堂表現(xiàn)和實踐表演中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興趣強度的分配,在班級內部形成具有良性推動作用的競爭環(huán)境,保障教學效果的持續(xù)提高。
(三)過程評價,細化激勵
在評價機制上,教師要引入過程性導向的評價機制,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行為進行進行精準的評價。教師就通過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小組自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有更為直接的認識,進而在精準評價的激勵下,明確自身的學習不足,找準自身的提升方向,快速提升自身的“小號”學習水平。
總結:在“小號”教學有效性持續(xù)推進的整體要求下,教師要針對學習興趣問題、學習進度問題和學習效果問題進行綜合考量,通過針對學生個性特征教學體系的構建,來保障教學有效性的穩(wěn)步提升。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選擇,做好興趣管理和興趣調查工作,推動興趣小組的構建,制定小組學習的具體方案,進而利用評價機制的激勵機制,來促成小組學習效果的快速提高,實現(xiàn)整體教學有效性的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鄭莉。初中音樂教學策略。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陳嘉敏。赫林 小號/短號練習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