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是什么?如果注定一生都要面臨苦難人為什么要活著?在余華的《活著》中我找到了答案——生命最偉大的意義并不在于它的長久與體面,而在于一路走來經(jīng)歷的坎坷與磨難。從驕奢淫逸的富家少爺,到一貧如洗的平頭百姓,再到煢煢孑立、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的孤獨者,余華用近乎冰冷的語調(diào)帶我們看盡富貴一生的繁華與悲涼,又以一個個的死亡,帶我們品透生命的真諦。富貴用多舛的一生向我們訴說著生命最大的價值就是活著,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在活著中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悲歡離合、幸福苦難。而家珍則以另一種形態(tài)告訴我們生命還有一種含義,叫做“面對”,在面對中堅忍,在面對中成長,在面對中尋找希望。
關(guān)鍵詞:生命;活著;堅忍;面對
一、從個人命運悟人生
人之所以活著,是因為生命還有其存在的意義,而其存在的意義,就在于不斷的經(jīng)歷苦難與磨練,在困難中成長,在磨練中尋找希望,而在這場漫長的洗禮中,有人選擇了解脫,有人選擇了堅忍,有人選擇了看淡人生,也有人像富貴一樣選擇了活出真我。
高中,第一次品讀余華的《活著》,不知道偷偷抹過多少次眼淚,那時的我同情富貴坎坷的一生,抱怨命運對他的不公,卻始終無法理解一個孤苦無依、了無牽掛的人,為何還要茍存于世?大學(xué),再一次讀到這本書,同樣的人,同樣的書,卻有完全不同的心境。富貴的一生經(jīng)歷過父死母亡的悲,體味過死里逃生的哀,遭受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而自始至終,他都沒有選擇放棄生命。如果說從天堂到谷底的跌落比不過恩重如山、相濡以沫的情,那經(jīng)歷了一家四代七個人的生離死別,富貴還能繼續(xù)活著,就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富貴的一生極盡坎坷波折,卻將生命演繹出最亮麗的顏色,不是因為他的遭遇,也不是因為他的樂觀,而是因為當(dāng)他一無所有、親人盡失后依然堅強走完一生。他的活著不是茍且,不是惜命,而是對命運最大的反叛。我敬佩富貴,敬佩他賦予生命的敬畏,這世間迎難而上、披荊斬棘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能像富貴一樣,看著身邊一個個親人遠(yuǎn)去,直到失去所有心靈的依靠,還能繼續(xù)活下去的人卻寥寥無幾。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zhuǎn)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鄙罹褪沁@樣,看著太陽東升西落,看著暗夜的魅影悄然離去第二天的太陽又照常升起。在這一天天的輪回中品味人生的無奈,可人生就是這樣,體會不到悲歡離合,又怎會明白生命的真諦。人這一生,有誰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磨難,有誰始終一帆風(fēng)順?或許命運的確是不公平的,但對于不公的命運,選擇埋怨輕生的永遠(yuǎn)是那個脆弱著、長不大的孩子,選擇堅忍面對的才是那個能將生命活給自己的、走在幸福路上的人。
二、從人物形象品生命
(一)富貴
余華用旁觀者的視角、近乎冰冷的筆調(diào)將富貴一生的悲涼滄桑娓娓道來,不加雕琢,不加修飾,卻觸及心靈,讓人不覺潸然淚下。富貴,曾是遠(yuǎn)近聞名的地主少爺,他“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每天尋歡作樂、沉湎淫逸,還將萬貫家財押上賭場,把父親活活氣死,將一個紈绔子弟的形象演繹地淋漓盡致。敗落后的富貴,幾經(jīng)坎坷,飽受折磨,為母親外出買藥還被抓去做壯丁,戰(zhàn)場上死里逃生,卻得知母親到死也沒能見到他最后一面,女兒也因無藥可醫(yī)變成聾啞人。好不容易生活逐漸好轉(zhuǎn),兒子卻因獻(xiàn)血過多而死,女兒找到一生的依靠卻死在手術(shù)臺上,陪伴自己走過半生的家珍也重病離去,女婿二喜又在勞動中被石板砸死,唯一的精神寄托苦根還因為饑苦吃豆撐死,仿佛這世間一切的不幸,都降臨在他的身上,但這些打擊都沒有改變富貴活著的信念,歷經(jīng)滄桑的富貴,看透世間百態(tài),選擇樂觀面對苦難,平靜面對生死,即使孤獨無依,也要勇敢活下去,直到生命走到盡頭。人們時常覺得在苦難中成長難,但在孤獨中活著又何嘗容易。
一人一牛一歌聲,很長一段時間富貴佝僂著身軀,在黃昏下漸漸遠(yuǎn)去的背影在我面前揮之不去,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個明天即將來臨,也不敢想象對于這樣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命運還會給他開怎樣的玩笑。但對于富貴,這已不是一種煎熬,而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將生命活給自己的開始。
很多人認(rèn)為富貴的“活著”更多的是一種阿Q式的安于現(xiàn)狀、茍且偷生的形態(tài),但我并不這么認(rèn)為,富貴的一生涵蓋著一個普通人對命運無法掌控的無奈,衍生出對死亡的看淡,和對生命的敬重。這是一種道學(xué)思想的升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富貴的大半生就是在這樣戲劇式的福禍轉(zhuǎn)化中度過的,當(dāng)所有外在的物質(zhì)、情感依托隨著命運的嘲弄離去,富貴的思想反而變得超然,又或者說,在這福禍相依的過程中,富貴就已經(jīng)超然物外,他的活著不是為了物質(zhì),不是為了情感,更不是為了那些外在的聲譽,他只是追隨本心,為生命本身而活著,而這正是道家的內(nèi)化思維。它不是麻木,而是歷經(jīng)坎坷后對生命最本真的感悟。
富貴用他坎坷的一生告訴我們,生命的真諦在于堅忍。承受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不要抱怨、不要輕生,活著就是對生命最大的敬重?;钪揪筒皇菫榛钪獾氖挛锒钪?,而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二)家珍
家珍,小說中描寫她的筆墨并不算多,但從她的身上我們同樣能看到生命的光輝。家珍,一個衣食無憂的富家小姐,本應(yīng)一生順?biāo)欤瑓s嫁給富貴開啟了悲劇人生。她賢惠懂事,對富貴在城里的花花綠綠了如指掌,卻從來都是逆來順受,即使不滿,也不會面有慍色,而是拿些拐彎抹角的點子來敲打富貴,這不是軟弱,也不是對命運的妥協(xié),而是一個女人的善良;富貴家道中落,家珍被父親接回鎮(zhèn)上,本可以繼續(xù)過錦衣玉食的生活,她卻選擇抱著孩子同富貴一同面對苦難,這是一個女人的忠貞;富貴被抓走當(dāng)壯丁,她一個人照顧重病的婆婆,拉扯幼小的兒女,沒有任何的財物,沒有任何希望,卻依然堅持到底,這是一個女人的堅韌;家珍唯一的兒子有慶給縣長夫人獻(xiàn)血,被活活抽死,這是他一生的痛,但當(dāng)縣長春生遭到批斗,她卻放下仇恨,鼓勵春生勇敢活下去,這是一個女人的寬容。她深受軟骨病的折磨,飽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她的一生承載了很多女人無法承受的一切,但還是勇敢面對生活,平靜對待死亡。善良、忠貞、堅韌、寬容,就是她對生命最完美的詮釋,也是一個女人“活著”最大的光輝。
從她的身上,也許我們并不能看出富貴那樣的“超然”,但卻能看到一個女人一生的堅忍。作為一個被封建社會壓迫的女性代表,她承受的悲歡離合、痛苦折磨又比富貴少幾分?但她又何嘗放棄過生命?我不得不承認(rèn),家珍有舊社會女人的那種“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軟弱思想,但在這種逆來順受的生活中,她自始至終也沒有放棄對命運的反抗,她的一生都是為別人而活,為富貴、為子女、為父母,卻從來沒有為過自己,但這正是她所理解的生命的價值。
家珍通過不屈的一生告訴我們,生命的真諦在于忍受,在于面對。人的一生很長很長,沿途會有數(shù)不盡的坎坷磨難,也會有賞不盡的美麗風(fēng)景,但最美的風(fēng)景便是活著,在磨難中活出自我,在悲痛中活出成長,在風(fēng)雨中活出希望。
小結(jié)
余華在序言中寫道:“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jìn)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嚯y、無聊和平庸。”“忍受”,簡單二次,卻承載著人一生的悲歡離合,沒有人知道終點,也沒有人能夠讓命運止步不前。佛曰:“萬般皆是命,一切有因果?!庇行〇|西強求不來,而有些厄運注定一生也無法逃開。但認(rèn)命并不意味著萎靡不振、茍且偷生,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忍受生命的厚重,看似螻蟻般怯懦,實則卻賦予了生命最大的敬重,這是努力后的接納,亦是絕望后的堅忍。
參考文獻(xiàn):
[1]余華.活著[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
[2]余華.活著韓文版自序[M].南海出版社,1998年.
作者簡介:
鄭文麗(2000年—),女,漢族,山西人,本科,山西大學(xué)商務(wù)學(xué)院,研究方向:文學(xué)作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