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霞
摘要:幼小銜接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一直以來備受家長和老師的重視。大班幼兒能否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除了其內(nèi)在的的個性、學習品質(zhì)的發(fā)展,外在的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對其造成影響外,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入學準備觀下實施的教育行為,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幼兒是否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本研究通過對“走進小學”實踐活動的跟蹤和剖析,闡述了幼小銜接中教師的回應方式對幼兒產(chǎn)生的影響。建議幼小雙方教師關(guān)注自身言行、調(diào)整回應兒童的方式,為兒童順利適應小學生活乃至兒童終身的社會性發(fā)展打好基礎。
關(guān)鍵詞:入學準備觀;幼兒教師;小學教師;幼兒
一、問題的提出
美國“國家教育目標委員會”(NEGP)在1995年提出了“入學準備”的觀點,認為“入學準備”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兒童自身發(fā)展的準備;二是學校為新入學兒童提供的條件,即學校的準備;三是家庭和社區(qū)為兒童提供的支持,即家庭和社區(qū)的準備。其中,幼兒園與小學這兩個與幼兒產(chǎn)生直接關(guān)系的學習場所,無疑對大班幼兒是否順利適應新環(huán)境有著較大的影響。而幼、小雙方教師作為與幼兒互動的主體,他們的入學準備觀是否有異同?會導致怎樣的教育行為?對幼兒適應新環(huán)境會有怎樣的影響?筆者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組織大班幼兒“走進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兩種方法對幼、小雙方教師的言行及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與觀察,以期得出相應啟示,進而指導教師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diào)查
筆者在轄區(qū)隨機抽取幼兒教師、小學一年級教師共60名,就“幼小銜接中兒童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進行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在幼兒需做的入學準備方面一致認為: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交往能力、注意力等方面比較重要;但小學教師相對重視家庭教育程度、自我控制、遵守規(guī)則等方面的問題;而幼兒園教師則更重視親子關(guān)系、身體健康、文明禮貌、個性發(fā)展等方面的問題。
由此可見:幼、小教師對兒童需要具備的一些重要的學習品質(zhì),如:表達、交往、注意力等意見一致;不同的是,小學教師更注重兒童能遵守規(guī)則;而幼兒教師更注重兒童個性品質(zhì)的發(fā)展。在此入學準備觀下,雙方教師的教育行為有何異同?幼兒受到怎樣的影響?筆者設計、組織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小學”。
2.實踐活動“走進小學”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小學”是以了解幼兒現(xiàn)階段社會性發(fā)展情況以及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在不同的入學準備觀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言行對幼兒產(chǎn)生的影響為目的而設計的?;顒右酝怀鲇變褐黧w地位,充分發(fā)揮幼兒主動性、積極性為原則,觀察在自然狀態(tài)下三方(幼兒教師、小學教師、幼兒)的表現(xiàn)。
活動過程:將60名幼兒分成六組,每組10人,根據(jù)手中的小地圖,自主尋找小學教學樓、操場、廁所、圖書館、體育館等校內(nèi)設施,然后分別進入六個不同的一年級教室與一年級教師進行自主交流,并進入一年級教室聽課、做眼保健操,跟一年級小學生跑步、做間操。每到一處都要進行自主溝通,之后請帶隊教師在小地圖對應的位置蓋上動物小章,才算完成任務?;顒蛹ぐl(fā)了孩子們極大的熱情。(為了采集最真實的過程,每組都有兩個家長跟隨幼兒進行實拍?;顒咏Y(jié)束后,通過反復觀看錄像,以及在與當事教師的確認后,筆者整理、記錄成文字)。以下是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小組的活動過程錄像整理記錄:
活動開始后,A組小朋友商量好先去操場,小組長領頭跑步前進。在去往操場過程中隨行的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言談實錄:(幼師:別跑,小心摔倒!緊接著跑過去拉住了帶頭小朋友的手;小學教師:站成一對;幼師:后面的小朋友快跟上,看看前面都走到哪兒了……;小學教師:操場還用找?上學第一天就在操場開會,不就知道了嗎?)經(jīng)過隨行兩位教師的管控與質(zhì)疑,孩子們變得規(guī)矩多了。
進入教室后,A組幼兒及隨行的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言談實錄:(幼兒:老師,我是海電幼兒園大一班的小朋友,我叫XXX,想聽聽你們怎么上課,你能給我蓋個章嗎?幼師:悄悄在一邊提醒:聲音大點……先介紹自己……走的時候再蓋章……;小學教師:目光看著自己班的學生,交代學習內(nèi)容的同時問道:章蓋在哪兒?幼師:老師,我們帶小朋友來參觀。小學教師:表情嚴肅的“哦”)。接著,跟在后面的幼兒不再做自我介紹,只是把小圖拿過來讓老師蓋章,然后自覺站成一排走到了教室后面聽課。
B組小朋友進入另外一個教室:(隨行幼兒教師除了將后來的孩子往前推了推,言語上沒有做過多的干預;小學教師暫時停止了自己的教學,表情和藹的:“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小朋友,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讓他們做一下自我介紹?!保┰谛W老師的引薦下,小朋友們依次站到講臺上做了自我介紹,表現(xiàn)的自信、大方,自我介紹的信息比較全面。
三、研究啟示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結(jié)合問卷調(diào)查中幼、小教師的入學準備觀,我們可以看出:第一,通過以上兩組小朋友行為比對可以看出:1.雖然大班小朋友即將進入小學學習,但幼兒教師的觀念沒有及時調(diào)整,管控多余引導,沒有給幼兒更多的自我管理機會,沒有搭建一個有效地“坡度”,來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2.小學教師的言行、說話的表情、語氣和態(tài)度對幼升小的孩子影響較大,與幼兒教師相對親和相處方式相比,小學教師表現(xiàn)了“嚴師”的一面,給幼兒造成較大的心理落差。
可見,在“幼小銜接”過渡中,除了學習品質(zhì)、行為習慣等顯性因素對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產(chǎn)生較大影響外,雙方教師不同的入學準備觀下的言行,這些隱性因素對幼兒入學初期也會產(chǎn)生影響;
第二,與幼兒園教師相比,小學教師對幼兒園和小學間交流、合作的熱情不及幼兒教師,對“兒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要性的認識也不如幼兒園教師;
第三,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在對入學準備各維度的看法上存在的分歧是我國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缺乏溝通所致。解決這一問題的關(guān)鍵是加強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例如:實現(xiàn)小學低年級教師和幼兒園教師之間的輪崗,讓教師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為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提供一個有效的溝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