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是中職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計算機專業(yè)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從專業(yè)的角度進行針對性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诖?,文章簡要分析了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課堂教學策略,旨在將計算機知識引入到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專業(yè);課堂教學
一、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職教學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但是因為招生生源差異過大,導致中職計算機專業(yè)數(shù)學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找到計算機知識的學習點,在知識的互相滲透中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促進整個中職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教學的發(fā)展。
二、 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yè)教師的教學方法依然是傳統(tǒng)灌輸式的,重視授課過程輕視學生學習效果,實際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法單一,而且并不是學生喜歡、感興趣的,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可供學生實踐的機會更少。而且在對學生進行的計算機能力考核中,筆試內容(理論考試)占比較大,實訓操作部分過少,且要求不高,一些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過于形式化,沒有實質性的考查內容,無法實現(xiàn)對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學習觀念出現(xiàn)偏差,認為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忽視動手實踐能力的鍛煉。大部分中職學校并未及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即便是更新,其中的時間間隔非常長,甚至一些中職學校計算機教材中依然充斥著已經被社會發(fā)展淘汰的知識學校的教學內容與信息時代發(fā)展嚴重脫節(jié),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根本無法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接觸,未來就業(yè)過程會一直處于弱勢狀態(tài)。在傳統(tǒng)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中,學生進行電腦操作是根據(jù)命題進行,但這種命題涉及的范圍很小,學生只需利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就可完成。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實驗任務是好,但是學生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非常欠缺,教師也沒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交流、討論時間。這些都導致學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交流,新思維的碰撞無法完成,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 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改革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
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質就是其主動進行知識構建的過程,由此可以得出,學習其實是一項主動的行為。但這種教學目標通過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無法達到。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角色,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輔助者和幫助者,不僅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傳授者,更是引導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哪怕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還要學習,因為學習是生活與工作的必備素質。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以及分析問題,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逐漸變成個性化學習的個體另外,教師可引導學生走出課堂,使學生離開校園后仍然懂得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及時更新教材內容,緊跟時代潮流
中職學校相關教材編制部門應及時將一些先進信息技術編入教材中,確保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先進的信息技術,學校要選擇一些最新版本的計算機教材,并以此作為教學依據(jù)。教師也要學習先進信息技術,更新知識庫,采用最新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案例,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校還要為教師提供相關的培訓機會,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讓教師及時掌握最新的計算機知識。
(三)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
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使用的大多為新型計算機,內置資源與時代發(fā)展需求相符。單憑教師傳授式的教學并不能全面增強學生的計算機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充分利用計算機內部各項資源,增強計算機知識中職學校還要建立專門的資源共享網絡,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與限制,讓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查詢計算機資源并使用。另外,學校應購買新型科技化計算機實驗操作項目,學生只要在本校網絡內就能進行計算機實際操作。購買新式的實驗操作項目可以在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機操作項目,讓學生興趣高漲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也會是高效的。
(四)開展分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意識
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分組教學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從而完成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這里以每組6人為例。教師布置小組學習任務,讓組內成員合作協(xié)同完成任務,或者在課堂上設置相關題目,讓小組通過討論、共同合作得出最終答案。讓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以利于拓展學生的計算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還可利用頭腦風暴法組織學生學習,與學生分享關于信息技術的趣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后,在課堂學習中才會更加主動、積極。
(五)因材施教,提升教學質量
計算機新課程標準的制定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具有普遍適用性,但學生是個體,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面對不同學生,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開展針對性教學,實現(xiàn)全體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加強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防止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緒。掌握好教學時間與教學進度,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視頻與口頭講解相結合,確保教學有序進行。
四、 結論
綜上所述,改變傳統(tǒng)的計算機課堂教學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計算機教學目標,將計算機知識和實踐有效結合在一起,能夠逐漸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機學習意識,為社會做好人才儲備工作。
參考文獻:
[1]徐明輝.基于互聯(lián)網思維的中職計算機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3):216-217.
[2]張艷.基于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思考[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32(3):251-252+256.
[3]鄧紅平.新形勢下中職計算機專業(yè)教學中德育理念的滲透[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4):159.
作者簡介:
馬駿,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中等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