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健
摘 ?要:近幾年來,高效課堂這一要求逐漸在學科中有所體現,當然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也已經是大勢所趨。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物理這一學科都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在初中階段學生就應該培養(yǎng)自己的物理思維習慣,養(yǎng)成學習物理的好習慣。高效課堂即是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將課堂知識理解好掌握好會應用,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學習好這一學科是有難度的,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效率也成了很多教師頭疼的問題。那么,作為如此重要的一個學科,究竟該怎樣才能提升課堂效率呢?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實驗教學;小組合作;生活教學
一般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講臺上給學生講解知識,學生去聽講,看似一個固定的課堂教學模式,實則對于學生的影響卻不是特別大。在學生的思維中沒有一個學習的限制,即沒有自控力或者是自控力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中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抓不住教師所要講解的重點知識,在課堂中開小差等。一個好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有效地參與到其中,這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
一、實驗教學,輔助知識理解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接觸物理學科的時間短,還沒有形成學習物理的一種思維習慣。在初中物理課本中也是幾乎每節(jié)課的開始都有小實驗,目的是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從而很好地引發(fā)學生思考,在實驗的探究過程中也可以激發(fā)學生進行學習的興趣。一些初中物理知識也都是比較基礎的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好,這就體現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需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將一些知識重點理解好,可以便于學生在后期的更好學習。
例如,在教學“磁現象”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可以準備一些吸鐵石以便于課堂教學。教師先給學生提出一些疑問:什么樣的物體存在磁現象?磁現象有什么特征呢?然后就可以將備課中準備的吸鐵石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一些身邊的物體,進行思考和探索磁現象存在的條件。學生在自己思考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明確地進行知識的理解,學生可能會沒有得出什么結論,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已經有了一些思考,因此對于知識也更加容易理解。
二、小組合作,鼓勵學生參與
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重要,因此教師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參與到其中。初中階段的學生積極愛思考,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課之余留給學生自己討論的時間,或者是進行小組合作探索一些知識,學生對此種模式的教學可能會比較感興趣。小組之間明確的分工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即使一些不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生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也會積極地完成小組任務,因此這樣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達到了課堂教學要求。
例如,在教學“溫度計”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前一節(jié)課就讓學生準備好體溫計。在課堂中,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選出組長,自己進行內部分工。探究溫度計在不同溫度狀態(tài)下的變化,可以借助水、酒精燈,當然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監(jiān)督好學生,以免發(fā)生安全問題。小組討論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記錄下來,這樣學生的分工都會有所不同,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從而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
三、生活教學,引導學以致用
好的課堂導入或者是課堂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便于學生參與到其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高了,課堂效率自然也會有所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不僅是為了應付應試考試,更多的是真正地具有物理思維習慣,將所學習的知識能夠應用,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生活也會有幫助。事實上,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總結出來的,因此物理這一學科也與生活的聯系很大,教師如若進行生活教學,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更加便利,在應用時也會更加容易。
例如,在教學“眼睛和眼鏡”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在課堂前可以問學生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認真觀察過眼鏡呢?它的度數是怎樣變化的?眼鏡的性質都是一樣的嗎?先讓學生進行簡單思考。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準備好課件,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需要先將眼睛的結構以及透鏡的原理都給學生講解清楚。拿出學生的眼鏡為例,可以具體給學生操作,解釋近視和遠視的不同,透鏡焦距的不同等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在生活中就能夠對眼鏡有一個更好的概念,便于學生對生活現象的理解。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是如今教學課堂都需要達到的要求,物理這一學科在學生的學習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當然這在初中階段還體現不出,為了便于學生以后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在初中階段就需要幫助學生學好這一學科。采取一些教學方式是為了更好地輔助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因此,物理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方式的變更。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習慣都是不同的,教師也需要積極觀察學生,積極探索更好的課堂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文婷.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29).
[2]羅海東.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