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秀
摘 ?要:閱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大部分語文課堂是圍繞著閱讀來展開的,因此,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廣大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在此,本文從“結(jié)合預習導學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營造閱讀情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設計提問,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幾方面出發(fā)來對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一定的論述,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預習;情境
以往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過于枯燥,教師過于注重對于閱讀知識的灌輸,學生學習起來較為沉悶。近年來,由于新課改以及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變革,教師更為注重小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注重他們的閱讀感受,這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十分有效的。在此,結(jié)合一定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出發(fā),對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結(jié)合預習導學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采用課前預習的方法,不僅可以節(jié)省教師的教學時間,而且可以促使小學生提前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掌握,促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更加得有針對性??梢哉f,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準備,不僅可以使學生對下一課要學習的新內(nèi)容有初步的了解,還可以使他們增強知識基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為了構(gòu)建高效的閱讀課堂,提高預習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預習導學案,來引導小學生的預習,避免小學生的預習流于形式。
例如,在教學《落花生》這節(jié)課的時候,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將一定的預習導學案分發(fā)給小學生,要求小學生完成。預習導學案中的內(nèi)容可以包括以下幾點:(1)為“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詞語注音,并明白它們所表達的意思。這是為了促使小學生通過預習解決生字詞方面的障礙。(2)搜集作者和有關(guān)落花生的資料。這可以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做好準備。(3)概括每個段落的意思,并將段落進行劃分。(4)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順序?qū)懙???)課文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什么。當然,教師提供的預習導學案中的內(nèi)容可以更為具體。而且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和能力來看,對于其中的內(nèi)容學生不必全部完成,結(jié)合自己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完成即可。而語文教師則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預習導學案進行教學的調(diào)整,使閱讀教學更加有針對性,為小學生提供適當?shù)膸椭?/p>
二、營造閱讀情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思維相對簡單、直接,并且他們對所有的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眾所周知,好奇心會有效調(diào)動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習的最佳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來源。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小學生能夠?qū)⒆⒁饬械秸n堂上,教師可以結(jié)合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情境教學法為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學生不僅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投入的學習,還可以加深自己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運用多種方法和資源來進行情境的營造。
例如,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因為一些小學生對于花生的生長環(huán)境、外形特點等都不太了解,所以為了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小學生的想象空間,語文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關(guān)于花生的視頻或者音樂,然后在課堂上播放給小學生,將小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從而再引導他們?nèi)W習,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又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文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給小學生講一講《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比如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故事,以此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小學生們都比較喜歡聽故事,這樣能夠有效吸引他們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或者,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相關(guān)片段??傊?,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結(jié)合小學生的特點去加以利用,以充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三、有效設計提問,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
作為一種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策略,提問在各科教學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提問對于加深學生的思考與理解,對于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閱讀課堂上,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為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有效的提問,通過提問來揭示閱讀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緊密結(jié)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控制問題的難度,避免提問流于表面。
例如,在教學《少年中國說》一文時,教師首先可以提問學生:“你們知道哪些著名的愛國人士嗎?”之所以要求學生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自主搜集資料的過程之中產(chǎn)生一定的愛國情懷,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愛國意識。只有明確這一目的,才可以保證后期教學的針對性。之后,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這三個自然段?”之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探究這個問題。在合作與討論的過程中,小學生可以探究出這三個段落分別講的是什么,即第一段從小到大介紹中國少年的責任,第二段歌頌少年中國的蓬勃生命力,第三段抒發(fā)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明白該用什么的語氣去讀,比如第一段要讀出磅礴的氣勢。通過這樣的適當提問,也可以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促使小學生產(chǎn)生更為深入的理解,有利于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總而言之,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影響深遠,閱讀教學也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切實從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fā),結(ji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資源,從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來開展閱讀教學,保證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為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打好基礎。以上就是本文的相關(guān)論述,希望能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寧寶英.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措施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106-107.
[2]黃劍麗.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閱讀教學的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51):173-174.
[3]胡迪迪.多媒體技術(shù)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2017(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