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娥
摘 ?要:《中職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職英語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英語的自信心并采用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等策略,為中職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中職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志與普高學生相比有一定距離。我們不能放棄對中職生的培養(yǎng),在知識全球化的時代,更應讓他們學會運用英語。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可持續(xù)性的求知欲?通過二十多年來探索,我匯總出了一些教學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yǎng)多元互動的合作探究意識。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交際,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樂于參與各種英語實踐活動,敢于用英語進行表達,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資源整合,讓課本知識成為合乎實際的活文字。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學好英語,我大膽地進行了課堂改革,用多元交互的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人機合作,讓學生自愿參與課堂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參與課堂探究,挖掘課本的知識,提升個人能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學習英語就有了動力。對于中職生,往往學習的持久性不強,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他們可持續(xù)性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以及合作探究意識。
例如,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并運用“headache,fever,sore throat,stomachache,runny nose,toothache”等病痛的單詞,我引導學生邊朗讀,邊運用體態(tài)語表演相應的情景,讓學生通過看、聽、說、讀、寫來進行疾病的表述。通過體態(tài)語,讓其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tài),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進而創(chuàng)設英語情景引出“預約看病,看病過程”的學習與掌握。這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新單詞與短語,而且加深了對所學交際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交際能力。
《新標準》提出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主要陣地。教師的一舉一動以及對學生的了解與正確評價,都能促使學生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自信心又反過來促使他們更主動、更自覺地參與更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周而復始,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持續(xù)的學習動力,漸漸地,學生就會感受到他們知識方面的欠缺,自愿加入到課堂學習之中,這樣他們就積極進行思考,主動地去參與學習、通過實踐去運用知識點。在掌握、拓展運用知識點之后,學生就會獲得語言素材,就會運用交際,從而把課本上的文字轉化為個人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當好設計者、示范者、指揮者,還要當好觀察者、合作者、培養(yǎng)者。觀察學生,因為學生的自信心能促使他們對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對自己和他人信任,以及對自己學習進步的關注。而教師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則能促使學生努力,便可以獲得成功。對中職生來說,我們英語教師就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選擇與他們未來職業(yè)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容易接受的內容,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調動他們學英語的積極性,同學們會在實踐中做到學以致用,體會成功的喜悅。
例如,中職教材(模塊一)Unit 8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要求學生學會指路問路。教師可先創(chuàng)設情境,說要去家訪。以教室為基地,學生的座位就確定為自己的家,老師隨意說出:“I want to visit xxs parents,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通過仿真生活,將教室內的過道想象為街道,學生的課桌假設為學生的家,讓學生根據簡易地圖進行問路指路的對話,學生身臨其境、學以致用,就能促使他們迅速地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自信心,體驗英語的交際性和實用性。
三、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過程中逐步學會學習。英語老師要引導學生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根據實際尋找實現目標的方法;結合語境,在任務教學的驅動下,訓練學生的推測、查閱或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多元交互的探究學習活動,促進中職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自評、互評相結合,根據需要調整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英語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習英語就是了解西方文化。中職英語教材就是讓中職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體驗英語文化,體驗中西方文化的異同,不斷拓展文化視野,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發(fā)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的過程。作為中職英語教師,不僅要提升自身職業(yè)修養(yǎng)和專業(yè)知識修養(yǎng),更要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學生,通過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課堂采用多元互動,師生情感才能相通,教育才能產生共鳴,才能促進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使中職生畢業(yè)后多為祖國作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天婷.基于就業(yè)導向視角的中職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9):10-10.
[2]顧小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005(017):320-322.
[3]王玉秋.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中職學校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000(015):P.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