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并且也是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精神內(nèi)涵。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情感與世界觀逐漸趨于成熟,是對其進行音樂情操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種音樂教學手段,指引學生學習音樂和感受音樂的魅力。下文針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多種音樂教學手段的實施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良好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教學;教學手段
音樂屬于一門藝術,也屬于一種精神生活方式,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在初中教育體系中,音樂教育承擔著美育教育的責任,可以帶給學生美的精神享受,使學生在音樂形象中獲得愉悅。初中階段的學生,其身心正處于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如何提升音樂教學質(zhì)量,成為了當下音樂教師思考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出現(xiàn)了諸多新型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利用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音樂知識學習,提升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意識,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1 營造音樂教學情境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初中學生來講,興趣是學生對事物或者是對活動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和熱情態(tài)度,并由此產(chǎn)生的認識和參與以及探究心理傾向。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需要把培養(yǎng)學生興趣作為重點內(nèi)容[1]。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審美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nèi)容。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使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講解“大海啊,故鄉(xiāng)”時,在正式進行教唱歌曲前,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問題情境,來進行新課導入。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故鄉(xiāng)在哪里?故鄉(xiāng)有哪些特別的地方?故鄉(xiāng)最令人難忘的地方是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可以激起學生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緊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把該首歌曲播放給學生,指引學生對歌詞中蘊藏的情感進行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2 加強師生之間互動
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語言、表情、動作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多和學生進行一些良性互動,這樣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還可以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例如,在講解“唱臉譜”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討論我國國粹京劇相關知識,有意識的把音樂教學和人文內(nèi)涵進行融合,通過課堂討論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通過把視覺和聽覺進行結合,不僅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欲望,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
3 鼓勵學生小組合作
初中階段學生,其身心還正在發(fā)展階段,交往意識和參與意識慢慢的增強,對于同齡人的接受度與依賴性也逐漸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適當?shù)慕M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2]。詳細來講,教師指引學生以中心課題為基礎,對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進行相互交流和表達,使學生可以在交流溝通中達成共識,進而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讓世界充滿愛”時,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該首歌曲進行改編,改編成為音樂劇或者是舞臺劇,對歌曲內(nèi)容與情感進行重新演繹。在該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合作意識、自主精神、探究精神,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與表現(xiàn)能力。
4 改善教學評價模式
在以往初中音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通過學生選唱教材曲目的形式,來考核學生的音樂技能,這樣的考核模式會影響到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難以全面評價出學生的音樂能力,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也無法準確的獲得有效的教學效果反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學評價模式進行改善,利用多元化、開放式的考核模式和標準,對學生的音樂能力進行評價[3]。例如,可以要求學生自主選擇考試內(nèi)容,可以是唱歌、跳舞,也可以是樂器表演等等。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對學生的音樂領域進行豐富,還有助于教師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情感反應與參與態(tài)度,進而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
5 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教學環(huán)境、課程計劃、課時限制,導致教學效果難以得到有效提升。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可以把音樂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結束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把課內(nèi)教學延伸到課外,如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成立音樂興趣小組;指引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如餐廳、超市、廣場、電影中的音樂進行觀察和發(fā)現(xiàn),進而使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音樂種類。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聽一些演唱會,或者是自行開展小型演唱會,使學生可以實踐中提升音樂技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并不斷完善自我,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4]。
6 結束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利用多種音樂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使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和情操,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目前,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初中音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動力,使學生可以在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忠華.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途徑探索[J].北方音樂,2020(06):225+229.
[2]許君麗.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音樂有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黃河之聲,2020(06):103.
[3]徐鵬.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多種手段的運用[J].戲劇之家,2020(07):163.
[4]劉曉濤.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音樂教學有效策略探究[J].才智,2020(07):40.
作者簡介:
吳佐鴻,男(1979-),民族 漢, 大學 ,中學二級音樂教育專業(yè),研究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