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興梅
摘要: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同時也需要家庭與社會共同努力,尤其是家庭的助力,能夠為教育教學工作注入更多的力量。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對受教育者來說至關(guān)重要,針對易扶點家庭,學校家長會要注重促進家校共育的研究,構(gòu)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從而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所謂“易扶點”,就是“易地扶貧安置點”,在對其實施教育教學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方式,要實現(xiàn)教育的教學目標任務(wù),更應(yīng)該注重家校共育的高效落實。因此,易扶點學校需要注重教育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以及特殊性,以學校家長會為載體,積極研究并實施家校共育教學措施,從而更好地促進學校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易扶點;學校家長會;家校共育;研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7-0248-01
Abstract: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chool, but also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 especially the help of the famil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school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educatee. In view of the family with easy support point, the school parents associ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promoting home-school co-education, and construct an effective mode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The so-called "easy support point" is "the relocation of poverty relief and settlement point" , in its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e need to invest more energy and methods, in order to achiev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task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Therefore, Yifudian school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ity, systematicness and particularity of education, take the school parents'association as the carrier, actively study and implement th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teaching measures,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school educatio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Easy Support Point;School Parent Conference;home-school co-education;research strategy
所謂家校共育,就是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相互協(xié)作完成教育工作,是當前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同時也是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聯(lián)系溝通的有效途徑。針對易扶點學校構(gòu)建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形成教育教學的新力量和新方向,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易扶點學校家長會要積極探究有效的家校共育措施,學生家長與學校相互溝通與聯(lián)系,開創(chuàng)學校輔助家長進行教育以及家長協(xié)助學校開展教育的合作互動模式,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幫助學生能夠高效、快速地接受教育,進而健康地步入生活和社會。
1易扶點學校家長會探究促進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時代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不僅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文化知識,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保證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fā)展。高素質(zhì)人才的培養(yǎng)是當下學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以素質(zhì)教育為出發(fā)點的教育教學是當代能夠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高素質(zhì)人才的重要教學理念,易扶點作為國家和社會關(guān)注的重點,學校教育更要提高實際的教育教學措施,助力于學生獲得更好的培養(yǎng)[1]。但是目前,對于學生的育人教育,基本依靠學校的努力,家庭和社會缺乏對學生教育的正確認知,不利于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家庭缺乏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或者對于學生的教育是盲目的,缺乏科學的引導方式,這些都直接影響著育人結(jié)果。因此,學校家長會作為家校溝通的重要途徑,以培養(yǎng)更優(yōu)秀的人才為出發(fā)點,探索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努力加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合作,共同打造科學有效的育人合作機制,從而更好的保障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
2易扶點學校家長會中促進家校共育的具體策略
2.1 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動權(quán),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對于學生而言,學校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營地,學校的教育對于培養(yǎng)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家長會中促進家校共育,學校要充分發(fā)揮教育的主動權(quán),切實落實學校的育人功能,做好協(xié)同家庭、社會之間的支撐和連接作用,從而助力家校共育模式的有效構(gòu)建和順利開展。易扶點學校家長會中,要明確學校的職責和重要任務(wù),學校要努力加強教育管理,樹立科學正確的教學管理理念,以注重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教學思想,進而不斷推動育人教育的進步和發(fā)展。
2.2 注重引導家庭教育,促進家校共育的高效落實。易扶點學校家長會中,學校要注重引導家庭教育,充分發(fā)揮出家庭的育人功能,進而促使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相互協(xié)作完成教育工作,學校要引導家庭努力為學生營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配合學校的管理策略,同時也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管理當中,實現(xiàn)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價值和意義。
(1)以家長會為載體,強化家校之間的溝通。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出家長會的作用,通過家長會實現(xiàn)家校有效溝通和互相合作的教學模式的開展。在家長會上,學校與家長之間要注重相互交流思想,對學生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和探討,然后共同尋找教育方法。家長會能強化家校溝通工作,家長能夠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促進學校教育的深入與完善。學校與家長多進行溝通,增強雙方的責任感,從而促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2)完善家長委員會組織機構(gòu),積極發(fā)揮其功能。家長委員會是連接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紐帶,為了進一步促進家校共育,學校家長會要及時完善家長委員會組織機構(gòu),明確家長委員會的職責,通過家長委員會協(xié)調(diào)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guān)系,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3]。同時,家長委員會還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通過家長座談會、問卷調(diào)查等形式,及時反饋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協(xié)調(diào)并參與學校管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共育的高效落實。
(3)開辟多渠道融入學校管理,促進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易扶點學校家長會要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開辟多種渠道,強化家校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促進家庭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的同時有效指導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工作實效。比如,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建立班級交流群:如建立微信群、qq群、建立班級和個人博客、小程序等等,通過實現(xiàn)更便捷、更靈活以及更實用的家校合作平臺,加強家校之間的合作,以信息技術(shù)為載體,開展線上交流模式,不僅能夠及時轉(zhuǎn)達學校的有關(guān)政策和管理要求,同時交流群也為家長提供一個向?qū)W校反饋的重要方式,服務(wù)于家長共育模式的構(gòu)建與實施。
3結(jié)語
總而言之,易扶點學校家長會要充分發(fā)揮其具體功能,努力探索促進家校共育模式的有效實施,通過家長會努力打造學校與家長之間交流的平臺,強化溝通,為雙方進一步合作創(chuàng)造條件。家長會是溝通學校與家庭、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有效形式和途徑,易扶點學校家長會要注重家校共育的有效實施,探索有效的合作方案,充分把握各自教學特點,努力發(fā)揮出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同時還要保證二者之間能夠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從而形成多層次、全方位、一體化的全新教育體系,為學生的全面進步和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陳碧儀.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的探究[J].師道·教研,2020,(6):9.
[2]何婉儀.如何優(yōu)化家校合作[J].師道·教研,2020,(5):13.
[3]王梅霧.家校合作需要持續(xù)的行動[J].江西教育,2020,(1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