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一、看前面黑洞洞
前幾日與一位文學(xué)前輩聊天,三兩句就聊到戲曲。他說到自己幼時客居在紹興的外婆家,鄰居恰是紹劇戲班,他每天就爬墻頭看科班里的少年們練功。上世紀(jì)八十年代的戲班還沿襲著幾分老科班的嚴(yán)格,學(xué)生每天早晨起五更吊嗓子,日頭大出時師父用刀坯子攔在學(xué)生的腰上,他們原地翻跟頭或是轉(zhuǎn)大輪。練得必定是苦呀,汗水落地摔八瓣,可看的就痛快了,趴在墻頭激動地拍巴掌。
隔著手機(jī),我也能想象到老師回憶起這段往事時的意猶未盡。是呀,這就是戲,“山后練鞭”,響在臺前。
談到去年看的一出武戲時,電話那邊的老師輕輕嘆了一口氣。他說他看到臺上的演員“打出手”(一個角色為中心,同其他幾個角色拋接踢挑武器)時,一顆心一直吊著,不是因為太過激烈而使人緊張,而是生怕演砸了,動作乏善可陳,甚至拖泥帶水。
“如果能夢回舊時就好了,看上一場楊老板(楊小樓大師)的《挑滑車》,北猴王(李萬春先生)的《安天會》那該多過癮呢!”我大聲地感慨著,這語氣里有向往,更多的卻是悲傷,當(dāng)年輝煌的武戲,名震華夏的那些大武生,而今安在哉?
提到《挑滑車》,我總會第一時間想起那句:“看前面黑洞洞,定是賊巢穴,待俺趕上前去,殺他個干干凈凈。”小時候看電視劇《大宅門》,陳寶國飾演的白景琦總把這句念白掛在嘴上,我也就跟著學(xué)會了,后來才知道這句出自《挑滑車》,是大將高寵匹馬單槍追擊金兀術(shù)時所念。少時不懂戲,只覺得好玩,細(xì)看《挑滑車》并被震撼的時候,是大學(xué)一年級的暑假,在家無聊就上網(wǎng)“云看戲”,當(dāng)看到厲慧良先生的《挑滑車》時,那是真的被震到了,不長的一出戲,反反復(fù)復(fù)看了好幾遍,直到晚飯時還心心念念。
父親在飯桌上得知后,和我說光看厲先生的還“不解渴”,還得看看高盛麟先生的,高盛麟的妻子是楊小樓大師的外孫女,他算是楊派的嫡傳人了。網(wǎng)上只有一小段珍貴錄像,但就是這一小段,讓我如癡如醉,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對武生,對楊小樓先生產(chǎn)生了極大的熱愛,時至今日依舊不減。
二、明盔亮甲金光耀
《挑滑車》這出戲真正的聲名鵲起,實在是在楊小樓楊老板手里。這出戲是楊先生的恩師武生大師俞菊笙創(chuàng)始的,高寵這個京劇人物在俞先生之前也不是武生應(yīng)工,而是武凈。俞先生武功了得,因此依靠著傳奇的劇情,加入了大量高難度的武打細(xì)節(jié),使之到今日也是長靠武生的看家戲。楊小樓先生飾演的高寵性格鮮明,武藝高絕,槍花如疾風(fēng)驟雨,唱腔似遏云飛龍,成為之后武生首推的經(jīng)典范本。
這出戲之所以叫好,一方面因為那些難度系數(shù)極高的武打場面以及唱做交融的藝術(shù)處理,另一方面也與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和令人擊節(jié)叫好的人物性格大大相關(guān)。
《挑滑車》改編自《說岳全傳》,是岳家軍的故事之一,而主人公高寵又是被譽為“南宋第一槍”的人物,他一騎走胡虜?shù)挠⑽錃飧偶又陨硌硣谋瘔衙\,都讓這出戲在情節(jié)上便極具吸引力。
大將高寵未受重用,“鬧帳”之后方被授了“看守大纛旗”(看守帥旗,不能離開軍旗)的“窩囊活兒”,他在后方觀戰(zhàn),眼見岳元帥不敵金兀術(shù)敗走,便單槍匹馬地殺上前去大戰(zhàn)金兀術(shù)與數(shù)員大將,追敵至牛頭山時,金兀術(shù)命人從山上滑下鐵浮屠(高大的鐵滑車),高寵單槍連挑十一輛鐵滑車后,因戰(zhàn)馬疲憊倒地而命喪滑車之下。其間高寵大將的威武氣勢以及勒馬前行的英武之姿令人贊嘆也讓人唏噓:“滑車未破身先喪,奈何將軍馬不良”。這勇冠三軍的大將軍,以自身的熱血書寫了一曲精忠報國的孤膽英雄曲。
《挑滑車》重武,從“起霸”(武將上陣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動作)到“開打”,再到與系列猛將“打連環(huán)”(一人應(yīng)對輪番上陣的大敵),無不考校著演員的步伐、身膀、動作、刀槍。到后面的單槍挑滑車時,“摔叉”(為表現(xiàn)馬疲憊下臥,將軍急拉韁繩,演員豎叉下去再緩緩收起站立)、“僵尸”(為表突然昏厥或死去,演員于臺上身體筆直向后摔倒在地,《挑滑車》里表現(xiàn)的是馬折了腰),更是吃功夫“叫大好”的高難度動作。
而楊小樓先生之所以能把這出戲演得紅遍大江南北,還與其高超的唱功大大相關(guān)?!短艋嚒啡珓《际乔七B綴,【泣顏回】【石榴花】【黃龍滾】【上小樓】【疊字犯】幾個漂亮的曲牌貫穿情節(jié),演員每每是邊舞邊唱,氣催聲動,非嗓音條件與武功俱佳者不能演出那颯颯的氣度與激憤的情態(tài)。小樓先生其武戲的特點便是“武戲文唱”,唱功了得且在唱與武的配合下深挖出人物的精氣神,以塑造性格展開戲曲整體的層次,凡他所貼武戲,均是在劇情中現(xiàn)性格,在情境里抓人心魂,令人久久難忘。也正因此,他的《挑滑車》,唱念做打均在巔峰,配合起來圓融無礙,至今無人超越。
這幾個曲牌的聲調(diào)都是極其動聽的,在鏗鏘的旋律中如銀瓶乍破,濤濤氣勢恍如黃河天上來,尤其是【石榴花】和【黃龍滾】,這兩個曲牌被嵌在“觀陣”的情境下,被命不得擅離大纛的高寵眼見兩軍拼殺,不由得怒氣沖霄,卻不得不困守原地,他內(nèi)心的焦急與恨不能上場擒賊首的壯志難酬盡在這唱段、身段、表情上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
其中【黃龍滾】曲牌的唱詞與整體情景尤為相配,令觀眾拍案叫絕。
【黃龍滾】遙望著殺氣天高,遙望著殺氣天高,不由人心中如火燥,好教俺怒氣難消!好教俺怒氣難消!咬牙關(guān)把賊來剿,惱得掩無名火起發(fā)咆哮,何懼兀術(shù)小兒曹。哪怕他萬馬千軍,哪怕他萬馬千軍,怒一怒平川踏掃!
這一段中三句詞連用復(fù)踏,讓一種焦急難耐和英豪之氣在一唱三嘆間動人心弦。兩句“遙望著殺氣天高”連用,寫盡戰(zhàn)場上的騰騰戰(zhàn)意;兩句“好教俺怒氣難消”,寫盡了高寵對犯境敵寇的怒火與痛恨;最后的“哪怕他萬馬千軍”又將滿腔豪情壯志與視死如歸寫得壯懷激蕩。楊小樓先生的唱滿宮滿調(diào),在一支曲牌里承轉(zhuǎn)情緒,把人物唱活,打活,是滿場的生動,滿場的精神。
全劇的重頭在“挑車”,高寵一人一槍在馬的驚慌與疲憊下連挑十?dāng)?shù)輛鐵滑車,演員需在有限而抽象的舞臺布景中以演技同時表現(xiàn)人的視死如歸,人與馬的周旋以及挑車時的險象環(huán)生。就是在這樣繁復(fù)、高難度的做工下,還要唱曲牌,此時唱的是【疊字犯】,曲牌緊密鏗鏘,加之“緊加鞭”“心似火燒”“教他插翅難逃”“今日把滑車盡挑”等唱詞,在緊張激烈中把人物的處境與抉擇演得絕妙。這一部分是真的好看,當(dāng)大武生在臺上邊做邊唱,不時加入“鷂子翻身”等令人叫絕的武功動作,足以令觀眾難以轉(zhuǎn)睛。
不管是不是內(nèi)行,總要看點門道。戲里乾坤大,門道自然多,我是個看戲的小輩兒,但也有自己的一套“歪理”:看戲不必非得多專業(yè),能說出多少行話,只需要記住,好戲好角都禁得住琢磨,他演的是人,你就往人上琢磨,這就是門道了?!短艋嚒穼嵲谑且怀鼋米∽聊サ膽?,在情節(jié)、人物、轉(zhuǎn)折等方方面面都有著值得推敲的地方。
高寵是“南宋第一槍”,是岳家軍第一猛將,可在元帥分發(fā)任務(wù)時,他次次躍躍欲試又次次聽不到自己的名字,演員隨著一聲聲命令的下達(dá)而心情波動,臉上的表情既有驕傲又有激憤,久等不到傳令后情緒已是足足的“箭在弦上”,這一切都是在蓄勢,為那怒氣沖沖的一句“且慢哪”震撼全場。情緒爆發(fā)下,人物急躁、恃才傲物以及萬分驕傲的性格躍然整個臺上。
在山頭觀陣時,高寵不斷變化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由著劇情發(fā)展而要呈現(xiàn)的,舞臺上顯現(xiàn)出的是山頭上的觀戰(zhàn)者以及山下拼殺的兩軍,留在觀眾眼睛里的就是這樣一個有層次的場景,武打激烈,隨武打而不斷變化動作與表情的高寵更是核心的觀看內(nèi)容,這才讓戲有了維度,有了張力,可以說,如果去掉臺上岳飛和金兀術(shù)的兩軍對陣,只憑高寵的反應(yīng)表演,就能聯(lián)想到那種激烈對戰(zhàn)的情景,那么這高寵就演成功了。
我是無緣得見楊小樓先生的表演了,但是據(jù)老先生們留下的只言片語可以看出一代宗師對于揣摩人物與劇情的高超能力,那種展現(xiàn)武功卻不賣弄(如“上馬回旋”連著“勒韁趟馬”只為了表現(xiàn)心情急迫導(dǎo)致的馬驚與平復(fù)),有真功夫卻懂得節(jié)制(如挑車時的摔叉并不多演,三個就可以表達(dá)人與馬的較量)的藝術(shù)水準(zhǔn),令人無限贊嘆?;叵肫鹞以?jīng)看過的幾次《挑滑車》,有的功夫淺,看得人意興闌珊,有的則是“滿場飛”,炫技淹了人物與劇情,不免感嘆唏噓。
三、群山攻玉耀春秋
說起楊小樓先生的本事,久居天津的人想必比其他人更能感同身受。小樓先生與眾多大腕名角一樣,紅于天津碼頭,繼而享譽全國。據(jù)說后來很多年,茶館、飯館的伙計們上茶端菜時還會“高門大嗓”地喊上一句“閃開了”,正是楊小樓先生在《艷陽樓》里的念白,正正宗宗的“楊派”。
雖然小樓先生的父親是被稱為“楊猴子”的文武老生楊月樓,但因為父親早逝,他并沒有享受到出身梨園世家的優(yōu)渥條件,反而是早早地自力更生,在摔打與磨礪中成就自我。
楊小樓九歲的時候入小榮椿班坐科,少年時代的他從身高臂長到臉型,似乎一切都往“長”處長,那也就意味著沒有合適的角色適合他,加之他倒倉比較早,更是雪上加霜??瓢嗬锏拈e話也就沒斷過,惋惜的有之,諷刺的有之,幸災(zāi)樂禍的也不乏其人。直到出科,楊小樓依舊沒有如同其他少年天才一樣嶄露頭角,他到天津搭班演戲,也只能靠在臺上翻翻跟頭,給名角兒配一些絲毫沒有重量的小龍?zhí)讈磉^活。
但也就是在這個期間,他以“聞雞起舞”的刻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斷摔打自己,揣摩情節(jié),慢慢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揚長避短的方式,以一系列的小技巧來彌補自己體型上的劣勢,慢慢地被提拔為“二路武生”,開始在人前露臉。他的命運轉(zhuǎn)折是義父譚鑫培介紹其拜到武生大師俞菊笙先生門下,拜師后他越發(fā)勤奮,如同海綿般吸收俞老板的武功與藝術(shù),盡得真?zhèn)鳌P袃?nèi)有句話,關(guān)于俞菊笙的本事“小樓得其八九,振庭得之二三”,振庭為俞先生親子俞振庭。
小樓先生練功是真刻苦,他廣拜名師,精通少林拳法、通臂拳譜、八卦掌法,每天練功不輟,直到晚年依舊每天左右手持百二十斤玄鐵棍各走二十個“背花”(持槍、棍等武器在后背旋轉(zhuǎn))。怪不得先生拉起架子靈活勻稱,起霸威武軒昂,更不必說開打后的呼呼風(fēng)聲與颯颯英姿,這背后都是功夫的打磨。因為小樓先生武藝了得,所以他的武生是快中穩(wěn)當(dāng),快中干凈,快中見張弛。朱瘦竹先生回憶道,已經(jīng)暮年的小樓先生在《連環(huán)套》里“打刀對”,手里的尺寸與腳下的步伐讓正是年富力強(qiáng)的高雪樵先生開足馬達(dá)才跟得上。試想先生年輕時,那份快,那份利落,得是多么強(qiáng)悍痛快。
不光是武藝,凡唱腔、做工種種,楊小樓先生都是博彩眾家之長,哪怕是已經(jīng)在升平署(晚晴的宮廷娛樂機(jī)構(gòu))享受了四品頂戴的內(nèi)廷供奉(皇家御用演員),他也是會遍訪同行,請教其精,融為己用。正因此,群山攻玉的楊派武生藝術(shù),才能成為至今都鼎鼎大名的獨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