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婭
摘要安全感、成就感、意義感的獲得是影響教師領導力發(fā)展的關鍵要素。首先,通過建立共同的價值取向、積極的心理氛圍和公正的教師評價,讓教師收獲團隊安全感,這是教師領導力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其次,扎根于學校教育改革實踐,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升,讓教師收獲專業(yè)成就感,這是教師領導力發(fā)展的關鍵路徑。最后,引領教師從個體、團隊、國家層面不斷體驗自我實現的幸福感、價值感、使命感,讓教師收獲生命意義感,這是教師領導力發(fā)展的支持系統(tǒng)。
關鍵詞 教師領導力;團隊安全感;專業(yè)成就感;生命意義感;小梅花課程;謝家灣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0)09-0012-04
教師領導力(teacher leadership)是指教師對其正式影響力(正式職位授予的權力)和非正式影響力(精神道德方面)的綜合運用,通過人際交往手段對管理者、同事等人員產生影響,促進他們教與學的改變。[1]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教師領導力對學生、教師、學校發(fā)展的重要性,教師領導力提升也成為當下中小學校長面臨的現實課題和嚴峻考驗。
作為一名從教28年、堅持推進課程改革16年的校長,多年來,筆者帶領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謝家灣小學的伙伴們,在整體構建“小梅花”課程的改革實踐研究中,逐步培養(yǎng)和提升教師領導力,促進一批又一批教師實現了專業(yè)蛻變。在這個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安全感、成就感、意義感的獲得是影響教師領導力發(fā)展的關鍵要素。
教師領導力來源于胸懷共同愿景、自主合作信任的團隊,這需要學校具有明晰健朗的理念文化,使團隊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積極的心理氛圍和公正的評價機制,讓教師充分感受到在團隊里的安全感,從而有意愿在集體中進行積極主動的社會交往、團隊合作。這是教師領導力發(fā)展的基礎條件。
1. 涵養(yǎng)共同的價值取向
2004年,基于孩子終身發(fā)展的立場,我提出“六年影響一生”的辦學理念、“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的主題文化和“天天快樂,健康飛翔”的行為追求。十幾年前,我們就在學校全面建立班干部輪流制、自編操人人創(chuàng)編展示、體育節(jié)人人有項目、大隊委選舉人人投票直選等機制,聚焦每一個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十余年摒棄功利的博弈與堅守,讓“以孩子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深入每位教師心中,成為謝家灣小學團隊共同的、穩(wěn)定的、純粹的教育追求。無論是下肢完全癱瘓沒有上過學的插班學生,因智力障礙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學生,還是因個人原因始終只能考幾分的學生,老師們都能全身心地呵護他們成長。家長與教師有分歧,學校始終以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最優(yōu)發(fā)展作為選擇標準。在這樣高度趨同、深度穩(wěn)定的教育價值取向引領下,教師們形成了明晰的行為判斷、是非觀念,團隊擁有了更聚焦、更強烈的共同愿景和目標。
2. 營造積極的心理環(huán)境
提高教師領導力,需要減少管控感和焦慮感,讓校園里的每位教師都能以更加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例如:早上9點上課,讓師生的晨間時光更加從容;提前到校的值周教師下班時間也可以相應提前,個性化關照每個崗位的教師;閱覽室、接待室的咖啡機散發(fā)著陣陣幽香;假期加班,糕點、水果、飲品應有盡有,還安排專門照顧教師子女的生活教師……老師們在舒展自由的校園環(huán)境中,更加自主、自在、自如。
同時,我也鼓勵教師們互相支持與合作,通過不斷為教師賦權,使教師在充分體會信任和被信任的過程中迸發(fā)成長能量。例如:我們實行行政管理和非行政管理雙向并行、層級管理和項目管理雙線運作的模式。在“樓棟制”管理中,每棟樓由一線教師擔任“棟長”,每間辦公室由教師自行推選“室長”,讓教師們進行自我管理。作為學校課程改革的核心組織,課程中心由一線教師組建而成,每門學科由一位一線教師擔任學科主任,牽頭負責學科課程研發(fā)系列工作。學校開展崗位雙選制,教師們可在每年六月自主填報個人意愿,需要調整崗位的,整個假期校長和書記都會和他們溝通交流,盡可能達成共識。
3. 建立公正的教師評價機制
教師評價過程中的公平性和激勵性,評價標準的導向性,都影響著教師領導力的發(fā)展。在“以孩子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下,孩子發(fā)展得好不好、有利于孩子成長的項目工作教師參與度高不高成為重要評價依據。對于創(chuàng)新開拓者、求真務實者、任勞任怨者、積極努力者,我們都盡可能通過評優(yōu)評先、提供展示交流平臺、提供培訓機會、評為榜樣教師等方式大力肯定;對于工作參與不充分者、工作業(yè)績不佳者、師德師風不良者等不同群體,除了評優(yōu)評先中予以體現,還會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切提醒、待崗輪崗甚至解聘調離。而關乎職稱評審、年度考核等重大事項,除了由下而上的層層推薦評選之外,還會通過教代會、評審組等共同討論,將初步評審結果公開征求全校教師的建議和意見進行優(yōu)化調整,盡可能防止偏差遺漏。公平公正、獎懲分明、賞罰有度的評價機制,促進學校形成了“不靠關系靠實力,不靠投機靠努力,不靠財力靠魅力”的教師評價氛圍。
在這樣的文化環(huán)境中,教師們具備了更科學的學生觀,更加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更加理解教育教學是與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由此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與此同時,教師之間、教師與學校之間少了比較與猜忌,多了信任與支撐,從而帶給每一位教師充分的團隊安全感。無數的周末、寒暑假,老師們自愿聚集在學校里研發(fā)課程;十余年來,沒有一位教師進行有償補課;100%的教師參與到課程研發(fā)、叢書編寫、賽課磨課、課題研究、微信報道等非行政化團體中……教師們心無旁騖地積極參與學校工作、進行社會交往,為教師領導力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以一線教育教學工作為主陣地的教師來說,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即專業(yè)能力是教師領導力的核心部分。教師只有立足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與理論研究,才能真正促進專業(yè)能力提升。這些年來,我?guī)ьI老師們扎根于課程改革實踐,在持續(xù)動態(tài)積累經驗、總結反思的過程中,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教育專業(yè)化發(fā)展,使教師收獲了滿滿的專業(yè)成就感。
1. 創(chuàng)新校園生活樣態(tài),優(yōu)化教師的專業(yè)思維
謝家灣小學全天沒有上下課鈴聲,沒有統(tǒng)一的課間操,孩子們上午進行語數英等學科學習,下午開展社團活動和專題活動;教室里沒有講臺,課桌改為圓弧形以促進小組合作;實行社區(qū)式樓棟管理,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全校學生進行自助午餐,學習用餐禮儀、餐間交往……學校創(chuàng)新校園生活樣態(tài),促使教師從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專業(yè)視角深入研究兒童尤其是6~12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從而讓教育教學工作中少一些“憑經驗憑感覺”,多一份“依理論依科學”,心懷敬畏地以專業(yè)思維對待孩子們成長的每個問題、每個環(huán)節(jié)。
2. 課堂實踐融匯理論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2015年暑假的謝家灣小學,當你走進任何一間辦公室,你會驚訝地發(fā)現,老師們三五成群,或熱烈討論,或沉心梳理,或查看教材……這一年,學校課程改革進入階段性成果梳理節(jié)點,沒有強制的行政化要求,兩百多位教師自愿留在學校,將前期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研發(fā)小梅花系列叢書。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熟讀課程標準并結合學校實際進行分解細化,認真對比全國范圍內各版本教材,既在學科內部進行縱向整合,又對學科之間加強橫向聯系,建構起更全面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網絡。
2019年,涵蓋六個年級、七門學科的25本《謝家灣小學教學建議》出版發(fā)行,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為核心目標,結合多年來學習方式轉變的大量課堂教學經驗,分組策略、分類作業(yè)、分層評價等個性化要素被充分考慮,布魯姆認知目標低階高階思維、學習金字塔、最近發(fā)展區(qū)等理論知識被充分運用。立足于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深入研究,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教師們更加懂學生、懂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力支持者,逐步實現從教書匠到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3. 提供多平臺培訓展示,增強教師的專業(yè)自信
在課程改革研究過程中,教師們逐漸體會到專業(yè)發(fā)展帶來的對自身、對孩子、對教育生活的積極影響,對專業(yè)發(fā)展更加充滿期待,而作為校長,我總是通過各種方法呵護、滿足、激勵老師們的這份期待,以不斷增強他們的專業(yè)自信。為了支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各學科都有市區(qū)教研員或學科專家駐校指導,課題研究、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等各領域專家常態(tài)化到校指導;學校與芬蘭和新加坡等國家的基礎教育界保持專業(yè)、系統(tǒng)、持續(xù)的合作,每年有近200學時與芬蘭基礎教育各學科優(yōu)秀教師開展基于學習方式轉變的課堂教研;只要教師需要,學校積極支持其參加國內國際的專業(yè)培訓;教師買書全部由學校買單。同時,我們還注重為教師提供多個展示平臺。作為全國課程改革骨干教師研修基地、重慶市中小學教師研訓基地,學校每年要接待一百多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團隊到校學習,我們每次都以學科組和教研組為單位進行課程介紹、教學展示、互動交流,從學術主持人到課例展示、學科介紹等,都盡力讓更多教師站在不同的平臺上去經歷、去展示、去成長。
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促使教師不斷學習納新、總結反思,使教師逐步實現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專業(yè)蛻變,很多教師開始成長為研究型教師,并且被邀請到全國各地上研究課、做報告等。2018年,謝家灣小學獲得中國教育領域第一個“中國質量獎”。2020年春季學期,疫情背景下的線上教學持續(xù)近三個月,但學校在質量監(jiān)測中語文、數學等學科遙遙領先取得第一名,這也充分驗證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線上教學效能。
教師領導力續(xù)航于自我實現的積極體驗,教師收獲生命意義感,才能有動力全方位持續(xù)追求更好的生命狀態(tài),這是教師領導力發(fā)展的支持系統(tǒng)。因此,我?guī)ьI教師們不斷地去學習研究、去經歷實踐、去創(chuàng)新發(fā)現,從不同層面體驗自我實現的幸福感、價值感、使命感。
1. 在激活自我生命狀態(tài)中提升幸福感
在教師職業(yè)倦怠普遍存在的教育現實中,走進謝家灣小學的同行們總會感嘆,這里的教師眼里有光、臉上有笑、心里有愛、生活有情趣、職業(yè)生活有狀態(tài)。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開展的不記名問卷測試顯示,謝家灣小學90%的教師沒有職業(yè)倦怠感,8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職業(yè)有價值、有前途。因為多年來,我們一直努力讓教師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被關愛。
例如:一年一度的教師節(jié),我總是精心帶著教師們體會職業(yè)幸福感。2016年教師節(jié),我親自設計環(huán)節(jié)和環(huán)境,帶著校級干部連續(xù)幾天深夜加班,悄悄為老師們準備“只為你的款款而來”主題派對,讓身著晚禮服的老師們放松地體驗驚喜與高貴。2018年,在“給老師尊崇感是最好的節(jié)日禮物”主題活動中,學校邀請老師們下班后齊聚電影院,走進高大上的商業(yè)綜合體,醒目的“祝謝家灣小學老師們節(jié)日快樂!”標語、取票時精致的茶點和飲料、播映廳門口專屬的節(jié)日問候、電影開始前記錄了全體教師教育教學瞬間的祝福視頻,以及離開影院時我們親手為每一位教師送上的鮮花,都讓大家倍感溫暖。2020年,因疫情居家隔離不能返校的“三八”節(jié),我們收集整理了300多名女教師一年來在學校的身影,制作成精美的小視頻。深夜里,大家一遍遍找尋甄別,一次次反復查看,生怕漏掉了一位教師或因鏡頭過快哪位教師被忽略了……在這樣的被尊崇被關注中,教師們更加煥發(fā)出神采奕奕的生命狀態(tài)。
2. 在與團隊共生共長中收獲價值感
在謝家灣小學,組建項目式教師研究團隊已經成為常態(tài)。學科主任帶著本學科100余位教師共同研發(fā)課程,教研組長帶著本教研組20余位教師聚焦課堂教學開展研究,學科教師帶著五六位志同道合的同伴申報市區(qū)級課題,愛好攝影的教師招募伙伴成立融媒體中心,同類型社團教師組隊共享資源,外出報告的教師邀請同伴一起準備文稿……小則五六人的團隊,大則上百人的組織,具有教師領導力的骨干教師在團隊研究中幫助更多的同伴完成工作項目,促進更多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從而收獲價值感。
3. 在與基礎教育發(fā)展共振中增強使命感
當教師體驗到個人價值融于國家發(fā)展的自我實現時,會更加激發(fā)他們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督學,我?guī)е處焸円黄鹩懻摗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律法規(guī),探討教育中的熱點難點痛點,并將大家的建議寫進議案,讓教師們感受到,普通教育工作者也能參與國是、影響國策。我還常常在個人公眾號上撰寫文章引領教師,讓他們體會當下教育正在發(fā)生的改變。開學典禮上,我?guī)ьI教師們思考“以教育教學實踐優(yōu)化去詮釋教育使命的擔當”;2019年教師節(jié),我與教師們共話“教育強國與我的教育人生”;2019年國慶節(jié),我們開展“上好每一節(jié)課,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活動,使教師們深刻理解教育強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責無旁貸,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都肩負使命。我們迷戀的,正是在孩子成長中、團隊發(fā)展中、中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職業(yè)生命的增值。
參考文獻:
[1] Philip E P.Teacher leadership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xamining links between two concepts central to school improvement[J].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2012,(2):169-188.
注釋:
① 本文系中國教育學會“十三五”教育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課程整合行動研究”(課題編號:1627050529A)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