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67000)王麗麗
1.1 一般資料 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腔鏡下全子宮切除患者88例,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4)與對照組(n=44),觀察組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6.39±9.57)歲。對照組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48.11±10.24)歲。兩組資料均衡可比(P>0.05)。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圍術期給予兩組不同護理方案。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主要有術前相關疾病、手術健康知識宣教及心理護理,以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同時指導患者術前準備,以確保手術如期進行;術中生命體征監(jiān)護;術后常規(guī)飲食指導、合理使用止痛藥、常規(guī)傷口護理,以緩解術后疼痛,促進傷口愈合等。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開展快速康復護理,如下:①術前快速康復理念宣教,講解相關理念定義、特點、作用及先進性,促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以減輕其焦慮、恐慌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②術前1d指導患者半流質(zhì)飲食,且禁食8h,禁水6h,手術當日排空直腸;③快速康復術中護理,麻醉后導尿管留置,且術后24h內(nèi)拔出導尿管;溫鹽水沖洗腹腔,沖洗液控制在1000ml內(nèi);且術中靜脈補液量不可超過1500ml;④快速康復術后護理,根據(jù)患者疼痛狀況,及時使用鎮(zhèn)痛泵,以減輕疼痛所致應激反應,有助于加速術后功能恢復;指導患者肛門排氣后半流質(zhì)飲食,排便后方可轉(zhuǎn)變?yōu)槠帐常患t外線照射切口,加速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傷口愈合;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協(xié)助患者床上四肢活動,指導患者術后2d下床活動,以促使腸蠕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情況(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疼痛VAS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VAS)量表評估術后疼痛程度,總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嚴重。②比較兩組并發(fā)癥情況。
2.1 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組住院、肛門排氣等時間較對照組短,且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s)
附表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s)
組別 n 肛門排氣(h)住院天數(shù)(d)VAS評分(分)觀察組 44 15.25±2.21 4.67±1.02 2.39±0.41對照組 44 22.87±3.96 7.75±1.25 4.41±0.54 t 10.707 12.663 19.762 P 0.000 0.000 0.000
2.2 并發(fā)癥情況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82%較對照組25.00%低(P<0.05)。
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是針對手術期患者提出的一項干預措施,在外科快速康復理念指引下優(yōu)化圍術期護理服務,制定科學護理計劃,以緩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減輕手術應激反應,加速術后康復[1]。戈娟等[2]學者研究指出,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應用于圍術期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可有效緩解患者恐懼心理,減輕術后疼痛,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術后生活質(zhì)量,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應用于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圍術期患者,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住院、肛門排氣等時間短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該護理模式可促進術后快速恢復,減輕術后疼痛感,有利于預后。其原因主要在于,通過術前快速康復理念宣教,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指導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可促進手術順利進行;術后根據(jù)患者疼痛情況,及時使用鎮(zhèn)痛泵,可有效緩解疼痛,減輕疼痛所致應激反應,有利于加速術后功能恢復;并通過飲食指導、傷口護理、術后鍛煉等快速康復護理措施,以加速康復進程,減少并發(fā)癥。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應用于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應用于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可加速術后康復進程,減少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