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亞 石榮娜 毛克敬
【摘 要】 目的:對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應用的效果進行觀察。方法: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急診護理,觀察組實施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搶救成功率及救治總有效率對比,觀察組分別為95.45%、97.73%,均高于對照組的79.55%、81.82%,P<0.05。結論: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應用,可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救治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果;搶救成功率
有研究顯示,有效的急診護理措施的應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治療效果提升有促進作用[1]?;诖耍敬螌?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研究,對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實施的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最小43歲,最大72歲,平均(53.6±2.7)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最短20min,最長11h,平均(2.5±0.9)h;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最小42歲,最大74歲,平均(53.9±2.5)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最短25min,最長10h,平均(2.4±1.0)h。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無器質(zhì)性、全身性疾病,無感染史、過敏史,身體狀況良好,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參與;排除標準:心功能禁忌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疾病者、依從性差者及認知障礙者。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急診護理流程,在患者進入急診科后開放綠色通道,對患者進行急救準備、心電圖檢查,配合與協(xié)助醫(yī)生對患者進行搶救,對患者病情進行監(jiān)測等。
觀察組實施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具體如下:①院前搶救與準運流程。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搶救的關鍵是時間,在醫(yī)護人員到達現(xiàn)場后與轉運時,醫(yī)護人員需導致患者平穩(wěn)呼吸,并給予心理安撫,使患者保持情緒穩(wěn)定,減輕心理壓力,有利于降低患者心臟負荷,避免負性情緒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對患者生命體征密切進行監(jiān)測,快速建立鏡面通路,回院過程中,通過電話方式與急診科保持連續(xù),將患者病情向急診科匯報,確保急診科做好患者的搶救準備工作。②急診流程?;颊哌M入急診科后,急診護理人員立即為患者開放綠色通道,將患者及時送至搶救室,分診護理為患者進行自動掛號。③搶救流程。進入搶救室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密切監(jiān)測,給予患者18導聯(lián)心電圖檢測及血標本采集,均在患者入院后10min內(nèi)完成,同時進行心肌標志物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進行診斷。診斷后,給予患者雙抗藥物服用。做好患者病情評估,床旁配備除顫儀,時刻準備對患者進行搶救。在對患者搶救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和患者家屬密切溝通,協(xié)助家屬為患者辦理住院手續(xù),同時對家屬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保持情緒穩(wěn)定,有利于患者搶救工作的順利開展。④轉運交接流程。如需對患者轉至PCI治療,在與家屬溝通且家屬同意后,做好轉運、交接工作,轉運期間急診科護士陪同在患者身邊,準備好相關物品及器械,并與PCI護士做好交接表格的填寫,確保轉運工作快速、高效的完成。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搶救成功率進行對比;對兩組入院后救治效果進行對比,顯效:入院時患者體征平穩(wěn),救治后恢復正常;有效:入院時患者體征較弱,搶救后恢復正常;無效:入院時處于極度危險狀態(tài)或生命體征消失,或死亡,總有效率=1-無效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
2 結果
2.1 兩組搶救成功率對比
搶救成功率方面,觀察組中42例搶救成功,成功率95.45%(42/45),對照組中35例搶救成功,成功率79.55%(35/44),觀察組高于對照組(χ2=8.028,P<0.05)。
2.2 兩組救治效率對比
救治總有效率對比,觀察組為97.73%,高于對照組的81.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冠心病的一種,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危險性極高。有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病1h以上的患者,死亡率可達50%左右,但如及時進行救治,死亡率可降至1~2%[2]。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病后1h內(nèi)是黃金搶救時間,除了對患者進行及時搶救外,有效的急診護理措施應用也至關重要[3]。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的實施,使對急診護理工作合力分工,明確責任、目標與任務,使急診護理更規(guī)范、合理,最大限度的縮短了患者搶救時間,保證了搶救效果及搶救成功率的實現(xiàn)。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搶救成功率及救治效率分別為95.45%、97.73%,均高于對照組的79.55%、81.82%,差異顯著(P<0.05),表明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的實施,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提升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護理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文玲.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救治效果[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14):151+153.
[2] 馬樂,王華,郗春梅.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8,24(35):187-188.
[3] 張玉紅,趙常亮,謝俊清,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應用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救治效果[J].全科護理,2018,16(34):4297-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