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的特點在于受教育對象年齡小,活潑好動。在對幼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游戲作為教育的重要載體,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塑造出良好的學習能力,是一種符合幼兒心理活動狀態(tài)的教育方法。本文就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及應用策略進行分析,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游戲;學前教育;作用;應用策略
幼兒一般指的是年齡小、活潑好動、自制力差、塑造性強的孩子,基于幼兒的特點,在對其進行教育時運用一些特殊的教育方法,如游戲,能夠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對未來奠定良好的發(fā)展基礎。因為游戲的特點是具有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能夠幫助幼兒拓展思維,發(fā)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在學前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利用游戲?qū)τ變哼M行智力開發(fā),創(chuàng)建幼兒完整的人格,使幼兒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一、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一)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
幼兒時期是語言能力快速發(fā)展的時期,而語言能力是作為以后的生活基本技能,也是接觸社會、融入社會的基本手段,因此,這個階段,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關鍵。通常來講,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心中是一種權力的象征,幼兒對教師只會言聽計從,并不會去與教師進行交流。假如僅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便不利于促進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如果教師能夠利用游戲的集體教育性、趣味性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培養(yǎng),便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因為在游戲中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是放松、敞開的,游戲一般由2個及以上的人來完成,在此期間,幼兒不僅能夠接收到別人對他的語言,同時也能夠?qū)ζ溥M行很好的反映,將游戲中所收集到的視覺聽覺信息,以及主觀感受轉化為語言模式反映出來。在游戲中,幼兒也能減少其與教師之間的隔閡,使教師能夠輕松地對其進行引導,從而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
(二)提升幼兒智力與認知
幼兒大腦天馬行空,在等待著大家對其進行開發(fā),在這個時期,為幼兒未來的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升幼兒的智力與認知非常關鍵。玩游戲需要幼兒參與其中,只要游戲方式得當,幼兒在游戲中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模仿能力,便能更好地使教師對幼兒展開智力的開發(fā)。例如通過一些益智游戲、搭積木、堆沙子、捏泥娃娃等游戲,讓幼兒互相協(xié)作,互相交流,開發(fā)想象力,拓展思維。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對幼兒的游戲過程進行引導,增強幼兒想象能力與認知能力,讓幼兒在歡樂愉快的游戲過程當中開發(fā)智力,快樂成長。
(三)增強幼兒自信心與自控能力
游戲在幼兒心中永遠都是快樂的源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因此在對幼兒進行教育中,要保證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滿足孩子天性,使其能夠盡情地釋放個性。幼兒的天性是玩,游戲能夠為幼兒帶來快樂,在進行學前教育工作中,合理安排游戲活動,按照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先打好基礎,在培養(yǎng)能力。利用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循序漸進,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與自控能力。
二、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將游戲滲入教學活動目標
游戲是學前教育中的教學手段,而教學活動都會具有其目的與目標,因此,幼兒教學不能漫無目的地開展游戲活動。而幼兒的教育目標在于讓幼兒對生活有初步的認識與經(jīng)驗,從中學習到知識,掌握技能,拓展思維。所以,教師要將游戲在學前教育中以教育目標為基礎,反映到現(xiàn)實生活進行設計。只有將游戲內(nèi)容設計得豐富多彩,才能使幼兒學習的東西越多,最終達到教學活動目標,才能讓幼兒在進行游戲過程當中,從中獲取生活常識與生活經(jīng)驗,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
(二)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游戲模式
不斷進行單一的游戲會使幼兒感到厭煩,失去對游戲的興趣,不利于幼兒從游戲中學習獲取知識,導致教學活動效果下降。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不斷豐富游戲形式,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游戲模式。利用不同的游戲,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對游戲進行改進,豐富游戲中想要為幼兒傳達的信息。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與其他小伙伴之間進行互相幫助,互相輔佐,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這樣不僅豐富了游戲的內(nèi)容與形式,同時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對游戲的興趣,激發(fā)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能力,不同的游戲形式帶給幼兒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使幼兒能夠更好地體驗游戲中的樂趣,從而開心快樂地成長。
(三)提供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
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能力會成倍增強,當然不好的游戲也能夠使幼兒在不好的方面快速發(fā)展,因此,游戲的優(yōu)劣決定著幼兒的發(fā)展方向。為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促進其語言智力水平的發(fā)展,必須給幼兒提供正確、輕松、愉快、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包括安全的游戲活動空間,正確的游戲道具器材,舒緩的游戲音樂,健康的游戲畫面,刺激性弱的游戲色彩。安全的游戲空間是保障孩子人身安全的首要條件;正確的游戲道具器材能夠為幼兒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舒緩的游戲音樂,能夠讓幼兒在游戲進行過程當中心情平和,不會過于煩躁;健康的游戲畫面能夠極大程度上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從適合幼兒的審美方面出發(fā),選擇具有積極引導,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顏色,而不是對孩子具有強大沖擊的色彩。
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也應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因為幼兒的模仿能力極強,不正確的言論會導致幼兒進行模仿學習,而教師作為幼兒游戲活動的引領者,幼兒會覺得“教師怎樣做,我就怎樣做”的這種行為是正確的想法。所以,舒適平和愉快的游戲環(huán)境是加強師幼之間交流的橋梁,也是能夠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教師作為孩子的榜樣,要以身作則,為孩子的未來負起責任。
三、結語
總之,在學前教育活動過程中,游戲起著重要且特殊的作用,并且,游戲?qū)τ變旱挠绊懸彩欠浅4蟮?。因此通過游戲?qū)τ變哼M行教育時,要尊重幼兒的人格與權利;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游戲活動環(huán)境,幫 助幼兒從游戲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增強幼兒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前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秦麗.幼兒園游戲本質(zhì)的再認識——從皮亞杰活動理論談游戲活動的指導[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5(2).
[2]項國飛.促進成長——論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價值[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5).
[3]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孟蘭琴(1968-),女,漢族,甘肅省渭源縣人,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