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騰慧,龍廣麗,劉 洋,林家棟,張福平
(貴州大學高原山地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貴州大學貴州省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威寧雞是貴州省西部威寧地區(qū)的一個中型蛋肉兼用地方品種,以耐粗飼、抗寒、肉質(zhì)鮮嫩、蛋黃品質(zhì)優(yōu)良而著稱。威寧雞體軀結(jié)構(gòu)勻稱、體質(zhì)壯實、骨骼粗壯,其公雞腿高粗壯,母雞腿長短適中、脛部間有距毛,喙、脛爪為黑色[1]。
家禽生長曲線擬合分析是研究家禽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2]。近年來,國內(nèi)對地方品種雞如瑯琊雞、雙蓮雞、邊雞等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均有研究[3-7]。本文采用家禽常見的3 種非線性生長曲線模型(Logistic 模型、Von Вertalanffy 模 型和Gompertz 模型)[8-9]對威 寧 雞0~16 周齡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進行擬合分析,通過生長曲線的參數(shù)值來反映威寧雞公母雞在生長率、最大體重方面的差異性,對威寧雞的遺傳特點和規(guī)律進行深入了解,并根據(jù)其生長曲線擬合分析結(jié)果為公母雞制定合理飼養(yǎng)方案,提高威寧雞生產(chǎn)效率,同時也為威寧雞的資源保護利用開發(fā)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jù)和數(shù)據(jù)參考。
1.1 實驗動物 本研究中威寧雞由貴州大學科研雞場提供。選擇剛出殼的威寧雞雛雞180 只(公母各半,60只備用)進行個體編號,網(wǎng)上平養(yǎng),自然通風。實驗前對育雛室、育成室進行消毒,實驗期間育雛室雞舍溫度30~33℃、24 h 光照,育成室進行自然光照,采用常規(guī)免疫程序進行免疫。
實驗動物按照實驗日齡分為2 個階段,即0~6 周齡和6~16 周齡。0~6 周齡營養(yǎng)水平為:代謝能11.66 MJ/kg,粗蛋白19.9%,鈣1%,有效磷0.37%,蛋氨酸0.9%,賴氨酸0.44%;6~16 周齡營養(yǎng)水平為:代謝能12.05 MJ/kg,粗蛋白17.49%,鈣0.88%,有效磷0.33%,蛋氨酸0.9%,賴氨酸0.34%。
1.2 體重測定 雛雞出雛時稱測初生重,之后于2、4、6、8、10、12、14、16 周齡,隨機選擇120 只實驗雞(公母各半)禁食12 h 后進行單獨稱重,并計算其平均體重。
1.3 統(tǒng)計方法
1.3.1 擬合曲線模型 采用3 種常用非線性生長模型Logistic 模 型、Von Вertalanffy 模 型 和Gompertz 模 型對初生重及各周齡體重進行擬合與分析,表1 為3 種生長曲線模型及特征參數(shù)。
1.3.2 統(tǒng)計分析 本文運用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20.0軟件中的非線性回歸分析擬合Logistic、Gompertz 和Вertalanffy 3 種模型的生長曲線,擬合計算出A、В、k 最優(yōu)估計值,建立生長模型,分別計算出拐點體重、拐點周齡,根據(jù)擬合度(R2)評價生長模型,并利用Excel 作生長曲線圖。
表1 3種生長曲線模型及特征參數(shù)
應(yīng)用SPSS22.0 軟件中的Data Editor 界面輸入周齡和體重數(shù)據(jù),依次選擇Analtze、Regression、Nonlinera Regression 程序,在Dependent 文本框中選擇“Weight”為變量,并在Model Expression分別輸入Logistic(Gompertz或 Вertalanffy)公式進行生長曲線擬合算出模型參數(shù)A、В、k 的最優(yōu)估計值,建立生長模型,計算拐點體重、拐點周齡,根據(jù)R2評價生長模型。
2.1 威寧雞實際生長情況 由表2 可知,威寧雞公、母雞的平均增重分別為1 600.71、1 206.39 g,平均周增重分別為100.04、75.40 g。其中0~10 周是威寧雞增重上升期,10 周齡、8 周齡、6 周齡增重達到高峰,相較前2 周公雞分別增重264.50、252.08、228.80 g,母雞分別增重202.29、195.73、176.14 g。12~16 周體重增重開始呈現(xiàn)下降,16 周齡、14 周齡、12 周齡相較前兩周,公雞分別增重212.19、216.21、202.53 g,母雞分別增重169.92、144.16、133.75 g。由上述結(jié)果可知,威寧雞生長速度在8~10 周齡達到最快,其次是6~8 周齡,12 周齡后生長趨于緩慢。
2.2 生長曲線擬合分析
2.2.1 3種生長曲線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和擬合度 由表3可知,威寧雞公雞、母雞的3 種模型R2均在0.99 以上,均能很好地模擬威寧雞的生長曲線,公雞R2分別達到0.996、0.999 和0.999,母 雞R2分 別 為0.995、0.999和0.999。由Logistic 模型擬合的公、母雞的拐點體重最大為884.792、657.693 g,其次為Gompertz 模型,威寧雞公、母雞的拐點體重分別為800.903、583.856 g,Von Вertalanffy 模型拐點體重最小,威寧雞公、母雞的拐點體重分別為778.856、555.275 g。由Logistic 模型擬合的公、母雞拐點周齡最大,分別為9.251、8.861 周,其次仍是Gompertz 模型,分別為8.564、7.991 周,最小的為Von Вertalanffy 模型,分別為8.365、7.648 周。
表2 威寧雞公母雞實際生長情況
表3 3種非線性生長曲線模型擬合結(jié)果
2.2.2 3種模型生長曲線擬合值與實測值的比較 由圖1、2 可知,3 種生長曲線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擬威寧公雞、母雞的生長曲線,并且其模型擬合的生長曲線與公雞、母雞生長發(fā)育實測值曲線基本吻合。由表4 可知,3 種模型預測的0 周齡公雞、母雞體重均與實際體重有一定的差異,其中Logistic 模型預測的0 周齡體重與實際相差最大,公雞、母雞預測值分別為83.396、69.923 g。Gompertz 模型預測的0 周齡公雞、母雞體重分別為39.715、35.575 g,與實測值差異最小。綜合來看,Gompertz 模型擬合效果最好。
表4 威寧雞周齡體重實測值與3 種模型預測值比較
本實驗中,威寧雞公母雞前4 周體重差異不大,生長曲線基本相同,4 周后公雞、母雞體重出現(xiàn)極大分化,在6~10 周齡生長速度均加快,公雞體重增重明顯高于母雞直至實驗結(jié)束,這可能是由于營養(yǎng)需要不一所致。其中公母雞均在10 周齡增重達到最大值,分別為132.25、101.15 g。在整個飼養(yǎng)過程中,應(yīng)根據(jù)其公母雞后期營養(yǎng)需求對飼養(yǎng)方案進行調(diào)整,特別是在威寧雞6 周齡之后。其次,在6 周齡后由于威寧雞公母雞飼養(yǎng)方案不同,可將公母雞分群飼養(yǎng),這樣既可以提升公母雞生產(chǎn)效率,也能避免飼養(yǎng)過程中飼料浪費。
威寧雞在0~16 周的曲線擬合結(jié)果以Gompertz 模型和Von Вertalanffy 模型的模擬效果更好,R2均達0.999,雖兩者預測值與實測值都較為接近,但0~16 周齡預測值中初生重Gompertz 模型預測值與實測值更為接近,因此Gompertz 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威寧雞的生長曲線。不同品種的雞種由于其自身品種、生長飼養(yǎng)環(huán)境等因素差異,可根據(jù)各生長曲線模型特點,選擇最符合其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模型。如朱志明等[10]、曹愛青等[11]、吳艷等[5]研究認為藏雞、朗德鵝、雙蓮雞生長曲線為Gompertz模型擬合最好,姜自琴等[12]、李俊營等[13]認為Von Вertalanffy 模型能更好地擬合武定雞、淮南麻黃雞的生長曲線,而陽光遠等[14]、李洪林等[15]則認為Logistic 模型能更好地擬合白宜黑雞、貴州黃雞慢羽系的生長曲線。
本實驗發(fā)現(xiàn)Gompertz 模型擬合效果最好,與威寧雞的實際生長測量最為接近,其R2在0.999。通過Gompertz 模型得到公雞拐點體重為800.903 g,拐點周齡為8.564 周,母雞拐點體重為583.856 g,拐點周齡為7.991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