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溪小區(qū)全景
漂亮的樓房,干凈的道路,寬敞的運動場,這里是趙香涵的新家。2018 年12 月,12 歲的她和78 歲的奶奶陳紹英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老家威信縣廟溝鎮(zhèn)馬河村搬到了這里,新房間、新學校、新同學,這里的一切對她來說都是新的。
趙香涵的新家位于威信縣龍溪小區(qū),這里居住著扎西、水田、雙河等7 個鄉(xiāng)鎮(zhèn)的易地搬遷對象879 戶3901 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676 人。小區(qū)緊鄰縣城,占地422 畝,建房7 棟919 套,是威信縣內建設規(guī)模最大、搬遷人數(shù)最多的集中安置點。
老人們合唱《東方紅》
5 月的龍溪小區(qū),孩子們在廣場上追逐玩耍,老人們在樹蔭下納涼說笑,苗族同胞在廣場上圍著牛皮鼓跳蘆笙舞,一派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
“目前,如何‘穩(wěn)得住’,是擺在眼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認真思考后,決定要精準服務,老中青幼全覆蓋。龍溪以黨建創(chuàng)新來凝聚搬遷群眾的民心,打造‘新心工程’。”威信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應文說,為了讓搬遷群眾在搬得出的基礎上還能穩(wěn)得住,縣委、縣政府積極思考謀劃,突出黨建引領,在易遷安置點實施“兩個網(wǎng)格化”精細管理。
一方面,以樓棟為網(wǎng)格,實行“五人小組”包保管理。在每棟樓,選出一位有責任心、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搬遷群眾擔任樓棟長,以每個樓棟為網(wǎng)格單元,組成“黨員+樓棟長+警務員+物業(yè)管理員+志愿者”的樓棟管理隊伍,分組包保樓棟,形成服務管理合力。每棟單元樓入口處,都有一塊紅色邊框的公示欄,上面“有事找我”四個字格外顯眼,這里公示了五人小組成員的姓名、照片、聯(lián)系方式,搬遷群眾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公示欄上的信息找他們幫忙。
同時,小區(qū)黨支部建立“紅黃綠”精準服務臺賬,按照“紅黃綠”三種顏色對每個家庭的就業(yè)、就學、產(chǎn)業(yè)三項關鍵指標進行分類管理,全部達標的列為綠卡戶,一項不達標的列為黃卡戶,兩項以上不達標的列為紅卡戶。對于小區(qū)的紅、黃卡戶,支部會對他們重點開展幫扶工作,提供相應的志愿服務。
另一方面,以年齡為網(wǎng)格,確保分齡服務精準化。小區(qū)黨支部按照“關心好每一人,照顧好每一個家庭”的目標,將小區(qū)居民按年齡劃分為老年、中年、青年和兒童四個網(wǎng)格,分別結合每個群體的特點,建設了“龍溪小區(qū)黨支部”“黨群服務中心”“警務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愛心超市”“青年之家”“老年大學”“婦女兒童之家”“紅十字會服務站”九個服務陣地,以“促進民族融合,共建溫馨家園”為工作理念,組織開展各類活動,促進黨建、綜治、民情、文明四個板塊融合,對易遷群眾實行精準有效的管理和服務,確保群眾不僅能“搬得進”,更能“穩(wěn)得住”。
鍋、碗、瓢、盆、冰箱、洗衣機……愛心超市里,日用品一應俱全,每件物品上都標有相應的積分數(shù)額,住戶可憑積分卡到“愛心超市”兌換日用品。志愿者們每月入戶對小區(qū)住戶家庭衛(wèi)生、政策知曉、情感認同、勤勞就業(yè)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分并在積分卡上登記,積分越高,可以兌換的物品也就越多越好。這個社會捐贈、支部管理的愛心超市,自“開業(yè)”以來,深受小區(qū)住戶青睞。
愛心超市里日用品一應俱全
“代理媽媽”魯廷芳給孩子們過生日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小區(qū)老年大學的教室里傳來一陣歌聲,老人們正在跟著二胡伴奏哼唱,一曲結束,教室里掌聲不斷?!鞍嵯聛硪院?,住著新房子,生活也方便,還能來這里唱唱歌,適應了,滿意了!感謝國家感謝黨……”一位老人緊緊地握住工作人員的手,有些激動,在這里,有家、有親人,更有盼頭。
在龍溪小區(qū),有一群美麗的身影,她們給這里的孩子們輔導學習、照顧孩子們的生活,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從事不同的職業(yè),但是她們都有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身份——“代理媽媽”。
2012 年,威信縣水田鄉(xiāng)灣子苗寨許多家庭留守兒童缺少監(jiān)管,加之孩子們漢語表達能力差,在學習上與老師出現(xiàn)了溝通障礙。于是,由威信縣文明辦牽頭、威信縣婦聯(lián)組織的“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隊開啟了首趟愛心專車,直奔威信縣水田鄉(xiāng)灣子苗寨,她們教孩子們說漢語、做作業(yè)……及時送去了溫暖。2013 年,威信縣“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隊榮獲“全國優(yōu)秀志愿服務隊伍”光榮稱號。
2019 年,為了讓剛搬來的孩子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威信縣婦聯(lián)以“代理媽媽”志愿服務為載體,為小區(qū)252 名孩子“招聘”來77 個“媽媽”,像親生母親一樣給予陪伴和關懷,把愛播種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黃媽媽,我想你,我能過來找你嗎?”天剛亮,12 歲的趙香涵就給自己的“代理媽媽”黃云芳撥去了電話。黃云芳是威信藍天藝術幼兒園的園長,也是龍溪小區(qū)14 個孩子的“代理媽媽”。趙香涵記憶中,黃云芳教她做家務、幫她檢查功課、和學校老師電話溝通、和她一起去看電影。在她心里,黃媽媽就是自己的媽媽。
魯廷芳是威信人壽保險公司的一名女職工,也是三個苗族孩子的“代理媽媽”。周末,她把孩子們接到家里,打來熱水,挽起衣袖,幫孩子們洗頭,帶他們去爬山,教他們放聲歌唱……
77 個“代理媽媽”中,有5 人是少數(shù)民族,252 個孩子中,有14 人是少數(shù)民族。在“媽媽”們眼中,每個孩子都是那么純真、可愛,他們都是自己的孩子?!跋Mㄟ^我的努力能讓孩子們感到快樂,成長為正直、善良、堅強、豁達的人。”這是黃云芳的心愿,也是她一直在努力做好的事。
如今,龍溪小區(qū)已不僅僅是家的代名詞,更是幸福、希望的象征,在這里,黨建創(chuàng)新引領將民心凝聚到了一起,各族群眾搬進了新房,溫暖了心窩,共同繪就安居樂業(yè)、共生共享的幸福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