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柏豪
音樂是一門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學科?!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創(chuàng)造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并且要求“3-6年級學生能夠利用教師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編創(chuàng)2-4小節(jié)的節(jié)奏或旋律”。然而,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嘗試多次,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問題與原因
編創(chuàng)對于學生深入了解歌曲,提高審美能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途徑。但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課堂小樂器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更高層次的審美提升。
樂器種類多樣 樂器分為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兩大類,民族樂器分為吹管型、彈撥型、打擊型、拉弦型。西洋樂器分為琴類、撥弦類、木管類、銅管類、弓弦類、打擊樂器。樂器種類之多,在課堂上不可能讓學生全部嘗試,只能選擇方便攜帶,容易演奏的樂器。對于體積較大,不易上手的樂器很難使用。
學生水平差異 對歌曲進行編創(chuàng)需要學生有較高的基本音樂素養(yǎng),并且對作品有著獨特見解。學生獨立完成編創(chuàng)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不夠的,需要小組之間配合才能實現(xiàn)短時間之內的編創(chuàng),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水平差異,會出現(xiàn)“拖后腿”“分工停滯”等現(xiàn)象,浪費了時間。
作品保留不便 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有一部分令人驚喜的內容,如果及時發(fā)現(xiàn)可以用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但絕大部分的驚喜都是“曇花一現(xiàn)”,長期如此,學生便會漸漸失去熱情。
“庫樂隊”應用軟件教學
“庫樂隊”是一個音樂創(chuàng)作軟件。包含了大部分樂器的音色音調,也可以接入手中樂器彈奏的音頻進行編輯。配合Apple自帶的音頻處理軟件,比如logic pro X,可以讓庫樂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從聲音資源庫獲取免費聲音包、使用節(jié)拍音序器創(chuàng)建音樂律動、通過“文件”應用分享和儲存樂曲和音頻文件等等。
該軟件功能性強大,界面簡潔方便學生操作,最重要的是能直接用和弦的形式模擬大部分的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節(jié)省學生時間。錄音功能內含有多軌錄音,并且可以對每條音軌進行編輯、合成,解決了作品的完整保留問題。對“庫樂隊”深入研究之后,筆者開始思考如何將該軟件運用到實踐之中。
在教學中探索與運用
認識樂器,熟悉音色 人音版六年級上冊的教材里,開設了西洋樂器分類的學習,附帶的多媒體課件中雖然有部分樂器音頻供聆聽,但不全面,且樂器演奏固定在某段旋律中,導致部分學生記住了旋律,卻忽略了樂器本身的音色?!皫鞓逢牎避浖泄δ芡昝赖慕鉀Q了這些問題,比如筆者給學生介紹弓弦樂器中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時,可以通過“庫樂隊”的樂器模擬演奏,感受兩者相同和弦走向的情況下,音色不同所帶來的變化。
欣賞課中的運用 六年級音樂欣賞課《魔法師的弟子》(迪卡斯曲)是一首交響詩,在該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學生仔細聆聽魔法師的弟子神氣地命令掃帚拎水的主題音樂。主題的主奏樂器是大管,大管造價昂貴且體積較大,不能實地讓學生感受。這時可以利用“庫樂隊”模擬大管音色,通過不同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讓學生感受音色的變化,使接下來的學習更為流暢。
《黃河頌》選自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中的第二樂章,六年級人音版教材編排時將“西洋樂器分類(二)”放入該課,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最為頭疼的是如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區(qū)分定音鼓、大鼓、小軍鼓。而現(xiàn)在由于平板的便攜性和“庫樂隊”強大的錄音編創(chuàng)功能,筆者可以先準備《黃河頌》中的一個主題音樂放入設備,讓學生自由地將定音鼓、大鼓、小軍鼓三種音色分開或同時加入到音樂中,更直觀的學習《黃河頌》中定音鼓的重要作用。
訓練多聲部演唱 由于學生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差異,多聲部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中困難的一環(huán)。器樂可以很好地表現(xiàn)出不同聲部之間的音準、音高,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器樂對音準、音高予以感性表達,從而使學生首先從宏觀上對音準、音高加以掌握,然后通過細心地揣摩體會,達到對音準、音高的準確把握,利用“庫樂隊”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以六年級《螢火蟲》這首歌曲為例。筆者用鋼琴和“庫樂隊”中的小提琴分別演奏第一和第二聲部,讓學生仔細聆聽隨后再跟鋼琴演唱,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參與度有了不小的提升。
在實踐中創(chuàng)編
訓練輪唱 《月亮姐姐快下來》教學重點是掌握輪唱的演唱方式,筆者在執(zhí)教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的了解輪唱,利用“庫樂隊”的樂器模擬和錄音編輯功能,讓學生自行編創(chuàng)一段旋律后,再用輪唱的方式進行排列。
創(chuàng)編過程 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利用軟件選擇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編創(chuàng),鑒于軟件的強大錄音功能,學生可以選擇小組或者班級合唱的音頻來進行創(chuàng)作,也就是說不會因為反復演唱的問題導致學生嗓子疲勞從而使參與度下降,只需要錄制一次即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歌曲編創(chuàng),保存后讓其他組進行評價,互相點評。
凡事都有兩面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總是很強的,教學新手段的出現(xiàn)無疑給課堂注入了新鮮活力,但是“風平浪靜”之后還管用嗎?筆者將繼續(xù)研究,路還很長。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店口鎮(zhèn)弘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