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
摘要:政務報道中語言風格常常為人們所詬病,主要是因為其中存在很多官腔的問題,雖然這幾年語言稍微有所改善,但是整體的病根并沒有去除,還是存在問題反復的現(xiàn)象,筆者認為只有找到政務信息語言的問題,針對問題才能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關鍵詞:政務報道;研究;語言;風格
政務信息通常指的是由政府機關采集的來反映一些社會活動和數(shù)據(jù)相關的信息,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反應工作的進展情況來讓各級領導政府能夠把握全局,以便做出科學的決策,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但是政務信息大部分都是按照格式來的,具體有用的信息不是很多,即便如此古今中外官員卻使用到現(xiàn)在,可見這種官腔的頑強生命力。
一、政務報道的主要問題
政務報道中因為報道的都是政治性比較強的新聞,所以報道媒體都會謹慎措辭,打官腔就不可避免要出現(xiàn),在中央最新的規(guī)定中,要求新聞報道進行相關改進,雖然現(xiàn)在的報道有所改善,但是涉及到全國范圍,這種問題還是比較普遍的,地方媒體的表現(xiàn)是最為明顯的。
1.內容過于官僚化
政務報道通常是指媒體報道的有關國家政府人員的活動及一些政策的信息,其信息都是要基于客觀事實,而且具有一定的嚴肅性,在對突發(fā)事件報道中,官僚思維會比較更嚴重,在 2013年 2月,某省媒體對塌橋事故進行報道,總共 1300字,其中提到多位省市領導的重視,大多數(shù)字符用來贊頌政府的英明領導。
2.模式固定化
因為政務報道根據(jù)劃分的類型不同,相應的內容已經形成了具體的寫作模式,只需要套用就可以了,近幾年,會議報道還是沿用之前的形式,即出席會議的領導人姓名加上會議內容,突發(fā)性事件報道也是運用這個模板,省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啟動專門的元小組等等。
二、問題的根源所在
1.一些政府官員存在官腔
當前政務報道存在的問題是當官的不擅長與群眾交流,一開口就是官話,沒有說一些老百姓能聽懂的話,最近習主席總結自己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說出了一些經驗,他也指出了同樣的問題,說很多場合官員的話語沒有切實站在老百姓的立場去考慮,所以這樣怎么能夠讓群眾接受呢?
2.新聞傳播的規(guī)則
雖然新聞傳播的對象是老百姓,但是因為其報道的是黨政機關人員的活動,所以相關的內容都會以官員為主導,個別媒體把為百姓服務做成了為領導服務,在報道過程中,領導的活動報道居多,占據(jù)重要的版面,信息想要得到有效傳播,就要發(fā)揮媒體的作用,讓信息能夠推動各項工作的進展。
3.媒體的思維慣性
媒體首先要明確政務報道是新聞,要確保它的傳播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傳播,就不能達到新聞的目的,因為很多記者都有報道的經驗,長此下去就形成了所謂的經驗,這些經驗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記者的發(fā)揮,因為百姓很難通過媒體報道看到基層代表和委員代表農民的利益,所以媒體一定要站在百姓的立場去考慮問題。
三、針對問題給出措施
1.采用大眾的視角
新聞媒體的報道有很多視角,媒體所報道的視角通常會讓老百姓覺得有距離感,因為他們采取的態(tài)度是居高臨下的,受眾有時候并不理解,這種情況需要改變。老百姓一般不關心地方或者中央政府開了什么會議,有什么領導參加,哪位領導講話,指出了什么內容,他們只關心這些內容對老百姓本身會有著怎樣的影響,從這個方面來講,政務新聞報道記者需要多去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從百姓的視角去進行新聞的挖掘,媒體需要打破以往的思維,通過新聞與老百姓的價值大小來進行編排,對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要舍棄。
2.使用百姓能聽懂的語言
報道內容的視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報道語言的重要性,如果還是繼續(xù)沿用官腔,老百姓就會覺得聽不懂,不愿意去關心國家大事,所以政務報道需要著重改進的是語言風格,要采用老百姓能夠聽得懂得語言,新聞報道的語言是用來供大眾進行傳播的,所以其必須要采用平實的語言,讓百姓獲得他們想要得到的信息,要想做到這一點,記者就必須放下身段,虛心了解老百姓的語言模式,從民間語言提取有需要的內容,豐富新聞的語言,對一些關系到老百姓切實利益的事情要學會為老百姓算賬,讓老百姓真正懂得報道的內容。
3.學會關注報道中的細節(jié)
如今媒體的報道主要以官話為主,缺乏中國人的人情味,其實講故事,抓細節(jié)是政務報道中可以采用的優(yōu)秀方法,比如解放軍報曾經報道過一篇文章來贊揚廉潔奉公的優(yōu)秀黨員趙海倫,文章的成功在于其多處用了細節(jié)描寫,通過419張他會哈爾濱家的票據(jù),說明趙海倫同志公私分明,這樣畫面的描寫就讓整個報道充滿了人情味,李克強總理的特點是喜歡用小故事來講大道理,用具體數(shù)字來談論大問題,在闡述問題時,他經常用細節(jié)和故事讓百姓能夠理解他所講述的內容,網友對李克強的評價是說他很親民,能夠理解農民的苦楚,說李總理不喜歡打官腔,說出的故事很容易理解,這種具體的方法媒體可以進行借鑒。
四、結論
政務報道內容當前要做的就是改變官腔,改進文風,官方媒體需要認真從百姓的角度和利益出發(fā),用簡單平實的語言去報道相關的事件,讓百姓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地位,政務報道的改變關系到中國媒體未來的發(fā)展,想要做出相關的改變,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愛玲 ,曹秋敏 .政務報道中的語言風格研究 [J].新聞知識 ,2015(07):28-29.
[2]聶喬 .政務報道精髓在于“平民化”表述 [J].中國報業(yè) ,2015(06):13-14.
[3]謝慧敏 .融媒體時代如何創(chuàng)新領導政務活動報道 [J].新聞前哨 ,2020(0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