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天嬌, 李凌燕, 張 弘, 張 華, 李清麗, 鄧偉明, 段秋霞, 郜俊清,劉宗軍
經(jīng)皮腎交感神經(jīng)射頻消融術(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是近年發(fā)展的治療難治性高血壓新技術。 Symplicity HTN-1 和HTN-2 等臨床研究表明,RDN 可有效降低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血壓[1-3],但HTN-3 研究結果卻顯示RDN治療難治性高血壓并未取得顯著的降壓效果[4]。RDN 治療難治性高血壓有效性出現(xiàn)爭議。隨后一項全球Symplicity 注冊研究共納入1 000 例患者,結果表明RDN 可安全有效地降低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總體血壓水平[5]。因此,手術方式或消融器械改進是否對RDN 降壓起著決定性作用, 需要進一步臨床試驗驗證。SPYRAL 研究中亞組分析表明,腎動脈主支+分支消融相比單純腎動脈主支消融的降壓效果更好[6]。本研究前瞻性觀察分析腎動脈分支+主支消融與單純腎動脈主支消融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研究為單中心、 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所有患者來源于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yī)院。 患者入組標準:①18~80 歲難治性高血壓??;②至少服用4 周以上降壓藥物;③自愿參加本研究。難治性高血壓定義:服用3 種或3 種以上降壓藥物(含一種利尿劑)血壓仍未達標(>140/90 mmHg,1 mmHg=0.133 kPa)[7]。 排除標準:①有腎動脈狹窄病史或影像學檢查提示腎動脈狹窄; ②腎小球濾過率(GFR)<45 mL·min-1·1.73 m-2;③伴1 型糖尿?。虎馨閲乐匦呐K瓣膜疾??; ⑤懷孕或在研究過程中計劃懷孕;⑥6 個月內(nèi)發(fā)生過心肌梗死和腦血管意外; ⑦節(jié)段性血壓(SBP)<100 mmHg;⑧腎動脈主支與分支成角>90°,分支直徑<2 mm;⑨不適合分支消融。
采用隨機信封法進行分組,所有患者完成腎動脈造影后, 隨機分為單純主支消融組和主支+分支消融組。
入組患者術前嚼服腸溶阿司匹林300 mg 或氯吡格雷300 mg,術中靜脈注射普通肝素6 000~8 000 U。 右側腹股溝處備皮,消毒,穿刺股動脈,置入7 F 血管鞘;JR4 導管行左右腎動脈造影,置入7 F LIMA 指引導管至左右腎動脈開口, 置入6 F 微孔灌注腎動脈射頻消融導管,通過39D-72X 型射頻消融儀(美國強生醫(yī)療器械公司)分別在左右腎動脈以溫控模式(6~15 W,43℃)行螺旋式消融,左右腎動脈主干各消融4~6 個點(相鄰消融點間隔0.5 cm),每個點有效消融時間為60 s(主支+分支消融組在此基礎上,在每個腎動脈1 級分支(分支直徑>2 mm)再取1~3 個點消融);術后復查腎動脈造影。
本研究計劃隨訪2 年,觀察記錄患者基本資料(性別、年齡、伴發(fā)疾病、用藥情況),手術相關參數(shù)(消融點數(shù)、溫度、平均能量),術前、術后各24 h 動態(tài)血壓。 術后患者每3 個月至門診隨訪1 次,記錄診室血壓。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 檢驗,各組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 重復測量計量資料用多因素方差分析。 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用Mann-Whitney U 秩和檢驗, 治療前后比較用Wilcoxon 秩和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0 例難治性高血壓病患者RDN 手術均獲成功。單純主支消融組失訪1 例, 其余59 例完成2 年隨訪。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主支+分支消融組手術消融點數(shù)與單純主支消融組相比呈顯著增加趨勢(P<0.001);兩組術中溫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支+分支消融組平均能量顯著低于單純主支消融組(P<0.05)(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6 個月肌酐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兩組患者術后動態(tài)血壓均較術前下降(P<0.05)(表4)。 術后3~12 個月期間主支+分支消融組診室血壓, 顯著低于單純主支消融組(P<0.001),術后15~24 個月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1) 。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參數(shù)指標 x±s
表3 兩組患者肌酐情況 μmol/L, x±s
表4 兩組患者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比較 mmHg*, x±s
RDN 術是近年發(fā)展的治療難治性高血壓新技術,通過射頻消融選擇性靶向損毀腎交感神經(jīng)達到治療目的[8]。 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RDN 術可有效降低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血壓[9]。 本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結果也表明,RDN 術可明顯降低受試者血壓。 雖 然Symplicity HTN-3 研 究 結 果 陰 性[4]引 發(fā)RDN 術治療難治性高血壓有效性爭議,但是并不能武斷否定RDN 術[10]。 該研究中存在參與中心過多,單中心入組病例較少,導管系統(tǒng)、設備單一,設置參數(shù)固定等問題, 且參與中心缺乏既往開展RDN 手術經(jīng)驗,因此可能并未真正反映該技術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效果。 本研究與該研究相比,采用微孔灌注導管并引入分支消融方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診室血壓和24 h 動態(tài)血壓均較術前顯著下降,術后3~12 個月腎動脈主支+分支消融組患者降壓效果明顯,但更長時間隨訪觀察,與單純腎動脈主支消融組患者的降壓效果無明顯差別。
圖1 兩組患者診室血壓隨訪情況
目前國內(nèi)外實施RDN 術治療難治性高血壓,多采用單純腎動脈主支消融方式。 本研究中主支+分支消融組消融點數(shù)較單純主支消融組有增多趨勢, 術后3~12 個月期間主支+分支消融組診室血壓較單純主支消融組有明顯下降(P<0.05)。動物實驗表明,腎動脈主支+分支消融后,組織中去甲腎上腺素含量下降最顯著[11]。 因而這可能是主支+分支消融組患者血壓降低更明顯的原因。Symplicity 研究亞組分析結果表明, 主支+分支消融后降低診室血壓和動態(tài)血壓的效果均較單純主支消融明顯[12]。 因此合適的手術方案可能是決定RDN 術降壓效果的關鍵之一。 Fengler 等[13]報道采用主支+分支消融治療25 例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并與單純主支消融作對比,結果顯示兩組基線血壓水平無差異,但3 個月后主支+分支消融組血壓下降更明顯,主支+分支消融可獲得更多消融點數(shù),這利于交感神經(jīng)阻斷。 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 本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3~12個月兩組基線水平相同患者中主支+分支消融者血壓下降更明顯, 但15~24 個月后兩組血壓無明顯差異且均有所上升。 這種現(xiàn)象在既往研究報道中均未提及,可能是隨訪觀察時間較短的緣故。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血壓在較長時間隨訪中無明顯差異,推測可能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饋復蘇有關,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本研究是RDN 術主支消融與主支+分支消融前瞻性、隨機對照的遠期研究,但作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少,因此對結果可能產(chǎn)生偏移。 有待進一步更大樣本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驗證。
本研究結論認為, 腎動脈主支+分支消融術治療難治性高血壓安全有效,但遠期隨訪中與單純主支消融相比無明顯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