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婷婷
【摘要】比較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往往會促使學生更樂于深入地閱讀和思考。本文以《祁黃羊》的教學為例,具體闡述運用比較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提高課堂實效。
【關鍵詞】語文課堂 ? 閱讀教學 ? 比較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笔挛锏奶攸c往往在比較中才能更加充分地顯現(xiàn)出來,它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比較的方法常常會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達欲,也更加讓學生樂于深入地閱讀和思考等學習實踐活動,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教學《祁黃羊》一課時,筆者采取比較的教學方法做出了一些嘗試。
一、案例描述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一看,當祁黃羊向晉悼公舉薦人才的時候他是怎么說的呢?這部分文字中藏著不少秘密,對比外舉和內舉這兩部分文字,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再想一想課文為什么要這樣寫。(生讀課文)
生:課文里用了兩個“鄭重”來寫祁黃羊說話時的神態(tài)。
師:“鄭重”就是嚴肅、莊重。祁黃羊在兩次舉薦時都是這樣的鄭重,你感受到什么?
生1:祁黃羊兩次舉薦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才決定推選這兩個人的。
生2:我想晉悼公問他的那些問題說不定他早就想到了,而且這些問題他已經(jīng)深思熟慮過了,所以他做出決定時的態(tài)度特別鄭重其事。
師:(鼓掌)請你“鄭重”地讀好祁黃羊說的話。
生:“想了想”也出現(xiàn)了兩次,我覺得也說明了祁黃羊兩次推選人才都是深思熟慮的,因為課文后面也說了這件事事關國家安危,他不可能不慎重。
師:你會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這真是一個好方法。剛才都是從祁黃羊的神態(tài)描寫中去發(fā)現(xiàn)相似之處。再看看晉悼公呢?
生1:晉悼公兩次聽到祁黃羊的舉薦后的神態(tài)也非常相似,一個是“深感意外”,一個是“十分驚訝”。
生2:我覺得晉悼公事先絕對沒有預料到祁黃羊會舉薦這兩個人,所以十分意外、驚訝。
生3:我來補充,尤其是解狐,是祁黃羊的殺父仇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祁黃羊竟然舉薦他,所以晉悼公會深感意外。
生4:當官的如果直接推薦自己的兒子,別人會說他任人唯親。所以晉悼公也沒想到他居然直接舉薦自己的兒子。
師:很好!剛才大家從人物的神態(tài)、語氣描寫中發(fā)現(xiàn)了秘密,還有在別的方面有所發(fā)現(xiàn)的嗎?
生:我發(fā)現(xiàn)了。晉悼公的話都是問句,全都用了問號!
師:你真會讀書,連小小的標點都沒逃過你的火眼金睛。大家一起來看,這是什么樣的問句呢?
生:都是反問句。
師:我們來改一改,看看這兩個問句到底表達了什么意思。
生1:第一句話就是說,解狐是你的殺父仇人,你不應該舉薦他。
生2:第二句的意思是祁午是你的兒子,你舉薦他,人家會說你偏心眼兒的。
師:意思一樣,這里用了反問句,我們來比較哪種更好。(男女生對比讀)
生:反問句更好,感覺晉悼公的驚訝的語氣更強烈。
師:這就是反問的效果。課文的主人公是祁黃羊啊,怎么文中兩次寫這么多晉悼公說的話呢?
生:我覺得從晉悼公的驚訝可以看出祁黃羊很了不起,因為一般人都不會這樣舉薦人才的。
師:很好。這是一種側面烘托的寫法,從側面烘托出祁黃羊的做法很了不起。你們能讀出這樣的意思來嗎?(分角色讀)
師:剛才大家都找到了寫兩次舉薦的相似之處,那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呢?
生:我找到了,祁黃羊第一次舉薦解狐的時候說“我看解狐就很不錯”,感覺很干脆,沒有猶豫。第二次說“看來只有祁午能擔當此任了”,好像有點無奈,好像沒辦法才推薦自己兒子的。
師:你真細心!這兩句話確實有一些微妙的差別,居然被你找到了!尤其是里面有兩個詞,特別能表現(xiàn)這種差別。誰能發(fā)現(xiàn)?
生1:一個是“就很”,一個是“只有”。
生2:在他心目中最適合的人選是解狐,所以他很肯定地就推薦他了,“只有”說明除了解狐之外只有他兒子好一些了,其他人都不適合,所以他才推薦他兒子,否則他可能就推薦別人了。
師:說得非常好!兩次舉薦,一次是殺父仇人,從個人感情上來說一般人都不會推薦這樣的人。一次是自己的兒子,從個人名譽方面來說,一般人也不會推薦這樣的人,然而祁黃羊都推薦了。那是因為在祁黃羊的心中,推薦人才只有一個標準,就是——
生:看這個人是不是能勝任這個工作。
出示:主公讓我推薦能替代我的人,事關國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個有軍事才能可以擔此重任,我壓根兒就沒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親人。
生齊讀。
師:此時你想對祁黃羊說些什么?
生:我想說,我真佩服你,祁黃羊做事真是出以公心,凡事都為國家考慮。
……
師:能把你們的欽佩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指名的學生的朗讀沒有突出這種感情。筆者范讀,讀時故意漏掉“如此”“真是”。
生:老師你漏了兩個詞了,“如此”“真是”。
師:能漏掉嗎?自己比一比,讀一讀。
生1:不能漏掉,這兩個詞寫出了人們對祁黃羊的欽佩之情。
生2:我還從這兩個詞看出祁黃羊特別了不起,他做的這兩件事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所以要加一個“如此”“真是”。
生齊讀。
師:同學們,我們通過比一比,就能比出語言文字中藏著的很多精彩,比出了人物心中藏著的很多奧秘。
二、案例反思
《祁黃羊》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八冊的課文,講的是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祁黃羊由于腿腳落下毛病,無法擔任中軍尉,便向晉悼公請辭,推薦他的殺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不久重病身亡。祁再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表現(xiàn)了祁黃羊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筆者教學時在兩個班采取了不同的教法,第一次上時大部分時間用來演讀對話,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品質。筆者以一個問題總領全文:自由朗讀課文第3~12小節(jié),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祁黃羊做事出以公心。然后讓學生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并在全班交流。筆者在上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這個總領的問題反應很平淡,沒有思考和回答的積極性,舉手的總是那么幾個學生。第二次上時筆者采取了比較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學生的反應截然不同,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發(fā)言踴躍,對文本的理解也在比較中步步深入。
1.比一比,品得遣詞造句的奧秘
新課標對第二學段的目標和要求中明確指出:要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我們往往在教學中會用一連串的問題去引出關鍵的詞和句,再讓學生去品讀分析,有一種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的感覺。而在片段中,“鄭重”“想一想”“深感意外”“十分驚訝”這些詞語的學習,都是學生在“比一比”中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主動發(fā)現(xiàn)的,并且能體會得更準確,深入地感受到了這些詞語的精妙。對于文中的側面烘托的寫法、反問句的用法的體會也是同樣出自學生在比較中的發(fā)現(xiàn)和探究。通過比一比的教學方法,學生更加積極主動、興趣盎然地體會到了文章遣詞造句的奧秘。
2.比一比,悟出人物品質的可貴
新課標對第二學段教學中提出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本篇課文中的主人公祁黃羊大公無私、做事出以公心的可貴形象是通過描畫祁黃羊以始終如一的原則兩次推薦不同的人生動地體現(xiàn)出來的,反復強調、層層深入。在本片段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段文字的相同和不同,抓住兩次舉薦時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進行對比,通過學生自主地交流、思維的碰撞,將人物的形象清晰真切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所以學生在說一說對祁黃羊想說些什么時,就能很自然地說出人物可貴的品質。
3.比一比,升華文章情感的體驗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要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本課中主要是抓住祁黃羊一心為公的高貴品質,來激發(fā)學生對于這樣的美好形象、寶貴品質的欽佩和敬仰之情,從而自發(fā)產(chǎn)生學習這種品質的內在愿望。在本片段的教學中,筆者先是通過比一比寫兩次舉薦文字相似之中的不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就很”“只有”的不同,然后讓學生說說想對祁黃羊說些什么,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物品質的可貴,學生由衷地表達出對祁黃羊的敬佩之情。接著,筆者又讓學生比較去掉“如此”“真是”之后的句子的朗讀,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祁黃羊品質的難能可貴,也體驗到當時人們對他的欽佩之情。
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比較的方法,不僅可以引導學品讀遣詞造句的奧秘,感悟人物品質的可貴,升華文章情感的體驗,而且引領學生學會在比中生疑、比中求解,改善其思維品質,還能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可謂是魅力無窮。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熹.指向言語智慧的語文深度學習的內涵、特征及實現(xiàn)路徑[ J ].江蘇教育研究,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