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祥鑫
【摘 要】生物是一方面與科技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另一方面,相較其他學科更加抽象,更加依賴信息技術來呈現知識,因此針對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就很有必要了。本文將從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深度融合的優(yōu)勢以及信息技術如何與初中生物教學深度融合這兩方面來進行具體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生物;深度融合
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說,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具象化知識點,增強學生體驗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要想做到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相結合,教師要積極使用智慧課堂3.0,搭建互動平臺,要利用網絡工具,并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深度融合的優(yōu)勢
(一)具象化知識點
生物是一門知識點較為晦澀難懂的學科,使用傳統(tǒng)的書本靜態(tài)圖畫以及黑板板書往往難以將知識點完美地展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就可以幫助教師將知識點具象化,利用視頻、音樂等手段將知識點展現出來。這些手段的使用除了要求教師本身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點,還要求教師能爐火純青地使用多媒體技術[1]。在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相關視頻的講解,及時做筆記,對不理解的地方還可以使用倒放、重復播放等操作。
(二)增強學生體驗感
使用多媒體進行授課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體驗感。初中生正處于對這個社會及自然界充滿好奇的時期,而單調的書本知識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從而降低他們的學習欲望。而通過多媒體介紹自然界、生物體的相關知識,能使學生很快融入課堂氛圍之中,從而極大提升其學習的欲望和效率。在課堂學習完成之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使用相關網絡工具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學習,這也是增強其知識構架的有效方法[2]。
(三)幫助學生記憶
就學習方法而言,理解式記憶是學習生物學極為有用的學習方法。但對初中生而言,一味地記憶很難起到良好的效果,很多學生生物成績不好的原因就是記憶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書本加板書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知識點太多、難以記憶的感覺,從而進一步影響其學習效果。而采用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等方式進行教學,能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相關概念,加強其學習效果,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信息技術如何與初中生物教學深度融合
(一)搭建互動平臺
在使用信息技術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依賴信息技術,而是要明白課堂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學生。那么,教師就要時刻注意在積極主動地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要與學生之間搭建互動平臺,及時獲取學生的反饋,并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授課的思路和節(jié)奏[3]。充分利用互動平臺,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感,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知識點的過程中的痛點,從而更好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從而幫助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初中生的學習需求有別于小時候的千篇一律,已呈現出個性化的學習特點,如果忽視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就難以達到想要的學習效果。
(二)積極使用智慧課堂3.0
智慧課堂3.0作為近幾年的熱門課堂形式,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緊密結合。從初中生物教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務必要積極使用智慧課堂3.0[4]。首先,智慧課堂3.0能使用大數據信息來幫助我們分析整堂課程的難點與重點,這種云處理的方式比教師本身更能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從而對癥下藥。其次,智慧課堂3.0通過其“云—臺—端”的教學模式,將教師、學生甚至家長都聯接起來,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對于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智慧課堂3.0也能利用大數據算法給出最有利于該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
(三)有效利用網絡工具
生物學作為一門時刻在發(fā)展的學科,其前沿知識的發(fā)展也是十分迅速的。那么,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解完書本所要求的知識點之后,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了提升,這時就可以引導他們利用網絡工具搜索相關的知識。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使用網絡工具來進行知識的延伸學習。學生的自主操作也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學習欲望,從而更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部分實驗耗時較長。例如,在“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長時間的實驗擠占太多課堂時間,同時受初中課堂的空間限制,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的鍛煉機會也不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生物學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在信息技術幫助下,生物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自身興趣,科學合理地進行生物實驗,更為自由地選擇在生物實驗材料,從而使學生自主發(fā)揮的空間更為開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教材,在熟悉相關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從而提出更為深入的研究學習課題。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對生物實驗現場進行拍攝、記錄,從而良好地保存了生物實驗過程。這一視頻影像資料可以方便學生在課下研討和復習交流,從而實現生物實驗操作的經驗交流共享。當前,大部分學校利用信息技術已開設了班級學習交流平臺,開拓了學生的學習交流空間[5]。生物學科是一門對實驗動手與理論知識結合要求較高的學科,在互聯網信息平臺推動下,學生可以將生物實驗的圖片、視頻、文字等素材放在平臺上交流分享,便于師生間及時的溝通,也便于教師及時給予指導。此外,師生還可將自己制作的實驗微課發(fā)送至平臺,便于平臺上所有有需求的人進行借鑒,從而為實驗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領域。
三、結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和生活,而教育作為一門關乎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行業(y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是我們廣大教師要思考的問題。生物學科作為一門概念較為抽象的學科,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更能發(fā)揮出信息技術手段的作用。特別是針對初中生第一次接觸生物學科,如何利用好第一印象,使學生對生物學科有較好的認識并激發(fā)其積極的學習欲望,這也是初中生物所要承擔的任務。信息技術手段能利用視頻等方式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身的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雪.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24).
[2]文瓊芳.淺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性[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08).
[3]劉英梅.對于初中生物課堂整合信息技術的相關思考[J].神州.2020(05).
[4]劉邦奇.智慧課堂的發(fā)展、平臺架構與應用設計——從智慧課堂1.0到智慧課堂3.0[J].現代教育技術,2019(03).
[5]劉兵.初中生物教學中整合現代信息技術的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2020(02).
[6]謝財秀.試論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深度融合的教學研究[J].中外交流,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