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紫燕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極強的人文性,能夠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其正確的道德觀與法治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責任是公民素質的基石,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也同等重要。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也應該在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設計相關內容,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增強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社會責任意識
初中階段的青少年是確定自我意識的關鍵期,學習社會角色規(guī)范的重要階段。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發(fā)揮榜樣的良好作用,強化責任意識教育,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實踐,將責任意念轉變?yōu)樾袆?,讓學生感受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同時從中獲得滿足感,并在接下來的成長中始終以責任為己任。
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豐富責任意識教育
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制定,是根據(jù)本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以及文化水平所設計的,是引導學生樹立良好觀念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教學的借鑒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應該立足教材內容,挖掘其中蘊含的社會責任意識,在課堂中傳遞給學生,或者根據(jù)教材內容,延伸社會責任意識教育,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滲透社會責任意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情緒的管理》時,涉及情緒表達、情緒調節(jié)兩部分,此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中的“探究與分享”環(huán)節(jié),豐富學生的責任意識教育,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在表達時,我們要用恰當?shù)姆绞侥??”有的學生說:“恰當?shù)谋磉_方式能夠讓大家都處于舒服的狀態(tài),不得罪別人?!边€有學生說:“恰當?shù)谋磉_方式,能夠維護我們的友好關系?!碑敶蠹叶急硎鐾戤呏?,教師進行總結:“在社會上,我們會認識很多人,恰當?shù)谋磉_方式,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社會處于和平友愛的狀態(tài),我們一定要恰當表達,不做打破社會平衡的人?!蓖ㄟ^這句話,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情緒與社會發(fā)展進行掛鉤,進一步促進社會意識的萌芽。
二、引入具體生活案例,優(yōu)化責任意識教育
社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大環(huán)境,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必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逐漸形成責任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具體的生活案例,既能夠豐富課堂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優(yōu)化責任意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選擇生活案例時,應該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情感共鳴,同時以客觀、理性的角度分析案例,最終選擇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方式。
例如,教師在教學《尊重他人》時,為學生引入了一個生活案例:8月14號,是你弟弟的生日,你帶著他去游樂場玩,并給他買了一些零食,你們一起快樂地吃著東西,此時你突然發(fā)現(xiàn)弟弟將吃完的塑料袋直接扔在地上,你會怎么做呢?學生們根據(jù)這一例子紛紛表示:“我會幫弟弟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教師說道:“還有一種更好的方式,作為哥哥\姐姐的你,可以告訴弟弟:‘游樂場每天都有環(huán)衛(wèi)工人在打掃,我們應該尊重他的勞動成果,不隨地扔東西,否則影響社會環(huán)境,也會加重別人的工作量,給別人造成不便。你會這樣教育弟弟嗎?”通過這段話,教師不僅向學生傳遞了社會責任,也讓學生學會了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強化責任意識教育
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不能僅僅依靠教師課堂的理論輸出,應該讓學生走入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感悟社會責任意識,既能夠幫助學生明確社會責任感,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利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但是在開展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注意活動的安全性與教育意義,讓學生積極參與,也能收到感悟。
例如,教師在教學《服務社會》時,其中“奉獻社會我踐行”的模塊引起了學生的實踐興趣,為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與班主任進行商議,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為社會服務。如,街頭廣告遍地都是,影響市容,所以教師帶領學生走上街頭,清理小廣告。在此之前,教師要準備好清理廣告的小工具,同時為學生做好安全意識教育。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環(huán)衛(wèi)大掃除,在清晨時間,幫助環(huán)衛(wèi)工人清掃街道,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辛苦,也能夠無形中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好自己,不隨地亂扔垃圾。社會實踐活動是保證學生知行統(tǒng)一的重要方式,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為社會發(fā)展做出微薄貢獻,讓社會責任意識深深地扎在學生心中,并在生活中始終踐行。
總而言之,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會直接影響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發(fā)揮本學科的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社會責任因素,然后以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結合,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也要勤于探索,精心設計課程,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才能夠將社會責任意識種在學生的心田。
參考文獻:
[1]劉鳳清.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以“服務社會”一課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72.
[2]魏小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社會責任要素文本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