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鑫
【摘 要】想象是人類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部件,是人類審美經(jīng)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創(chuàng)造的預備姿態(tài)。一個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素質(zhì)智力核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其中最關鍵的是想象思維。語文教學中的想象具有四個方面的顯著特征:想象的年齡特征、想象的個性特征、想象的合理性特征、想象的創(chuàng)造性特征。
【關鍵詞】語文;想象;特征
一、什么是“想象”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分為感覺區(qū)、貯存區(qū)、判斷區(qū)和想象區(qū)四個功能部位。想象,是心理學名詞,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是人們追憶形象的一種機能,更是一種通過溫故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機能,是人類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部件,是人類審美經(jīng)驗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想象的特征
一個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素質(zhì)智力核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其中最關鍵的是想象思維,它是完整的審美經(jīng)驗和健全的思維與心理的體現(xiàn)。那么想象的特征是什么呢?
(一)想象的年齡特征
人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想象是有其基本特征的。超越了一定年齡層次的想象,似乎就有些不適宜。李白寫月亮的名詩中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李白在“小時”并不認識月亮為何物,他通過想象巧妙的將月亮比喻為“白玉盤”和“瑤臺鏡”,而且將月亮穿過云層形象的比喻為“飛在青云端”。從這詩句中,我們不難想象一千余年前的某個夜晚,李白觀賞天上明月時看到的皎潔美麗的夜空,想象圓月如盤,其潔如玉的景象??梢哉f,在此詩歌中李白的想象不拘一格去,自由馳騁。但隨著他年歲的增長,在后來描寫月亮的詩歌中就很少有如此生動充滿稚趣的比喻了,如他后來所寫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中,李白以月懷人,將月亮人格化,把無知無情的月亮化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雖然有想象,但和少年相比想象大都務實,理性色彩比較濃重。
(二)想象的個性特征
想象要新穎獨特,這是基本要求,否則也就沒有什么意義和價值。朱自清先生文章美不勝收,到過仙巖梅雨潭的人都說,瀑布一般,潭水一般,可朱先生筆下卻透露出誘人的神光?!拔业男碾S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她(指文中所寫的“綠”——筆者注)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朱自清主要的立足點是梅雨潭邊,觀察梅雨潭的綠。通過想象,作者先寫對綠的總感受,然后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這里的“綠”同人一般喚起了“我”心底的愿望,暗示著梅雨潭“綠”的非凡可愛。通過想象,作者給了我們一個純美的綠色意象,給了我們一首對生命和美的贊歌。
由于作家個性的不同,綠在與朱自清同時代的另一位青年作家陸蠡的筆下則比較陰郁,或帶有淡淡的時代感傷。陸蠡在《囚綠記》中寫到:“但我并不感到孤獨。我忘記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我望著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他的想象就充滿了野泥土的氣息,憂郁動人的情調(diào),用優(yōu)美清麗的文筆,表現(xiàn)了作者對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想象在不同作家身上所體現(xiàn)的具有獨特的個性色彩。
(三)想象的合理性特征
想象一般說來都是緊扣“生活的底子”,即具“真”的。同時它又緊扣“善”的導向,即它能引導人們?nèi)プ穼づc創(chuàng)設并體驗一個個新的精神意向。因而,它是合情合理的。合情合理的想象應該是連貫的,或是縱向,或是橫向,或是縱橫交織,或是因類相連,是符合邏輯規(guī)律的。在雨果名篇《“諾曼底”號遇難記》中,描述了“諾曼底”號在深夜航海途中遭遇海難的悲壯場景: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痹谶@篇課文即將上完之前,我留給了我的學生一個很有探究意義的問題:請展開想象,“如果你是哈爾威船長,在其他60人都已經(jīng)安然獲救的最后危急時刻,你將怎樣抉擇?”結果全班32名同學中,通過想象描寫,同意與輪船共存亡12人;決定棄船求生17人。在遵循依托文本合理想象的基礎上,他們的想象各具情態(tài),有的還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
(四)想象的創(chuàng)造性特征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一般可分為創(chuàng)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兩種。創(chuàng)造性想象是在脫離開眼前知覺對象的情況下展開的,需要人們大量感知、整合、組接,也需要靈感。郭沫若在《白鷺》中贊美白鷺是“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边@給我們一個怎樣的想象?可以說白鷺給我們的絕對不是“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的外表,它更給我們更深邃的想象空間:“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我們盡可能的想象白鷺在樹梢上,蘭色的天宇下隨風晃動的樣子,欣賞特有的傳統(tǒng)農(nóng)村靜謐祥和的美。通過對作者特定寫作時代背景分析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畫面的想象,我們能夠更加品味到了白鷺的平凡而美好、樸素而高潔的特點,領會到了郭沫若對白鷺平凡美的贊頌。
語文中的想象,恰如國畫留白,它給我們更多的是語文靈動的思維延展和審美發(fā)散,在語文教學王國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江蘇省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香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