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原
干眼病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不便,并且由于致病因素較多,治療也較為困難,時常反復發(fā)作,需要尋求致病原因。在臨床工作中,時常會發(fā)現干眼病患者伴有蠕形螨寄生,而蠕形螨感染瞼緣炎患者是否與反復發(fā)作的干眼病有關尚值得探討[1]。本次研究選取本院就診的62例雙眼發(fā)癢患者,探討蠕形螨感染是否為瞼緣炎的致病因素,并判斷干眼發(fā)生的可能相關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62例雙眼發(fā)癢患者,根據患者是否發(fā)生瞼緣炎分成觀察組(30例,發(fā)生瞼緣炎)和對照組(32例,未發(fā)生瞼緣炎)。觀察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46.3±8.9)歲。對照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45.9±9.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自愿配合治療,同意本次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瞼緣炎、雙眼發(fā)癢為主要癥狀者;③年齡≥20歲者。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中途退出治療者;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④腫瘤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眼底鏡檢查、裂隙燈檢查,排除是內眼科疾病,并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后,進行蠕形螨病原學檢查及干眼三項試驗。
1.2.1 蠕形螨病原學檢查方法 選擇倒睫鑷在患者的左右眼上下眼瞼拔取各3根睫毛,將睫毛置于載玻片上,滴入生理鹽水,將載玻片放在10×10光電顯微鏡下,仔細觀察。
1.2.2 干眼三項試驗方法 分別對患者進行干眼三項試驗,包括角膜熒光染色、基礎淚液分泌試驗、淚膜破裂時間三項檢測。①角膜熒光染色:角膜可劃分為4個象限,每個象限要根據染色面積、染色程度進行評分,0~3分,熒光素著色為密集點狀,或者是密集片狀可評為3分,熒光素著色比較密集可評為2分,熒光素散在點狀著色可評為1分,熒光素著色陰性可評為0分。②基礎淚液分泌試驗:選擇5 mm×35 mm標準濾紙條,一端反折5 mm,另外一端自然垂下,無表面麻醉時,將其插入下眼瞼中外1/3交界處,囑咐患者閉上眼睛,待5 min后,將濾紙取下,根據反折處濾紙浸濕的長度<10 mm,則可判斷為異常。③淚膜破裂時間:選擇裂隙燈顯微鏡鈷藍光進行觀察,應用秒表進行測量,由患者最后一次瞬目后睜眼,直至角膜發(fā)生第1個隨機分布干斑,將其時間記錄下來,記錄秒數后,重新開始,連續(xù)記錄3次,選取平均值,時間<10 s,則可判斷為異常。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蠕形螨病原學光電顯微鏡檢查評定標準:顯微鏡檢查每個眼瞼發(fā)現蠕形螨(成蟲、幼蟲、若蟲、卵)的數量≥3只螨蟲/3根。對比兩組患者蠕形螨感染情況、干眼三項試驗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蠕形螨感染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蠕形螨感染陽性率46.67%高于對照組的1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蠕形螨感染情況對比[n(%)]
2.2 兩組患者干眼三項試驗情況對比 觀察組干眼三項試驗陽性率36.67%高于對照組的1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眼三項試驗情況對比[n(%)]
慢性瞼緣炎是眼科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睫毛、眼瞼的感染性病變,可由許多原因導致,除了獨立疾病外,也可能為其他疾病的臨床表現。該病一般不會導致視力受損,但患者眼部會出現眼紅、眼部發(fā)癢、分泌物增多等諸多不適,十分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其中干眼癥狀對患者影響尤其嚴重,也會部分影響視覺,對導致瞼緣炎患者干眼發(fā)生的因素進行探討對治療干眼有確切幫助[2,4]。
蠕形螨具有相當多的種類,多寄生于哺乳動物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并且有兩種蠕形螨可寄居于人體,分別為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在人類眼部,兩種蠕形螨均可永久性寄居。皮脂蠕形螨寄居于瞼板腺以及睫毛皮脂腺。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確蠕形螨能否導致瞼緣炎,部分學者認為,蠕形螨可能導致反復發(fā)作的瞼緣炎,也會導致瞼緣炎遷延不愈;但也有學者認為,蠕形螨寄居可能并不會導致任何眼部癥狀,蠕形螨不會損壞睫毛毛囊干細胞,并不是瞼緣炎的致病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蠕形螨感染陽性率46.67%高于對照組的18.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蠕形螨感染在瞼緣炎患者中普遍存在。有報道也指出[5,6],有瞼緣炎的患者蠕形螨檢出率明顯高于未發(fā)生瞼緣炎患者,亦高于其他眼病患者。因此其仍然作為一種危險因素存在,其相對較高的感染率值得引起眼科醫(yī)生的關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眼三項試驗陽性率36.67%高于對照組的1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蠕形螨感染很可能與干眼病的發(fā)生有關。感染蠕形螨會使瞼緣炎癥反復加重,破壞瞼緣結構,如瞼板腺開口、皮膚黏膜交接處,以及眨眼時會導致淚液涂布、動力異常,以及眼表上皮損傷,繼而發(fā)生水液缺乏型干眼。當瞼緣炎癥遷延不愈時,眼表杯狀細胞和副淚腺等與黏蛋白和基礎淚液分泌相關的細胞或組織結構逐漸受損,最終會導致患者混合型干眼。推薦對久治難愈的瞼緣炎患者采用蠕形螨檢查以及干眼三項檢查,重視蠕形螨感染,以明確患者瞼緣炎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7-10]。
綜上所述,瞼緣炎患者有相當一部分存在蠕形螨感染,且可能會導致干眼發(fā)生,對于存在蠕形螨感染的頑固性瞼緣炎需要針對蠕形螨感染進行治療,可能會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