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婷
摘要:以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的全新教育觀念帶動下,人們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根本的轉變,不再單一關注知識傳授的結果,轉而更加關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以及學習主動性的提升?;诖?,教育界掀起了新一輪的教育模式的探討和創(chuàng)新。微課教學模式是信息化在教育界應用和發(fā)展的結果,微課理念的提出,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本文以小學語文為研究目標,分析了微課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并探討了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模式。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實踐
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各階段、各學科教學中。微課是依托信息技術,結合學生認知能力和教學內容而設計形成的一種信息化、數(shù)字化的教學資源。微課的最大特點體現(xiàn)在“微”字上,是指其具有教學時間短、內容短,但核心突出的優(yōu)勢。能夠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感受,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到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對學生自學能力、知識探索能力的提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升以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微課概述
1.微課的含義。微課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和推廣,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有力推動。微課的全程是微型課程,微視頻是其主要的呈現(xiàn)形式。微視頻包含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及核心知識點,或圍繞某一知識點開展的教學設計過程、教學反思、課堂測驗、課后作業(yè)以及教學反饋,從而形成教學閉環(huán)。從微視頻所包含的內容可以看出,微課的授課模式與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由根本的不同,其更突出某一個或幾個問題,也就是說微課更加注重教學內容的主次地位,讓學生能夠很直觀的了解到教學的重難點內容,有利于學生有針對的開展學習。此外,雖然微課的時間較短,但所覆蓋的知識面更廣,對于拓展學生視野、完善學生知識結構也有很大的作用。
2.微課設計的關鍵點。從微課的定義可以看出,微課雖然時間較短,但所包含的內容卻很豐富,換句話說,要實現(xiàn)在有限時間內突出教學重點,這就需要微課的設計要把握“精”和“微”的原則?!拔ⅰ币环矫媸侵笗r間要短,通常的微視頻的時間都控制在5-10分鐘左右,課件短小精悍,易于下載保存,可以供學生隨時隨地利用移動設備下載、學習。另一方面“微”還體現(xiàn)在內容上,微視頻的重點內容不要超過兩個,圍繞一兩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和補充,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其次,微課的設計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微課的設計和開發(fā)的最終目的是豐富教學教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微課的設計要以學生需求為出發(fā)點,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掌握教學重難點,并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擴充,調動學生積極性。
最后,微課的設計要充分體現(xiàn)趣味性和生動性的特點。調查發(fā)現(xiàn),人們對于視頻或者圖片的記憶要遠遠強于對文字的。因此,微視頻的設計要遵循這一特征,注重圖片的應用,實現(xiàn)圖片與文字的融合和交替,強化視覺感受。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實踐
微課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目的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微課可以從不同角度融入課堂教學中,比如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等,下面我們將從不同角度探討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以微課引導學生課前預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幫助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tài),了解教學內容,為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提供發(fā)展平臺。對學生來說,通過課前預習,不僅能夠了解教學內容,更能夠提前發(fā)現(xiàn)預習中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更能提升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對于教師來說,學生有了預習的基礎,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展開,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為師生互動提供了基礎。此外,通過生動的微視頻學習,還能夠極大轉變學生腦海中對語文學習留下的枯燥印象,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桂林山水》為例,這是一篇關于景色描寫的文章,通過對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壯麗景色的熱愛之情。教學的重點是一方面是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界奧秘的探索精神。教師可以預先制作一小段桂林山水的視頻,給學生最直觀的體驗和感受,再設計一些小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開展預習,通過自己的理解尋找到問題的答案。比如文章都描寫了桂林的哪些景色,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還可以設計一些討論性的話題,比如都去過哪些景點,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經(jīng)歷。這些問題的設計既與教學內容相關,又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才能獲得答案。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課前預習、知識探究、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起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開展課后復習,突破重點難,拓展知識范圍。微課除了為學生課前預習提供了素材,更為學生課后復習提供了有力條件。教師可以有選擇的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復習微視頻,主要圍繞教學中的難點和學生疑問點集中的部分進行講解和補充,為學生課后復習鞏固提供便利條件。因為微視頻的隨時回放性特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突破學習中疑問點,提升學習效果。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的就是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利用微視頻,給學生視覺的沖擊,從情感上提高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比如學習到《圓明園的毀滅》的時候,學生可能對文章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太熟悉,對此,課下,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將圓明園相關的歷史文獻等資料以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幫助學生從情感、知識等方面對文章理解能力的提升。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引導學生培養(yǎng)起課下復習、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微課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其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能夠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體驗和感受,對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尤其能夠將原本生硬的文字賦予新的活力,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小英,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上).2019(03):95.
[2]藺婷,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讀天下(綜合),2019(18):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