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華
摘 要:如今,教育部正在大力提倡人文教育,這不僅僅要求在一些文化課程當中施行,在美術教育當中也應當如此,因為美術教育歸根結底來說也是一種人文教育。初中美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注重對學生人文教育的培養(yǎng),努力做到兩者之間的融合。本文通過對目前初中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初中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更好地融合。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育;人文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2-00-02
新課改要求將人文教育融入初中美術教育當中,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充分發(fā)揮美術教育對學生成長的良好促進作用,幫助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然而,在現(xiàn)實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美術教育對于多數(shù)老師和同學來說成了一項可有可無的課程,這就使得美術教育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因此,本文將探究如何將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讓美術教育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一、人文教育的含義
相較于自然科學教育,人文教育更加關注的是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它不是單獨的一門課程,而是需要教師其融入所教的每一門課程當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傊?,人文教育可以讓學生對所處的世界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讓學生以一個更加自信和積極的姿態(tài)擁抱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將人文教育融入初中美術教育,能夠更加充分地發(fā)揮出美術對于學生的價值,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二、初中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美術教育也變得越來越成熟,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們也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在目前的初中美術教育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對于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首先,一個問題是學生缺乏美術學習的動力與興趣。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把學生的考試成績放在第一位,而對美術教育方面不夠重視。由于缺乏考核,也就使得多數(shù)學生缺乏了學習美術的動力[1]。同時,由于美術教學通常采用的是比較傳統(tǒng)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畫一些簡單的東西,而沒有讓他們走出教室描繪自然,這就讓學生難以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因此,這就使得美術教育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更談不上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其次,初中美術教師人文素質(zhì)的缺失也是阻礙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進行美術的教學時,往往只是單純的講課,而沒有能夠了解學生的特點以及身心發(fā)展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缺少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最后,在初中美術教育中存在單純進行美術的觀念性和理論基礎之間的教育,在學生們動手畫畫能力方面和學生們在進行美術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還有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初中生在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們的學習核心價值能力和價值素養(yǎng)方面不能更好地要求自己,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無法得到全面提升的現(xiàn)象。很多的教師在進行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明確美術和學生們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方面的關系,在學生們欣賞藝術價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初中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的措施
首先,需要大力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非常關鍵的,能幫助教師們在教學中,更好的尋找到當前的定位,并且在教學中能更好地將自身的教育價值和教育的實力展示出來,促進教師在能力方面的開發(fā)。這要求學校平時多開展一些講座或者培訓活動等方式來提高初中美術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并定期地對教師進行考核以督促教師的學習。同時,教師也要主動地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不僅僅要對所教的美術知識有深入的了解,也要學會分析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努力做到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融入人文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zhì)以及思想道德素質(zhì)。最重要的是,初中的美術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一定要不斷的重視對學生素質(zhì)修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在美術的基礎知識教學中,強調(diào)學生早思想感悟方面能力的提升,豐富學生們在美術作品的欣賞和鑒別方面的情感體驗,對整個美術的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的引導,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幫助學生們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教師進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性的因素,也是助力的關鍵性條件。
其次,教師需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我們不能忽視融洽的師生關系對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也不能削弱教師和學生們在教學中的情感融合。在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的人生引路者。這就要求教師同學生保持一種平等融洽的關系。要想做到這點,教師就必須改變以往嚴苛的教學方式,嘗試與學生交朋友,并在教學的過程中營造一個更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產(chǎn)生好感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真正做到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2]。在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中,師生關系不一定是非常融洽和諧的,很多的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一旦有不聽講、打鬧或者傳紙條的現(xiàn)象,教師往往會選擇用嚴厲地訓斥學生的方式進行處理,而初中生正處在心理的叛逆時期,一味地使用批評方式,只會讓初中的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從此對教師所授的課程產(chǎn)生抵觸情緒,對美術課堂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對學生們放松身心和解放情緒方面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同時,學生們在某種程度上會相互的影響,也會使其他學生產(chǎn)生教師并不想和學生交朋友的認知態(tài)度,對學生們之間的交流和諧以及教師和學生們之間的教學互動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們要不斷地明確,在初中的美術教學中,要不斷地注重人文教育,從教育的開端階段,就抱著與初中學生們互相學習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享受這個教育和受教育的過程,并不一味地看重教學的結果,在教學的過程享受的基礎上再觀察結果的重要性,聰明的美術教師是先和學生打成一片,不斷地將學生與自己的關系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讓學生們自愿的配合教師開展美術相關的學習活動,師生建立良好的互動交流的關系,這樣能有助于增加學生對教師所傳授學科的熱愛程度和參與師生互動的積極性,更好的幫助初中的學生參與到初中的美術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人文教育精神。
最后,初中美術教師還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教學情境,通過不同的教學情景來開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潛能,讓學生能夠?qū)⒏枬M的熱情投入到美術創(chuàng)作當作,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審美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提升[3]。在美術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們能很快地融入到教師的教學氛圍中來,在欣賞美術作品或者是感受美術的教學氛圍中,教師能更好地將學生們的興趣和情境感融入進來,促進學生們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升,展示學生們的發(fā)展方向,促進學生們進一步的提升,在趣味性的環(huán)境中更好的保持學習的動力,在更好的教學環(huán)境內(nèi),幫助學生們能將美術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趣味提升上來,促進學生們的發(fā)展。同時,初中美術教師也應該意識到,在課堂上僅僅講授關于美術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人文化的美術課堂,利用好美術這一藝術形式來不斷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學生的思想情感與美術文化產(chǎn)生碰撞的火花,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人文素養(yǎng)。只有教師們能逐漸將學生們的人文精神內(nèi)涵和學生們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出來,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們將美術的學科更好地建立在學生們的學習腦海中,促進學生們在審美價值和審美品位上的要求,幫助學生們在美術課堂中,更好的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將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更好地展示在自身的美術學習過程中,最終發(fā)展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們的進步[4]。
四、結束語
美術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只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更是一種文化的學習。美術教育的根本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每、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特別是對初中的美術教學來說更需要發(fā)揮出美術教育的積極作用,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階段,而且學習任務相對來說較為輕松,這個階段加強美術教育的熏陶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作用明顯。將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引導學生對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4]。
參考文獻:
[1]劉小麗.中學美術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滲透策略研究[J].新一代:理論版,2019(04):237.
[2]邢小娣.淺談新課標下初中美術教育中的人文素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2):151-152.
[3]宋蓓.淺談初中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6(12):262-263.
[4]陸春.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理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