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宏 鐵電奇
摘 要:“攝影”這個名稱源于希臘文中的“光線”和“描寫”兩個詞,本意是用光線描寫。能巧妙地運用光線,確實魅力無窮。
關鍵詞:攝影;用光
中圖分類號:J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8-00-02
光與攝影關系密切。事實上,從成像結影,藝術造型直到照片加工制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光。
用光:有兩層意思,一是怎樣的光線能夠展現(xiàn)出怎樣的造型效果,渲染怎樣的情感;二是作者怎樣的拍攝意圖,需要用怎樣的光線才能表現(xiàn)出最好的效果。
光有硬、軟、強、弱的不同,有正、側、逆的變化,有高、低、平的區(qū)別。攝影師只有掌握了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光線規(guī)律及造型特點,才能巧妙地運用光線,創(chuàng)造出無限多的優(yōu)美畫面。就像作曲家能憑借手中有限的音符譜寫出情調(diào)不同、風格各異的優(yōu)美樂章。
一、攝影用光的基本要求
(一)對拍攝物的表面進行了解明確光線的造型能力,將被拍攝物的體積和位置通過光線展現(xiàn)出來
拍攝物的質感、位置如何通過光來表現(xiàn)?
在實際生活中,當光線以一定的角度照射物體時,物體的各個面或表面上的凹凸起伏由于受光程度的不同,產(chǎn)生了光和影的分界,形成了明暗變化。我們還發(fā)現(xiàn),當距離我們觀察位置愈遠的景物,其清晰度就愈低,色澤也愈淡。
(二)使用光要注重對光的修飾,將攝影的思想感情融入攝影作品當中
要想善于用光,決不僅限于簡單地再現(xiàn)被攝對象,更重要的是通過用光來塑造出最能表明主題內(nèi)容的畫面形象。要突出什么或掩飾什么,都是攝影者的思想和情感的流露或表白。如拍攝女神維納斯女神石膏像,用正面光照明,可顯示出石膏像的清白、素雅,突出了女神體的光潔、細膩;用側面光則可強調(diào)女神像的立體感以及曲線玲瓏的表面細節(jié);如用逆向光,由于像的正面處于陰暗中,表面的細節(jié)及潔白的體膚特征給隱沒了,卻突出了維納斯優(yōu)美流暢的輪廓特征。[1]
(三)光會對人的心理和情緒造成影響,可以根據(jù)具體條件來使用光,選擇條件最好的光,來增強畫面感和感染力
即使在同一個地點拍攝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在觀看之后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如同樣的朝陽初升的時刻和在傍晚太陽下山的情況進行拍攝,人們觀看之后獲得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能使人感受到朝氣蓬勃,后者會給人產(chǎn)生深深的懷念。
光線不同的運用,也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人們獲得的感受也不同,在筆者看來,每一種光線都有它自身的獨特之處。而用光主要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呈現(xiàn)出作品,所以,好的光線是能夠幫助拍攝者更好的展現(xiàn)出自己的作品。
二、攝影用光的基本光線
光線是千變?nèi)f化的,從性質上看,有硬、軟、強、弱的變化;從照射方向來看,主要有正、側、逆的變化。只有對光線的攝影效果進行全方位的理解,才能夠更加合理的利用好光線,展現(xiàn)出優(yōu)秀的作品。
(一)硬光
硬光也被叫作直射光,我們常見的閃光燈以及太陽光都是硬光。
硬光的主要特點就是光線的質地比較強硬,光線照在拍攝物上能夠呈現(xiàn)出很強烈的明暗反差;硬光還具有很明顯的方向性,它的移動隨著光源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被拍攝物根據(jù)光源的變化就出現(xiàn)了順光、逆光等等現(xiàn)象。
1.正面光以及運用方法
正面光又叫作順光,是來自相機后面而對被攝物進行正面照明的光線。
相機對準拍攝物,被攝影物的一面獲得了全部的光照,畫面的遠景和近景、被拍攝物所得到的都是大致相同的照度,明暗差別也沒有明顯的變化,而且沒有產(chǎn)生陰影現(xiàn)象,因為光照下產(chǎn)生的陰影全部投向了被攝物自身的背后而被掩蓋。有光無影,就形不成明暗關系,也就表現(xiàn)不出物體的立體感和畫面的空間感。粗糙物體的質感特征也得不到顯示。[2]
根據(jù)順光的這些實際特點,我們要有兩方面要重點關注。
(1)應該選擇在色調(diào)上具有明顯差別的物品作為被攝影物,這樣被攝影物的輪廓就能夠在投影上所清晰的顯現(xiàn)出來,表明它和背景之間的關系,在光造成明暗變化和畫面平淡不足有很大的補充作用。
(2)順光的畫面感充滿一片平均的光亮,適宜拍攝具有明快、清朗、素雅等特點的高調(diào)畫面,對被拍攝物的顏色具有很真實的還原效果。
2.側光及側光運用方法
側光由于和被攝物形成了一定的角度,就使被攝物表面產(chǎn)生了受光面和陰影面的差別,構成了明暗的變化。測光不僅對被攝物的立體感,同時對表面粗糙,四凸不平的物體也有很好的表現(xiàn)力。
側光可分為前側光和正側光,前側光。通常側光使用的光線都是前測光。因為正側光把被攝物劃分為明暗對等的兩部分,呆板而不美觀,所以除了要達到某些戲劇性效果,一般不常運用。但正側光能使被攝物表面結構上的每一個細微起伏都能產(chǎn)生明顯的陰影而精細地表現(xiàn)出被攝物的質感特征,因此特別適宜用來拍攝如浮雕、石刻等物體。
運用側光拍攝需要注意的問題:
(1)想要讓被拍攝物能夠展現(xiàn)出更多的層次,充分的來展現(xiàn)拍攝物的質感和立體效果,那么就要掌握被攝物陰暗部的表現(xiàn)。假如拍攝物是淺色物品,那么就需要將光線側射程度加大,讓陰面強于陽面,讓陰面亮度提升,可表現(xiàn)出陰面的豐富層次。在對深色物品進行拍攝時,可以讓陰面小于陽面,因為在拍攝中陰面要想凸顯出高的層次,那么就需要更加充足的光照才能充公顯示其層次。
(2)如果利用強光來拍攝特景,那么就需要提升被拍攝物品陰暗部的層次,從而減輕明暗的對比。在自然光充足的情況之下可以利用閃光燈來進行光的補充,將光照在反射板上來提升被拍攝物的亮度。如果被拍攝物比較粗糙,那么就可以選擇側光,來凸顯被拍攝物的質地;如果被拍攝物是比較光滑的,那么就可以選擇柔和的光來表現(xiàn)出物品的特點。如果想要顯示出一種粗獷或剛毅的氣質,那么就可以選擇強光。[3]
3.逆光和逆光的運用
逆光可以分為正逆光和側逆光,是來自攝影機的對面而照射被攝物的光線。通常來講在自然條件下的逆光,往往具有很好的造型效果,所以逆光又被稱之為造型光。它主要有以下兩個較顯著的特點:
(1)逆光拍攝有利于主要被攝物的醒目突出。
(2)逆光有利于表現(xiàn)空氣透視現(xiàn)象,能夠更好地呈現(xiàn)遠景和近景,讓觀看的人們產(chǎn)生一種較強烈的空間幻覺。
運用逆光拍攝,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是:
(1)能否準確感光是逆光拍攝的難點,直接影響到了拍攝的效果,感光要充足但不能過度,一般應以陰暗部分的亮度為感光依據(jù),假如背景比較明亮,那么就可以采用明暗兼顧的感光方法。如果效果欠佳,可以對陰暗處進行補光。
(2)盡可能選用深色背景,輪廓光最能表現(xiàn)逆光造型的情趣,而只有以深暗的景物為背景,被攝物的輪廓光才能顯現(xiàn)得明亮醒目。
(3)如果鏡頭迎光容易出現(xiàn)霧化,為了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可以在相機上安裝遮光罩。
(二)散射光
散射光是經(jīng)過某種物質而照明被攝物的光線,例如透過云層的光線,陰天的光線,散射光還可以稱為軟光。
散光是比較柔和的,利用散光拍攝不能使得拍攝物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別。散射光條件下的被攝物無論從色彩還是輪廓感來看,都沒有直射光獲得的拍攝效果佳,使得整個畫面呈現(xiàn)陰沉的感覺。在燈光攝影時,散射光大多充當輔助光;而在自然光條件下散射光很少在大場面拍攝被使用,因為容易使畫面變得陰沉。
文章上面所講述的光線的攝影效果,都是相對的,不具體的。沒有光就不可能攝影。效果的好壞,只有和畫面的主題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才是明確的。可以說沒有不好的光線,只有不成功的運用。就像德國電影美學家愛因漢姆說:“……在光線的幫助下,丑陋的面貌可以變得美麗,瘦弱的身體可以變得豐滿。室內(nèi)的環(huán)境和室外的環(huán)境也是如此?!饩€照射屋子,屋子可以讓人感覺溫暖而舒適,也可以讓人感到寒冷而簡陋,或是干凈,或是骯臟?!赡茏屓速p心悅目,也可以讓人看完悲傷。……”無論是靜態(tài)的還是動態(tài)的(電影、電視)攝影畫面,其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的強弱,和用光的好壞是有很大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宋超,著.攝影的視覺結構[M].北京:中國工業(yè)建筑出版社,2017.
[2][美]蘇珊·桑塔格.論攝影[M].黃燦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
[3]徐國興,著.攝影技術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