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zhàn)泳?/p>
【摘 要】“梯”作為中國詩歌中的意象,較早出現(xiàn)于漢代,在唐詩中數(shù)量達(dá)到鼎盛。至宋代,宋詞中含有“梯”意象的篇目數(shù)遠(yuǎn)遠(yuǎn)遜于唐詩,但在這寥寥無幾的詞句中,吸收了唐詩的精華、又微微搖身一變的“梯”意象,表現(xiàn)出更多的抒寫愁情和隱喻功能?;貧w唐宋時代背景和詞體本身,也可以找尋到宋詞中的“梯”意象減少的原因。
【關(guān)鍵詞】宋詞;梯;意象
中圖分類號:I207 ?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6-0212-02
漢代詩賦中就已有“梯”意象出現(xiàn),如王逸《九思·傷時》:“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乙兮玉臺?!雹僦撂拼?,涉及“梯”意象的詩作數(shù)量開始達(dá)到高峰。據(jù)《全唐詩》,含“梯”意象的詩作共二百三十一首,其表現(xiàn)形態(tài)的也甚為豐富:有天梯、玉梯、危梯、云梯、丹梯、仙梯、金梯、媒梯、三十六梯等。這些“梯”作為唐詩中的意象,主要指登天的仙梯或純粹意義上的樓閣建筑。但唐中后期開始,詩中有少量“梯”意象的意蘊(yùn)開始發(fā)生變化,對宋詞中的“梯”意象的功能指向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一、宋詞中的“梯”意象
翻檢《全宋詞》,含有“梯”意象的詞有六十一首,僅是唐詩數(shù)量的四分之一。其中有一些繼承了唐詩“梯”意象的主要傳統(tǒng),但更多詞中的“梯”開始用來抒寫愁情和隱喻仕途。
(一)以“梯”抒寫愁情
以“梯”來寫愁情,應(yīng)追溯到晚唐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其一》,有“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一句,以“玉梯”述望遠(yuǎn)之愁懷。當(dāng)時人們明顯是從李商隱這里受到啟發(fā),在以“梯”意象抒愁的詞中,“梯”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多是“梯橫”“玉梯”。除此之外,宋詞中“危梯”也與愁相關(guān),這在唐詩中是沒有的。
這些詞中“梯”意象中抒發(fā)的愁的意蘊(yùn)也有所不同。登梯抒思婦之愁怨是主旋律。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yuǎn)幾時窮》:“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痹~中的女子站在有梯子橫著的華麗樓閣上等待愛人,一直到黃昏月升之時。呂渭老《夢玉人引·上危梯盡》:“上危梯盡,盡畫合迥,晝簾垂?!瓘?qiáng)開懷、細(xì)酌酴醿?!痹~中女子登上樓的最高處,看到流觴宴飲,春光無限,但因心中太過思念戀人,只是強(qiáng)顏歡笑,無心看景。莫將《浣溪沙·寶釧緗裙上玉梯》:“寶釧緗裙上玉梯。云重應(yīng)恨翠樓低。愁同芳草兩萋萋?!迸诱J(rèn)真地打扮之后上玉梯盼望情人,只恨樓層太低,目光被云層遮住,盼而不歸,心中的愁緒如雜草一樣多。也有一些說用來表達(dá)傷時懷古之愁緒。李之儀有《好事近》(再和):“上盡玉梯云,還見一番佳節(jié)?!?,是黃庭堅(jiān)在當(dāng)涂再次被罷官,李之儀前往探望,二人飲酒唱和時所寫的詞,“上盡玉梯云”,本是想看“一番佳節(jié)”,可卻回想到過往時光,情緒轉(zhuǎn)為惆悵。陳策有《摸魚兒·仲宣樓賦》一首 ,況周頤在《歷代詞人考略》對此進(jìn)行過考證:“此詞正作于仲宣樓落成之日也”。詞開頭即“倚危梯”,應(yīng)指仲宣樓的欄桿,說明他是站在這座新落成的樓上的,但詞中懷古撫今,依然滿腹愁思。也有一些詞以“傍危梯”、登“玉梯凝望”表孤寂之愁,如北宋晁補(bǔ)之《阮郎歸·同前》和姜夔《翠樓吟·淳熙丙午冬》。歷經(jīng)了南渡的宋朝,家國破碎,放眼北望,盡是失地。當(dāng)時人們懷念故地而不得返,只能登高憑望。所以他們就在詞中使用“玉梯”“危梯”的意象,來表達(dá)對北宋舊山河的思念和國家不能收復(fù)失地的悵惘。張表臣在《驀山溪·樓橫北固》中說:“長安不見,烽起夕陽間,魂欲斷、酒初醒,獨(dú)下危梯去?!痹凇拔L荨鄙咸魍S久,可還是看不見故都,傷心魂欲斷,等到酒稍醒,只能離去。
(二)以“梯”隱喻仕途
宋詞中的“梯”意象也常被用來隱喻仕途。在此之前,東漢末的應(yīng)玚已經(jīng)在詩中以“高梯”喻尊位,尊位即仕途上的高位。到了唐代,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詩中都沒有這一情況,及至白居易,開始出現(xiàn)以“青云梯”喻仕途。元和年間,白居易退居渭上為母丁憂,在這期間他模仿陶淵明寫了組詩《郊陶潛體詩十六首》,第十四首以與一位落魄的“燕趙士”對答展開,這位“燕趙士”說自己因?yàn)樯矸莸唾v,沒有人舉薦,多次獻(xiàn)策也沒有被理會,遂自憐“徒抱王佐才”。隨之他又說:“亦有同門生,先升青云梯”。只不過貴賤有別,以至于對方的“朱門叩不開”。再明顯不過,這里的“青云梯”指的是昔日的友人或同窗已身居高位。此后,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京赴謫所,好友李建即前來相送,白居易有感而發(fā),寫了一首《別李十一后重寄》(自此后詩江州路上作),其中有“平生同道術(shù)。俱承金馬詔,聯(lián)秉諫臣筆。共上青云梯,中途一相失?!睅拙洌娭械摹扒嘣铺荨币埠苊黠@指向他與李二人的仕途。白因被貶要離京,李建還留在京中。許慎《說文解字》:“梯,木階也?!雹凇疤荨钡谋疽獗闶潜阌谌伺实堑钠骶撸c仕途遷升有相似之處?!妒酚洝し饿虏虧闪袀鳌分杏小绊氋Z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雹邸扒嘣啤眲t應(yīng)有高位的意思,所以以“青云梯”喻仕途很快被文人接受,并在宋詞里較廣泛應(yīng)用。
呂渭老是宋代最先以“青云梯”喻義仕途的詞人,他在《好事近·年少萬函書》中說:“年少萬函書,朱紫只應(yīng)低拾。更賴主人明眼,作青云梯級。”這是他的自我剖白:年少時已讀萬卷書,位列公卿應(yīng)是很簡單的事,希望有貴人能夠慧眼識英才,讓他在仕途上青云直上。作為經(jīng)歷南渡的文人,看家國破碎,“青云梯”不僅是他對官職的渴望,更是意欲報(bào)國的決心。有一首無名氏所作的《沁園春·淮海知名》,其中有“論功處,載驂鸞鶴,衣錦賦榮歸。九重詔已封泥??捶€(wěn)上青云萬丈梯?!薄罢摴Α薄耙洛\賦榮歸”等詞中溢滿主人意欲建功立業(yè)的決心,“穩(wěn)上青云萬丈梯”即穩(wěn)登高位。其他如洪邁《臨江仙·綺席流歡歡正洽》:“云梯知不遠(yuǎn),平步躡東風(fēng)”。 開始以“云梯”喻仕途。到了朱敦儒這里,“天梯”也代表著仕途。他有一首《朝中措·新來省悟一生癡》:“新來省悟一生癡,尋覓上天梯,拋失眼前活計(jì),踏翻暗里危機(jī)。莫言就錯,真須悔過,休更遲疑。要識天蘇阤味,元來只是黃齏?!边@首詞是朱敦儒在致仕后所作?!端问贰罚骸皺u子熺亦好詩,于是先用敦儒子為刪定官,復(fù)除敦儒鴻臚少卿。檜死,敦儒亦廢?!雹苤於厝灞磺貦u征召再次為官,后來秦檜倒臺,朱也被黜。表面似是后悔求仙,實(shí)際是對再入仕的悔恨。
二、宋詞中“梯”意象減少的原因
在唐詩中較頻繁使用的“梯”意象,為何到了宋詞中數(shù)量銳減,還不及唐詩中的四分之一?這并不是一個偶然現(xiàn)象,回歸唐宋的時代背景和詞本身之中,就會找到原因。
(一)唐宋兩朝對修仙的態(tài)度差異
在二百三十一首含有“梯”意象的唐詩中,近百首詩中的“梯”意象指向仙梯,占了一半的數(shù)量,反觀宋詞,六十三首中僅有十余首中的“梯”意象代指仙梯。宋詞中“梯”意象減少的直接原因就是沒有過多涉及仙梯的篇目,這與宋代人們對道教修仙的態(tài)度有關(guān)。
唐代道教十分盛行。他們在全國廣設(shè)道觀,大力宣揚(yáng)道教教義,唐玄宗李隆基甚至還親自為《道德經(jīng)》作注。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唐代的文人士大夫等都從思想上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過道教文化的熏染。他們深受道教淡泊功名利祿的思想影響,追求超越功利的人生價值,詩中充滿浪漫情懷。最主要的是,他們對飛升成仙產(chǎn)生了極大的渴望,甚至企圖服食丹藥以祈求長生。卿希泰在《中國道教史》中說“兩晉南北朝的道教,基本上沿著神仙道教這個趨勢發(fā)展,直至唐代,達(dá)到了最高峰。”同時唐代的游仙詩也達(dá)到了極盛,在詩中極力描寫仙游場景,“梯”作為人通往仙界的媒介自然會大量出現(xiàn)在詩中。宋代雖然也推崇道教,甚至比唐代尤勝,但是其本質(zhì)卻有所不同。唐代時,人們服食由金、石、鉛汞等成分煉成的金丹來以求成仙,卻從未有成功的先例,服食者甚至?xí)虼酥卸旧硗?。鑒于唐代的例子,宋代尤其是文人士大夫,他們不再相信服食丹藥可以飛升成仙,而轉(zhuǎn)為修煉內(nèi)丹。不再需要金、石、鉛汞等材料,他們以自身為容器,以身體中的精、氣、神為藥物,通過一系列特殊的修煉功法,在身體內(nèi)煉成“金丹”。夏元鼎有一首《水調(diào)歌頭·神氣精三藥》:“神氣精三藥,舉世沒人知。氣隨精化,鎮(zhèn)常神逐氣無歸?!敝v的正是修煉內(nèi)丹。浦江清先生也曾指出:“佛教盛于六朝及唐,道教盛于宋,全真教起,道教已改變面目。神仙傳說也不再盛。”⑤既然宋代人們不再相信飛升成仙,那所謂的仙梯自然不會過多出現(xiàn)在他們的詞中。
(二)宋詞中“梯”意象具有可替代性
中國古代文人有登樓抒情的傳統(tǒng),正如王粲在《登樓賦》中所說:“登茲樓以四望兮……孰憂思之可任?”在宋詞中,當(dāng)“梯”意象與“上”“下”“傍”等動詞意象組合,用以抒思婦愁怨、傷時懷古、人生孤寂以及憂國之思時,“梯”的本質(zhì)意義多是指樓或者樓上欄桿。換而言之,宋詞中的以“梯”述愁情,實(shí)際就是登樓抒情,此時的“梯”意象從屬于“樓”意象。
登樓抒情,就要先有實(shí)際意義的樓?!稏|京夢華錄》中記載:“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⑥可見宋代的樓臺建筑極盛?!度卧~》中,有關(guān)“樓”意象的詞共計(jì)約三千首,樓的種類則有百余種。它們還“各司其職”:西樓、危樓、江樓等多用來述愁思。比如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中的“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dú)倚西樓?!壁w鼎《如夢令·煙雨滿江風(fēng)細(xì)》中的“煙雨滿江風(fēng)細(xì)。江上危樓獨(dú)倚?!眳俏挠ⅰ督膺B環(huán)·留別姜石帚》中的“斷江樓望睫,雁飛無極”。青樓、畫樓等則多來述艷情,比如晏幾道《采桑子·無端惱破桃源夢》:“無端惱破桃源夢,明日青樓。玉膩花柔?!背疼颉杜R江仙·濃綠鎖窗閑院靜》:“畫樓依舊五更寒??蓱z紅繡被,空記合時歡。”數(shù)百種“樓”意象交織,抒發(fā)無數(shù)情思。在這種情況下,從屬于“樓”意象的“梯”,完全可以被其他豐富多樣的“樓”意象取代,這正是宋詞中“梯”意象減少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梯”意象在宋詞中的應(yīng)用雖遠(yuǎn)不及花、雨、風(fēng)、舟等意象,但也是值得研究的一個主題。它貫穿了宋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揭示了當(dāng)時人們的信仰以及人生態(tài)度,作為意象在宋詞中展示了抒寫愁情和隱喻功能,積淀了它獨(dú)特的意蘊(yùn),融入了宋詞的經(jīng)脈。
注釋:
①(漢)王逸.撰.楚辭章句[M].黃靈庚.點(diǎn)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373.
②(漢)許慎.說文解字[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23.
③(漢)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2017.2728.
④(元)脫脫.宋史[M].中華書局,1977.13142.
⑤浦江清.八仙考[J].清華大學(xué)學(xué)報(bào),1936,(1).
⑥(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中華書局,1985.1.
參考文獻(xiàn):
[1](清)彭定求.全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張振謙.道教文化與宋代詩歌[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