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振
一、歷史課堂的困境
曾經有人對學生做過一個問卷調查:你喜歡歷史課嗎?結果是大部分學生表示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筆者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對此事有很大的觸動:為什么生動有趣的歷史竟然變得如此不受歡迎?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得成功的關鍵。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就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真正發(fā)揮歷史學科的優(yōu)勢,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筆者在本文將從提高教師素養(yǎng)的角度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提高歷史教師素養(yǎng)的策略
1.教師自身要對歷史感興趣,積極對待歷史教學。教師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情也會影響學生。就我個人來說,我偏向喜歡中國古代史。通過幾年的教學我發(fā)現,我所教的學生古代史也比近代史學得好。當我問及學生對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興趣時,他們竟回答著和我一樣的感受。由此我認識到,作為教師,要盡量做到對所有知識不偏不倚,保持同樣的興趣。
2.教師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歷史是一個很龐雜的學科,涉及的內容很多。如果歷史教師知識匱乏,在教學中只是念課本,照本宣科,那么,課堂就很無聊。而一個知識豐富的教師在教學中旁征博引,運用各種有趣的課外故事輔助歷史教學就會使歷史課變得很有趣。而且,學生也會很欽佩這樣的老師,進而也想成為一個知識豐富的人,從而積極學習歷史知識。他們對這樣的歷史教師所說的更加信服,更愿意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在剛剛工作的時候,由于經驗和知識的匱乏,上課時常常讓學生覺得很無聊。后來我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上課時拓展了很多課外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時,以前只是簡單一句“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后來,隨著我的知識量的增加,再講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列舉了大量相關的史事。學生們一個個聽得群情激奮,很容易理解和記住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而且對這段歷史也產生了興趣。
3.教師要學會幽默。教師怎么能夠讓學生在中學時期輕松快樂地學好歷史知識呢?我覺得使用幽默語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一個幽默的歷史教師不僅能夠讓嚴肅的課堂變得輕松,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加深對歷史問題的印象。比如,我曾經在講到都江堰的修建者的時候,我幽默地強調了一下:都江堰是李冰父子修建的,不是李冰冰修建的哦!一句話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輕松,又讓他們記住了這個知識點。當看到教師如此輕松、幽默的時候,學生也會覺得學習歷史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更愿意學。
4.教師要善于使用體態(tài)語言。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聽教師講解知識,也關注教師的體態(tài)和表情。如果教師上課時表情麻木,語調平緩乏味,動作僵硬機械,那么,學生漸漸地也會被這種呆板的氛圍所感染。如果教師上課時慷慨激昂,手舞足蹈,那么,學生也會被他帶動得積極活躍起來。曾經我的一個學生和我聊天時說,他上語文課從來不覺得困,不覺得無聊。我問他為什么,他說語文老師講課的時候很有感染力,講到高興處,興奮不已,手舞足蹈;講到悲傷處,面帶憂容,潸然淚下,他們都被帶到老師的感情氛圍中去了。后來,我受此啟發(fā),在一次上歷史課講到改革開放的時候,我邁著沉重而緩慢的步伐走上講臺,面帶憂容,用悲涼的語氣說道:“同學們,1997年,有一位老人去世了,他生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鄧小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吧。”學生頓時被我所營造的氛圍吸引住了。
5.加強反思。教師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就必須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思路,學會在實踐中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利弊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等,進而不斷調整教學方式。
高中歷史教學時間短任務重,學生容易感到疲憊,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