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汝慶
摘 ?要:眾所周知,小學語文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意義。而“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科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四大能力,在這四大能力中位于首位的是“聽”。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聽力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生在語文傾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希望能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
關(guān)鍵詞:傾聽習慣;小學語文;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181-02
1.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小學的語文課通常要求學生掌握好聽、說、讀、寫這四項能力,這四項能力不僅是在語文學習中,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也同樣重要。“聽”,即要求學生認真傾聽,使自己充分理解他人的觀點;“說”,即學生能夠用自己學到的語文知識,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別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讀”,即要求學生能夠自行進行閱讀,能夠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以及課文中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寫”,即要求學生能在課堂筆記或課本上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或評論。
無論課程如何改革,“聽”仍然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必要前提。然而,小學生年齡偏小,傾聽能力較弱;再加上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受到長輩的寵愛和保護,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小學生的性格更加自我,相較于自己聽別人說,更加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缺少耐心聽別人講述。長此以往,他們就會養(yǎng)成了不聽別人說話的習慣,這就會使學生在課堂中不聽教師的講課,這樣的話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嚴重的甚至會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積極的動力。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簡單的話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币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勢在必行。
2.培養(yǎng)小學生傾聽習慣養(yǎng)成的途徑
(1)改變傳統(tǒng)老舊的教育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小學教育教學觀念為只需要幫助學生增加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就能達到教學目標了,但這種教育教學觀念是片面的。小學數(shù)學的教育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要增強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量、提高學生的卷面考試成績,還要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除學習之外的其他能力,例如,良好的傾聽習慣、與人合作的能力等,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提升對培養(yǎng)語文傾聽習慣的重視程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與應用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工作,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傾聽習慣。
(2)構(gòu)建傾聽的平臺一加強教師的榜樣作用
日本教育學博士佐藤學說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應該更加認真,更有耐心進行傾聽,注意觀察每個學生,傾聽他們的有聲和無聲語言。因此,如果學生被要求聽別人的演講,老師必須首先這樣做,為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工作提供一定的榜樣和模范。不管學生表達得怎么樣,即使他們是語無倫次的,教師也要認真傾聽,在加以鼓勵的基礎上給予適當?shù)闹笇?,而不會隨意打斷他們。因此,在課堂上,學生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課堂行為,認真傾聽,說話時做出反應,同時引導學生在適當?shù)臅r候像老師一樣認真地聽別人的講話。有時候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檢驗學生是否有認真聽取老師和同學的發(fā)言。例如,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動作和眼睛,或者隨機對學生進行提問,要求重復學生剛才說的話。此外,對于那些能聽別人說話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他們,這樣其他學生就有一個可以效仿的對象。
(3)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設計—吸引學生的傾聽注意力
在語文課堂上,引領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期待”是吸引學生傾聽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對一篇課文的學習,在教學初始階段就找準整節(jié)課的感情基調(diào),喚醒學生強烈的傾聽欲望,營造出積極、有感染力的課堂氣氛,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比如,學習《小音樂家揚科》一課時,因為內(nèi)容非常感人,老師可以先開始低聲朗讀,同時通過多媒體來播放相對較低的曲調(diào)。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不自覺地進入了作品,隨著課堂的進步,教師真實的教學語言、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及時的多媒體展示使學生產(chǎn)生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閱讀期待”,促進了學生更好地學習。
(4)采用有效的激勵—激發(fā)傾聽的興趣
在課堂中尤其是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合理、適時地使用多種激勵方法,讓很多同學受到關(guān)注,從而調(diào)動整個班級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效率與效果,具體方法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正確、恰當?shù)脑u價語言激勵。
實踐證明,語文老師,要“會說話”。這其中就包括正確、恰當?shù)剡\用評價語言。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要求就是渴望別人欣賞和贊美。”在新課改后的語文課堂上小學教師更應該多對學生進行稱贊,讓學生充滿學習信心、學習勁頭更足,從而逐漸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因此,這就要求語文老師的語言必須具有多樣性,不能吝嗇對學生的贊揚,要讓小學生能夠獲得稱贊,獲得滿足感,才會激勵他們不斷進步。比如,老師可以經(jīng)常說:“小明同學,你真棒,老師都沒聽出來的小小的區(qū)別竟然讓你聽出來了,看來老師真的要好好跟你學習啦!”、“大家看看,這位同學不僅認真聽了別的同學的發(fā)言,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多好??!大家要積極向他學習!”。一句真誠的贊美、鼓勵,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所以小學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學生犯錯時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學生,而是要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的話課堂上學生一定會不斷約束自己的具體行為,課堂上認真聽講。
第二,.設定評選激勵。
為了提高表達能力,鼓勵小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可以通過評選“課堂發(fā)言小明星",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這些一個個小小的稱號目標,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他們也愿意為了這個“目標”,積極爭取,改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更加注意聽講,更加積極發(fā)言。在進行閱讀課講解時,教師在進行閱讀時,可以引導同學們注意聽誰讀出了感情,誰讀得最好,請同學當評論家,聽后評評誰說得好,會評的稱他為“小小評論家”,結(jié)果學生們聽得特別仔細,等同學講完后,爭先恐后舉手發(fā)表意見。
(5)管理中巧妙的換位體驗一學會加強自我約束
當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是用心聽、積極說、快樂和諧時,毫無疑問,教師的快樂和成就會非常高。然而,在課堂上,總會有一些學生或少數(shù)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分神,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時,老師可以在小組課或其他談話時間找到班上最活躍的學生,讓他們做“小老師”或談論他感興趣的事情,并安排“聽眾”先仔細聽。當“聽眾”竊竊私語時,不認真聽講的時候,說話者心里一定是有波瀾的,面部表情通常會從高興變成消極。教師可以借此機會讓他們談論自己的感受,讓他們明白自己不用心聽也會給別人帶來不快,從而強加自律,學會更好地傾聽。
3.結(jié)語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想要對壞習慣進行改變也并非容易之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每節(jié)課都有意識的重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從細微之處入手。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課堂情況具體分析應用,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為這個目的不斷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良好的語文傾聽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麗霞.如何讓傾聽習慣落地生根—聽盧萌老師上彩色的夢的教學隨想[J].內(nèi)蒙古教育,2018(09):47-48
[2]陸柳青.恰當評價,激勵傾聽—小學低年級語文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7(06):122-123
[3]金菊.課堂“聽者”怎能缺席—“傾聽”在語文課堂的價值開掘[J].語文知識,2016(0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