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摘 要】本文基于大數據時代資源共享的背景,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例,分析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要素,論述多校區(qū)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路徑,并從制訂“五備、七定”集體備課流程、多校區(qū)集中備課和評課、利用共享媒體進行二次備課、集體備課和磨課、利用共享資源制作學科資料及測試卷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 多校區(qū)集體備課 教師專業(yè)成長 ?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B-0094-03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出現各種“互聯網+”模式,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信息、共享圖書等,共享潮流已經席卷人們的生活。在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今天,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集體備課,既讓教師進行思維的碰撞,又讓教師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既讓年輕教師借鑒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快速地成長,又讓老教師吸收年輕教師的新觀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本文結合南寧三中的實際情況,探索思想政治學科多校區(qū)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路徑。
一、思想政治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要素
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應體現在師德和理想追求、教學熱情、業(yè)務素質、教學手段、教學反思等方面,概而言之即德、情、業(yè)、技、思。具體包括:第一,有較高水平的師德和高遠的理想追求,能夠在互聯網時代引領新時期的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達成正確的政治認同,做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第二,具備豐富的教學情感,有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情,在備課時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充滿激情,讓思政課充滿活力,讓學生更喜歡思想政治課;第三,具備較高的業(yè)務素質,思維要新,視野要廣,在授課過程中掌握較高的教學藝術,能夠駕馭好教材內容,做好教材與現實生活的銜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與時俱進,掌握多種教育教學手段,能夠靈活運用多種共享資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第五,懂得及時進行課后反思,總結課堂教學活動的得與失,改進不足之處,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二、思想政治課教師多校區(qū)集體備課的有效路徑
(一)制訂“五備、七定”集體備課流程
集體備課,是指多位教師現場集中或通過網絡等共享設備,集中集體智慧,為一節(jié)課或幾節(jié)課出謀劃策。例如,集體備課時指出預設教學過程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討論增加或刪減某些授課內容等。學校思想政治課集體備課的實施流程為:一是每個學期伊始,青山校區(qū)的備課組組長制訂好本學期的集體備課安排表,內容包括每一周的備課內容、備課主講人(剛畢業(yè)的教師還需要配備一名指導教師)、周測、月考、段期考出題、匯報課、優(yōu)質課等;二是每周三早上 9:00 至 11:30 為固定的集體備課時間,備課教師需要提前一周準備好課件,在集體備課時間邊展示課件邊簡單地進行說課,教師發(fā)現有不足之處或是可以優(yōu)化之處,再在集體備課和評課時提出,備課教師及時記錄,會后修改并上傳到備課組群里,教師共同分享集體備課的課件。集體備課要做到五“備”:備學生、備教材、備重難點、備教學目標、備教法;七“定”:定時間、定備課地點、定課題、定主講人、定課件、定思路、定教法。
(二)多校區(qū)集中集體備課、評課
1.備課。在學校集體備課活動中,備課教師要在集體備課前精心備課,突破備課內容的重難點知識,準備相關視頻、資料等,設計課堂上學生的討論、展示等探究活動,以達到教學的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分工、合作、交流、實踐等方面的能力,落實“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學科素養(yǎng)。
一是剛畢業(yè)的年輕教師,由于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在進行一次備課時需要一名老教師給予指導和點撥。在認真研讀教材、教學用書等資料和老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年輕教師找準重難點知識的突破口,準備好相關的時政圖片或視頻資料,用這些資料輔助來講清、講透教材知識點。同時,備課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讓學生在學習中建構知識、理解知識;備課時還要設計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分享學習成果的教學活動,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體現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年輕老師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次備課,感受到老教師敬業(yè)、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過硬的業(yè)務能力,他們的教學熱情及業(yè)務素質自然會有所提高,同時也保證了集體備課活動中年輕教師備課的質量。二是老教師備課時也非常認真仔細,為給年輕教師做好示范,即使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在備課時也認真研讀教材和教學用書,抓準教材的重難點內容,理順知識的順序和知識之間的邏輯結構,以期達到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落實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2.評課。集體備課的評課環(huán)節(jié),教師會對以下內容逐一分析和評價,著力打造精品課,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1)對教材知識的講授順序是否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是否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2)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是否到位,知識講授是否符合教材的邏輯結構;(3)對本課三維目標的達成進行評價;(4)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四個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進行評價;(5)講授知識點時引用的時政材料或視頻是否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是否有更新、更好的資料代替舊資料,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
3.共享備課成果。經過評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備課教師的課進行討論和評價后,備課教師及時記錄、反思,會后馬上修改并將修改后的課件上傳到備課組 QQ 群里,大家共同分享集體備課的成果。
以必修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為例,年輕教師×××一次備課思路是:課前通過“歌曲《愛我中華》導入—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自治區(qū)為什么設置在這些地方?廣東可以嗎?自治機關有哪些?—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含義—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等步驟講解教材內容。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建議以廣西為例,深入挖掘廣西的民族文化,加深學生對廣西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加入“廣西民族的由來”以及“廣西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資料”等。這樣就形成了:問題導入—“劉三姐的疑惑?”—設疑,播放“廣西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視頻—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含義—民族自治地方—“廣西經濟發(fā)展成就”視頻—民族自治機關—設疑“如何更好地傳承壯族文化,促進廣西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自治權等步驟的講解。在集體備課的二次備課中,也就形成了具有鮮明的廣西民族特色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一課的教案,從而更好地落實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同時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年輕教師是主備教師時,在集體備課活動中進行二次備課,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后,業(yè)務能力和教學能力會得到提升,同時在二次、三次備課時會進行教學反思,總結備課中的得與失,及時改進不足之處,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老教師在參與集體備課、評課活動中,也會感受到年輕教師的教學熱情、學習年輕教師新的教學手段和獲取新的教學資源,促進自己專業(yè)能力更進一步地發(fā)展。老教師是主備教師時,同組的教師提出更好的意見和建議,也會促使老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及時改進原來備課設計的不足之處,促進自己業(yè)務素質的精進。
(三)利用共享媒體進行二次備課
2020 年春節(jié)期間,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學校的教學計劃和安排,各種網絡直播、共享課程蜂擁而至,學校也第一時間采用網絡直播課程形式。為此,學校教師在線學習了多種直播軟件和平臺技術,提升了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水平和業(yè)務素質。但由于在線直播需要準備的資料和電子設備比較多,如果是一個教師準備所有的課程,難免捉襟見肘、疲于應對,且會導致每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證。對此,學校多校區(qū)集體備課又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學校制訂備課計劃,指定相關教師負責對課題進行網絡備課。教師在線下認真?zhèn)湔n,突破重點和難點,將一次備課的課件和練習上傳到微信群。教師在微信群里學習了課件后,在共享平臺上進行集體備課,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聽取大家的意見后再進行二次備課,修改完善后完成視頻錄制(錄屏),將最終版的課件和錄課視頻發(fā)至 QQ 群共享,方便教師進行網絡授課。當然,有些班級的學生需要教師本人直播授課,教師也可以在備課教師上傳的課件的基礎上,加入一些符合本班學情的資料及練習進行二次、三次備課。
利用共享平臺進行集體備課,教師在一次備課和二次備課中,消化、吸收了其他教師的長處,提升了教學的藝術性和教學水平,促進了自身的專業(yè)成長。例如,在準備《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時,備課教師為重點突破“獨特性里的古代中國科技”,加入了都江堰、四大發(fā)明的視頻資料,很好地突破了重難點內容;同時,聯系到中國抗擊新冠疫情期間中醫(yī)中藥發(fā)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教師在共享平臺微信群里建議加上中醫(yī)中藥的相關內容和練習題,這樣更符合思想政治課與時俱進、緊扣國內外時政大事的特點,更多元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此外,備課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自己在備課時的不足,更好地提升了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教學水平。
(四)集體備課和磨課
思想的碰撞會散發(fā)智慧的光芒。資源的共享、觀念的共享、設計的共享,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因此,可以根據教學實情組織公開課、示范課,進行集體備課、磨課。2019 年,學校共有兩位年輕教師參加南寧市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競賽。青山和五象兩個校區(qū)的教師集中進行集體備課,共同為兩位老師出謀劃策。在集體備課活動中,各位老師積極發(fā)言,針對教材重難點的突破、采用的事例、教學活動等進行詳盡的分析,建設性地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例如,在×××教師的備課活動中,大家建議采用國慶花車和學校幫扶東蘭高中的事例;在另一位年輕教師××的備課活動中,大家建議增加讓學生寫夢想卡、課堂宣誓等活動環(huán)節(jié)等。為了呈現出一堂好課、一堂精品課,集體備課、磨課時老師們都竭盡所能、獻計獻策。在磨課活動中,老師們對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進行了交流和碰撞,每個參與其中的老師無論是業(yè)務能力還是教育教學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五)利用共享資源制作各類學科資料及測試卷
在共享背景下,思想政治課教師可以通過比較好的公眾平臺和一些傳播正能量的自媒體平臺獲取學科相關的時政資料及專業(yè)資料。例如,“人民日報”“環(huán)球時報”“中國考試”“高考政治”等微信公眾號,經常會有教師需要的時政新聞及考試風向標,教師在命制周測、月考、段期考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平臺上的最新時政要聞命制原創(chuàng)題、改編題,以提升自身的命題水平和教學技能,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此外,有些專業(yè)類的公眾平臺,如“學科網”“高考資源網”等,收錄了大量的課件、試題、資料,也是教師獲取資料、試題、課件的重要來源。教師通過學習其他教師上傳的課件資料,也可以進行二次備課,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使自己的課堂更具藝術性、獨特性,更吸引學生。從平臺獲取的時政資料,教師可以進行改編、創(chuàng)新,形成更具時代性和原創(chuàng)性的資料和習題,以提升出題水平,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在知識經濟快速發(fā)展、萬物互聯的新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更新教育觀念,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更好地造就在新時代獨領風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要武.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與課堂教學的“溫度”[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02).
[2]陳鳳林,楊錦明.論民族自治區(qū)的立法自治權[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3(03).
【作者簡介】徐 欣,教育碩士,中學高級教師,現就職于南寧市第三中學,青山校區(qū)高二政治備課組組長、學科帶頭人,“農大明特級教師工作坊”成員,主持課題獲2017年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