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教學階段,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為順應新課標教學改革思想的指導,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注重對小學生實施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旨在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全面提高。游戲化教學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游戲化教學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能為小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小學語文教學;運用
隨著我國新課標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教師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學生積極開采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游戲化教學脫穎而出。游戲化教學不僅可以解決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還可以滿足新時代小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將語文教學內(nèi)容與游戲形式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顯著增強,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理想。下面我們就針對游戲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展開簡單策略分析。
一、 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入手,合理設計游戲項目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因此,教師在實施游戲化教學策略之前,首先應該強化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掌握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架構以及學習理解能力,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入手,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游戲化教學方案,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游戲化教學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作用。教師在設計教學游戲項目時,應該遵循四個基本原則:第一,生活化原則。小學生處在特殊的年齡階段,理解能力還比較薄弱,如果教師設計的游戲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去甚遠,會給學生造成理解壓力,不僅會降低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也影響游戲化教學的實際效用。第二,教材原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其目的是輔助語文教學,所以教師在設計游戲項目時應該與語文教材緊密結合起來,在游戲中體現(xiàn)教材重點。第三,趣味原則。小學生雖然對世界的認知還處在表層,但通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需求和特征,為學生設計更具趣味的游戲項目,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活動中。第四,適度原則。小學生年齡較小,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還在形成和發(fā)展階段,教師在設計游戲項目時應該充分考慮這一點,對于教學游戲的難度和安全性都要精準把控,體現(xiàn)游戲化教學的適度和人性化。
二、 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對于學生來講,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輕松的學習氛圍不僅有益于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帶給學生優(yōu)質(zhì)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熱情。在這一步中,教師一定要保證游戲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不會給學生造成額外的理解壓力,從而發(fā)揮游戲?qū)虒W氣氛的活化作用。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到游戲情境中,這樣既可以促進師生互動,也能幫助學生打消對學習語文知識的抵觸心理,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參與游戲、探索新知的積極性,進而實現(xiàn)游戲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順利應用。
例如,在教材《自選商場》一課中,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給學生設計一個在自選商場里購物的游戲情境。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工具展示商場貨架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游戲場景,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貨架,初步了解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最后再鼓勵學生參與游戲進行商品的識讀和自選,使學生在游戲中認識14個生字、女字旁和竹字頭。教師通過游戲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使學生在生動的課堂氛圍中體會到自選商場給顧客帶來的方便,也讓學生通過游戲購物的過程感受到識字的快樂,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情感,達成教師滿意的教學目標。
三、 在游戲中滲透生活元素,降低學生的參與難度
文學創(chuàng)造的靈感源自于生活,學生學到的文學知識也終將運用到生活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將游戲化教學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時,應該把教材知識點和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游戲設計過程中滲透更多生活元素,激發(fā)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吸納難度,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點的距離,也讓學生養(yǎng)成以生活的視角看待文學的習慣,以及在生活中尋找文學元素的優(yōu)良學習品質(zhì),既實現(xiàn)了游戲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順利運用,也讓語文教學質(zhì)量大幅度提升,還能增強學生的游戲體驗和生活體驗,可謂一舉多得。
例如,在教材《春雨的色彩》一課中,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學生進行激趣導入:同學們都見過下雨,那么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春天的雨和其他季節(jié)的雨有什么不同?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會展開激烈的討論。學生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然后根據(jù)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不同點設計一個教學小游戲,引導學生利用噴水工具模擬兩個季節(jié)的雨的樣子、速度、聲音,調(diào)動學生對新課文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細致分析,使學生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并會寫課文中的生字詞,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領略到課文中所描述的春日美景,深化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同時,也彰顯了游戲化教學對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提升效用。
四、 將游戲與合作探究結合,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游戲化教學,不僅要利用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通過游戲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其中合作探究能力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學習能力。合作探究不僅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優(yōu)質(zhì)學習品質(zhì),也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條件。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根據(jù)具體的課程內(nèi)容,將游戲化教學與合作探究形式有機結合,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游戲解決學習任務,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打開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嶄新局面,真正實現(xiàn)教師“寓教于樂”的教學理想。
例如,在教材《小壁虎借尾巴》一課中,教師可以先利用一個謎語作為課堂導語:名字叫虎不是虎,天天墻上住,專吃蚊蠅蟲。學生猜出謎底的同時教師也完成了激趣導入工作。接下來,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壁虎的圖片,并鼓勵學生仔細觀察使學生對壁虎的外形有一個深入地了解。然后,教師應帶領學生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課文朗讀結束之后將學生分組,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一個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的合作游戲活動,在游戲之前提出三個問題: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嗎?為什么?學生通過合作游戲與合作交流,更深入地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在集思廣益中了解到小魚、黃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進而正確解答了教師在游戲前提出的問題,不僅使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擴展了學生對自然動物科學的知識儲備量,發(fā)揮了游戲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在語文課堂的教學優(yōu)勢。
五、 在游戲中體現(xiàn)教材重點,發(fā)揮游戲教學實效性
教師在將游戲化教學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教學目的。開展教學游戲不是單純的為了玩樂,而是以游戲形式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zhì)量。因此,教師必須強化游戲化教學的核心理念,所設計的游戲內(nèi)容一定要有教學針對性,游戲項目必須和教材內(nèi)容緊密結合。游戲項目可以具有創(chuàng)造性,但一定不能脫離教材本身,使教材重點在游戲內(nèi)容中能夠得到體現(xiàn)。教師以教材重點為藍本開展游戲化教學,才能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收獲真正的知識。所以教師應該做好備課工作,努力發(fā)掘可以體現(xiàn)教材重點的游戲形式,提高游戲化教學與課程重點的粘合度,避免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步入誤區(qū),發(fā)揮游戲教學的運用實效性。
例如,在教材《胖乎乎的小手》一課中,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帶領學生認識課文中的13個生字。根據(jù)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識字游戲”,利用生字卡片作為教具,先帶領學生認識字形,然后從偏旁、字義等方面入手,使學生理解生字的含義并記住正確的讀寫方式。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出示卡片學生讀出正確字音,或者教師發(fā)出字音學生正確寫出漢字的游戲方式,檢測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識字游戲不僅讓學生認識了更多生字,完成了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也一改過往識字教學枯燥乏味的氛圍,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積累更多生字生詞,進而完善學生文學基礎的構建。
六、 組織課本劇排演活動,豐富游戲化教學形式
排演“課本劇”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學形式,也是實現(xiàn)游戲化教學,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途徑。排演“課本劇”是以教材課文為劇本進行的,這種游戲形式不僅非常具有趣味性,而且和教材的粘合度非常高。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課本劇排演活動,不僅能鞏固學生的文學基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表演天賦,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教師應該在語文游戲化教學中融合課本劇排演活動,豐富游戲化教學形式,帶領學生深入挖掘課文內(nèi)涵,使學生體悟到文學作品的趣味性和戲劇性,同時激活學生的多項潛能,讓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受限制、得以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材《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5-6人為一單位的小組,鼓勵各小組以課文為劇本進行游戲化課本劇排演。在排演之前,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每個動物角色進行細致分析,揣摩每個角色的特點,然后在課本劇排演過程中發(fā)揮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將課文內(nèi)容以生動形象的劇情進行呈現(xiàn)。學生在排演課本劇的過程中,不僅了解到青蛙一生的變化,也深刻體會到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人生哲理,同時學生的表演天賦、想象力、對自然科學的興趣都得到了顯著地鍛煉和提升,實現(xiàn)了語文游戲化教學多元發(fā)展的教學理想。
七、 結語
綜上所述,游戲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既可以滿足新時代小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也非常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課程。因此,教師應該圍繞著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語文教學重點,將語文知識與游戲形式巧妙結合,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完成對新知的學習和理解,給學生帶來優(yōu)質(zhì)的學習體驗,打造堅實的文學基礎,從而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理想。
參考文獻:
[1]王冬陽,劉瑩.游戲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師,2020(4):26-28.
[2]李小林.游戲化學習讓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J].江西教育,2020(12):44.
[3]龐庚午.如何讓小學生在游戲化教學的快樂中輕松學語文[J].華夏教師,2020(5):59-60.
作者簡介:馬雄偉,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大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