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霞娟
(江陰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400)
血液透析治療周期較長,透析期間,頻繁穿刺等會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1],導致其出現(xiàn)抵抗情緒,甚至自暴自棄,影響治療效果。臨床要采取相關護理措施配合治療,讓患者明確治療的重要性,以此來穩(wěn)定透析效果,減輕其痛苦。本研究探討個性化心理護理的運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開展,血液透析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平分法劃分實驗組與參照組,各38例;實驗組中,男患者與女患者比例為20:18,最大年齡59歲,最小年齡32歲,平均為(45.67±0.57)歲;按照疾病類型分類,急性腎衰竭18例,尿毒癥9例,慢性腎衰竭11例;參照組中,男患者與女患者比例為22:16,最大年齡60歲,最小年齡30歲,平均為(45.59±0.71)歲;疾病類型:尿毒癥16例,急性腎衰竭患者7例,慢性腎衰竭患者15例;兩組臨床資料檢驗結果為P>0.05,差異無意義,可對比。征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與其中。
參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對其宣傳疾病知識,包括血液透析方法,同時加強血壓的監(jiān)測,其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等[2]。實驗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1)健康教育:評估患者心理健康情況,給予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向其介紹疾病知識,明確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從而意識到腎衰竭不是不治之癥,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是能夠緩解的,并建議其多看電視與報紙,多聽收音機,關注社會實事,保持愉悅的心情;(2)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關注其內心情緒變化,并給予適當?shù)男睦硎鑼?,多對其列舉成功案例,同時為其營造和諧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滿足患者心理需求,使其感受到關心、愛護;鼓勵家屬參與到護理活動中,讓其多陪伴患者,給予鼓勵與安慰[3],通過交流,了解患者真實想法,從而引導其宣泄內心情緒,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樹立積極的價值觀;護理人員也可與患者轉換角色,了解其內心需求,并采取針對的措施舒緩其不良情緒。
(1)心理情緒: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各20個評價條目,50分以上為焦慮,54分以上為抑郁,分數(shù)越高,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2)護理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分數(shù)區(qū)間0~100分,評分80及以上為非常滿意;評分60~79為基本滿意;評分5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
輸入SPSS 18.0中計算,心理情緒t值檢驗,滿意度x2值檢驗,分別用均數(shù)平方差與百分比表示,若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負面情緒評分無差異,而護理后有所上升,但實驗組更明顯,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SDS、SAS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SDS、SAS評分對比(±s)
?
患者更加滿意實驗組護理效果,與參照組數(shù)據(jù)比較,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P<0.05)。見表2。
表2 滿意度分析[n(%)]
血液透析成為治療腎衰竭的主要手段,其能夠凈化血液中的毒素[4-5],將干凈的血液輸回患者體內,效果良好。患者長期受到病痛折磨,反復穿刺痛苦以及各種并發(fā)癥的產生,均會給其內心帶來恐懼與傷害。心理活動與患者文化修養(yǎng)、社會閱歷、性格有關,由于血液透析的長期性特點,患者難免會出現(xiàn)心理障礙,從而加重疾病,給治療效果帶來不利影響。個性化心理護理立足于患者心理活動[6],針對其不同情緒給予護理,能夠減輕其心理負擔,讓其積極配合治療,保證治療順利開展。另外,針對性心理護理的實施,體現(xiàn)了人性化與個性化的優(yōu)點,能夠依據(jù)不同患者情況制定方案,并鼓勵其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對生活的信心,從而改善生活質量。
本文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展開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血液透析期間保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對其進行健康宣講,讓患者克服心理障礙,主動參與到治療與護理中,不僅強化了透析的治療效果,也有利于拉近護患關系,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減輕其家庭壓力。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得知,護理后,實驗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顯著下降,且各項指標均比參照組理想,體現(xiàn)了此護理法的優(yōu)勢;在滿意度方面,實驗組概率為92.11%,高于參照組的73.68%,由此可見,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個性化心理護理的干預效果更為顯著,其對增進護患感情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時,要加強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改善其負面情緒,提升臨床護理效果與質量,從而控制不良反應,使患者獲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