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寫作要求是:“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蓖瓿蓪懽饔柧氁柚涗浛?,寫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寫作對象是“我的植物朋友”。明確了寫作對象和寫作要求,那么如何觀察,觀察到什么程度,怎樣把觀察到的內容寫清楚呢?
一、不要放過“課文”這個例子
這個單元選編的是植物觀察描寫類文章,以葉圣陶先生的《荷花》為例,文中描繪了夏天的荷花在清晨綻放的美麗姿態(tài),表現(xiàn)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抒發(fā)內心的美好感受。
梳理一下作者描寫荷花的順序:聞見荷花的清香——描寫荷(荷葉、荷花、各種形態(tài)的荷花)。作者用了很多動態(tài)的詞語描寫荷花,如挨挨擠擠、冒、飽脹、破裂等,寫出了荷葉之多、之密、之愛開以及荷花生機勃勃的樣子,讓靜止的畫面瞬間活了起來。又如,“碧綠的大圓盤”這簡單的幾個字便將荷葉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坝械摹械摹械摹币痪?,寫出了荷花的各種形態(tài)。
學完這篇課文,筆者設計了小練筆——仿照文中第2自然段,試著寫一種你喜歡的植物。學生要寫好這種植物,需要認真觀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寫作。而課文這個例子正好是學生寫作訓練的契機和實例。
二、讀寫結合,嘗試清楚地表達
讀是手段,寫才是目的,讀寫結合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以《荷花》的教學為例,可設置問題:作者聞到一陣清香,循著香味來到荷花池邊,是如何觀察荷花的?通過閱讀課文,我們可以總結出觀察類作文的寫作順序:可以從整體寫到局部,也可以從局部寫到整體。描寫的方法有外貌描寫、細節(jié)描寫、局部特寫等,還可以運用白描手法,或者運用各種修辭模擬觀察對象的情態(tài),表現(xiàn)觀察對象的變化。最后在描寫的基礎上,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煉字自古以來就是寫作的難點,也是文章出彩的關鍵。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煉字能力呢?以《荷花》教學為例,可以抓住“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句子,就其中的“冒”字提出問題:由“冒”字能看出荷花怎樣的情態(tài)?學生自然能夠發(fā)現(xiàn),在很多碧綠的荷葉中,一個個大圓盤似的荷葉中間有一些白荷花,而白荷花們似乎要和荷葉比賽,比誰長得快,比誰長得高。因此,由“冒”字可以看出荷葉蹭蹭蹭地往上長的情態(tài),看出大大小小的荷葉爭先恐后地生長的樣子。一個“冒”字,讓人們看到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一個字中包含著這么多內容,可見,只要認真挖掘,就會有收獲。
明白了煉字的重要性,學會了煉字方法,還要在寫作中加以運用。學生寫觀察作文就要注意煉字,嘗試將觀察結果用某個字或某個詞來概括,表現(xiàn)觀察對象的特點。當然,小學生的煉字能力遠遠達不到葉圣陶先生的水平,但他們喜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觀察對象會在學生純潔的心中幻化成各種可愛的形象,然后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如一個小學生寫雪:“不知道是誰在萬里高空中向大地大把大把地撒鹽,梨樹當然不服氣,迫不及待地拋灑出潔白的梨花與之爭鋒,天地之間交織著一片白色……”
三、借助記錄卡,及時記錄觀察結果
古代詩人出行都會背個詩囊,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隨時寫下來,順手塞進詩囊,目的是抓住稍縱即逝的靈感。我們可以制作記錄卡,引導學生隨時記錄觀察到的景象,還可輔以圖畫,圖文并茂地記錄觀察對象。通過細致的觀察,嘗試描摹觀察對象的色彩和形狀,在描寫中運用動詞,使靜止的畫面活起來。例如,筆者指導學生描寫櫻花:你的櫻花描寫得非常細膩,讀你的文字眼前會浮現(xiàn)櫻花的樣子。但是,櫻花是有香味的,如何描寫其香味呢?學生回答道:“可以借櫻花周圍蜂蝶飛舞來表現(xiàn)櫻花的香味?!笨?,稍加點撥,學生便學會了側面烘托。通過學習別人的作品,生發(fā)感想,得到不一樣的啟發(fā),這就是寫作訓練的目的。而寫作記錄卡可以將瞬間的感想及時記錄下來,是積累寫作素材的良策。
總之,“把觀察到的內容寫清楚”這一寫作要求包含著觀察和寫作兩個部分,需要細致而有順序地觀察,還要學會運用能表現(xiàn)觀察對象形態(tài)和動態(tài)的詞語。使用記錄卡,可以隨時記錄所見、所聞和所感,捕捉寫作靈感,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精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