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們即將告別幼兒園,成為一名小學生,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心里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也可能不乏擔憂和困惑。作為家長要引起重視,早做準備,希望孩子們能夠順利過渡,過上充實快樂的小學生活。
關鍵詞:幼小銜接;做好準備;助力孩子
“幼小銜接”是兒童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之間的銜接,是兒童結束以游戲為主的學齡前生活,走上以學習為主的正規(guī)學習生活的過渡。是每個孩子、每個家庭必然會面臨的一個重大轉折期,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對孩子健康成長意義重大。
那我們需要在哪些具體方法上著力,科學地幫助自己的孩子愉快、順利地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呢?我建議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幫助孩子做好準備。
第一個準備:心理方面的準備
即“讓孩子對上小學產(chǎn)生期待”,我們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在面向1700余名幼兒園大班家長的問卷調研中,竟然有67%的家長沒有想過如何讓孩子提前對小學產(chǎn)生期待。沒有期待,如何讓孩子愛上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呢?所以上小學前,做好心理方面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
在平時和孩子的聊天中,家長們可以不時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就要上小學了,我們真高興。”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為自己上小學自豪。
有空可以帶著孩子到校園外轉一轉,熟悉下環(huán)境,并和孩子聊聊:“這所學校多美麗呀!這里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學各種本領。在這里讀書,你會更聰明、能干的。”還可以請熟悉的哥哥、姐姐講講學校生活的趣事,引導幼兒期盼進入學校生活。
當孩子拿著書,纏著你講故事時,你乘機告訴他:“等你上學了,自己就能讀故事了。到那時,你就可以當小老師給我們講故事聽了?!币源藖砼囵B(yǎng)孩子對學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對孩子一定要做積極的正面的引導。千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這樣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chǎn)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上小學第一天甚至一周都會哭鬧的原因。
另外,出現(xiàn)問題時要和孩子一起面對,并給予積極地暗示。
第二個準備:生活習慣的準備
即“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里,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都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在家里呢,許多事情全由父母包辦,進入小學后,孩子過的則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整理學習用品、系鞋帶,上廁所,吃飯,包括以后的戴紅領巾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己,而且還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勞動等任務。
案例1:洋洋上小學,課堂上老坐不住,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不理想,孩子父母很著急,但又束手無策。
溫馨建議:兒童在入學前缺乏時間概念和規(guī)則意識。家長要把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和任務意識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從日常生活的每件小事嚴格要求。建議大家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孩子制定“21天美麗行動”。21天是一個習慣的初步養(yǎng)成階段,孩子一天天的堅持,需要家長一點點的鼓勵:“寶貝,相信你能擁有好習慣。我們一定會陪伴你見證你的成功!到時,會滿足你一個愿望作為你努力的獎勵!”
案例2:我班有個男孩小燁,遇事喜歡哭,學習用品常常灑落一地,還懶得撿起來。好不容易撿起來了也不會收拾。同學們笑話他,他覺得丟臉,不想上學。我了解到,在家里,許多事情都是奶奶包辦,只要孩子一哭,奶奶就什么都答應他,什么都不要他做。如此這般,家長的確很辛苦,可孩子卻越養(yǎng)越無能了。
溫馨建議: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請家長無論如何利用假期多多鍛煉,否則進入小學,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困擾。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可科學和藝術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案舸逃钡哪鐞郜F(xiàn)象是造成孩子不良心理和壞習慣的“罪魁禍首”。誰幫助孩子代勞,誰就剝奪了孩子鍛煉生活能力的機會。
第三個準備:學習能力的準備
即“培養(yǎng)孩子適應未來學習的基本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取既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體驗學習的快樂,又可以增長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一)閱讀力
如果家長能做到如下五個堅持,一定能培養(yǎng)出一個愛讀書的孩子。
(1)堅持定期帶孩子到圖書館看書、借書或到書店買書;
(2)堅持每晚半小時親子共讀;
(3)堅持自己讀書,給孩子做好示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4)堅持為孩子尋找閱讀伙伴或搭建分享平臺;
(5)堅持無壓力閱讀,在閱讀的早期,只和孩子“聊”書,絕不“檢查”孩子閱讀成果。
可以說,幫助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是家長在幼小銜接階段送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當然,早期閱讀絕不是早期識字,家長們要分清二者區(qū)別,切不可急功近利,用識字替代閱讀,這樣做會嚴重傷害孩子的閱讀興趣與能力。但如果堅持閱讀,在無形中,孩子的識字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孩子不知不覺就已經(jīng)認識很多字了。
(二)專注力
孩子的年齡特點,無意注意為主,六、七歲的孩子的有意注意的時間只能維持7~15分鐘。在家中,有意識通過游戲、任務來延長專注力時間,比如下棋、畫畫、聽故事等,在活動前設定時間要求,如果孩子堅持下來,就給予適當獎勵,反之則施以一定懲罰。最初可以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入手,逐步提高時間要求和活動難度,直到孩子能獨自堅持30~35分鐘不覺得疲勞。那么以后再上一年級的時候就能靜心地聽老師講課了。
(三)傾聽力
孩子到學校學習,能不能靜下心來聽?會不會聽?都非常重要。聽,不光要聽老師講,還要學會聽同學回答、討論的觀點是否與自己想的一致。我們可以在家里的時候,就提醒孩子眼睛要看好講話的人,聽完要會復述,或者回答一些問題,來鍛煉孩子認真傾聽。
第四個準備:自我保護意識的準備
例如,小短褲遮住的地方,除了爸爸媽媽,不能露給其他人看,不允許其他人摸;上課的時候要小便,及時向老師匯報,萬一不小心弄臟了褲子或者尿褲子了,不要怕難為情,要及時告訴班主任老師,這一點,在一年級的時候,尤其要注意,特別是到了冬天,萬一孩子尿濕了褲子,又不敢去跟老師說,受罪的是孩子,可老師還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終身的學校,家長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孩子,是我,也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業(yè)。讓我們大手拉小手,一起助力孩子順利幼小銜接!
作者簡介:
季文娜,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