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雁麗
摘要: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處于經濟發(fā)達的一線城市,家長與學生的學習需求日漸強烈。作為一名教師,應探索如何在短暫的課堂時間有效培養(yǎng)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與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而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是提高小學英語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景化;有效途徑;綜合應用
《教育大辭典》對情境教學的定義為:情境教育方式之一。通過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者一定環(huán)境的設置、模擬,激發(fā)學生情感與思維,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感,從而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我國學者顧明遠認為情境教學是指運用具體生動的場景進行學習并思考知識。無論是哪種解釋,我們都得承認情境教學具有情境性和社會性,并能加強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好的教學情境,能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交際化、趣味化,是提高語言學習的有效途徑。
一、情景化教學在小學課堂運用的意義
(一)化難為簡,輕松習得
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是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不平衡。因此,即使小學英語教材的難度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點,部分學生仍然較難整合教材內容,使新舊知識鏈接、形成一個知識鏈。而情境化教學的出現(xiàn),容易喚醒學生的陳舊知識,同時,將新授知識注入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句型中,減少陌生感。教師讓學生反復操練,就能讓學生形成記憶,鞏固知識。
(二)緩和氣氛,寓教于樂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情境化教學,教師在背后做幕后導演,學生在臺前進行情景播放,緩解了之前“滿堂灌”的尷尬氣氛,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通過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喚醒學生的學習動力,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三)激發(fā)興趣,全面發(fā)展
以往,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學習時失去激情,甚至產生排斥心理。情境化教學,需要調動學生的眼耳口鼻手,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情境中來,思考并作出回應。讓想說的同學大膽開口說,讓喜歡表演的同學惟妙惟肖地演,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定位中找到合適自己的角色,真正做到了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聽、說、讀、寫各項能力。
二、情景化教學在小學課堂的綜合運用
(一)通過表演的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天性活躍,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表演天賦。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使學生通過觀察自身的表演來加強對內容的理解與感悟,通過“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等多種方式模擬真實情感,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到情境中去,在情境中學習,激發(fā)其內心對探索知識的欲望,提升其學習英語的熱情。
比如U8 Reading signs 第二課時的時候,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是對“標志”的內容進行拓展鞏固。因此,教師通過結合身邊常見的標志“禁止吸煙”“禁止停車”“危險”等,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醫(yī)院,公園,商場,學校等),讓學生自由選擇,新舊知識聯(lián)系,形成課本劇。學生們可以化身為志愿者,兩人一組,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然后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標志,一人負責宣傳,一人負責演(標志)。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包含了畫、說、演等部分,學生兩兩相互合作,在輕松愉快中進入角色,大膽表達,全方位地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借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對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作為情境教學的輔助工具,它不可或缺。多媒體擺脫了時空的限制,可以將聲、色、圖有機結合,將抽象和枯燥的知識變得直白簡單,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因此,我們要善于集結各種媒體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身臨其境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如在教授“The Spring Festival”這一單元時,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快速進入到該情境中去呢?此時,教師為了更好地將學生帶入狀態(tài),借用多媒體技術,新課伊始,播放鞭炮聲以及新年的相關歌曲,幾分鐘后,大家都處于過年的歡快氣氛中。此時,教師再來教授單詞和句型,學生處于一種“樂于接受”而非排斥的狀態(tài)。圍繞“過年”這一個大話題,每個同學家鄉(xiāng)都有不同風俗,如何在表達的時候讓其他同學也感同身受呢?采用圖片、視頻、錄音相結合的方式,讓介紹的同學繪聲繪色地說,而其余同學在聽的同時,也感受一場視覺盛宴。這樣,教師就將一節(jié)雖然看著簡單,但內容復雜、句型較難的新授課文,借用多媒體技術,在學生有聲有色的介紹中,新授完畢。
(三)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受到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的影響,學生年齡越高,課堂注意力越集中,同時詞匯與語句積累量也越多。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廣度以及不同年齡段的心理需要,而制定不同的課時目標。
低年級學生知識容量小,面對情境,他們大腦知識儲備量不夠,再面對談論天氣這樣日常的話題,他們容易脫口而出“Sunny”“Hot”“Rainy”等這樣簡單的詞匯。到了中高年級,面對同一個話題,已經形成了語句“Its hot.I wanna eat ice-cream . ”“Today is sunny.How about going to the park ? ”到了高年級,學生有了幾年的英語學習作為基礎鋪墊。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經驗出發(fā),進行語篇整合,做到“詞句結合,語篇感悟,情境創(chuàng)設”。比如牛津版教材六下U6 PE lessons 第三課時,同學間討論游泳前和游泳后分別要做些什么。此時,學生已經積累了“天氣”等句型,教師應將其與游泳相結合,并對游泳時所需的注意事項進行深度講解,使得形成單獨成文的“游泳課”,讓枯燥的課堂變得豐滿立體。
情境教學,“情”是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境”是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意思是我們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并在學習過程中樹立一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情境教學,是一種高級藝術形式,需要教師不斷整合資源,根據(jù)學生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和特點,把枯燥的英語單詞的記憶和語法的學習融入情景教學中,把復雜高深的理論知識在語言情景中實現(xiàn)淺顯化和易懂化,實現(xiàn)知識與情景的巧妙結合,制定出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特色。
因此,教師在探索成長過程中,要不斷反思、總結、創(chuàng)新、嘗試,使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所匹配,讓學生在情景中通過大量的視聽對所學的英語進行理解和感受,讓他們獲得實踐機會,讓他們可以利用英語進行信息的傳遞、日常的交際,使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立足深圳、面向國際、具有國際素養(yǎng)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賀金玉.情景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8(11).
[2]丘嘉漫.創(chuàng)設情景,優(yōu)化小學英語詞匯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8(29).
[3]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