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瑜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詩人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濒斞赶壬f:“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p>
根據上述材料,寫一篇論述類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審題指導】
從作文命題來看,這是一則典型的任務驅動型多則材料作文,“談談你的看法”呈現出明確的任務驅動,要求寫一篇論述類文章,限定了寫作的范圍和文體。多則材料作文在提煉觀點時,必須對所提供的各則材料先逐一分析,再比較分析,最后綜合分析,歸納提煉出恰當的觀點。
作文材料由兩則名言組合而成,“根據上述材料”要求考生綜合立意,而不是從所給的兩則名言中選擇任意一則下筆。在審題立意時,要找出這兩則名言的契合點——內涵的相同或相異之處。兩則名言雖出自不同時代的名人,但討論的都是有關讀書的話題,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讀書需要思考會意。寫作時就應抓住這一共同點來立意。切忌斷章取義,如讀書的意義、讀書當博覽群書等都是偏離材料含意的。
多則材料作文的難點在于:一是如何找準各個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全面、準確、周密的分析;二是對各個材料的準確理解與把握。當然,后者是審題的前提與關鍵。這類作文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偏題問題,歸根結底,原因有二:一是對材料的錯誤解讀,二是忽視了材料間的聯系。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痹S多考生會將“好讀書,不求甚解”錯誤地理解為:喜歡讀書,但并不深入地追求書中的真意。原因即在于只抓住前兩句話,而忽略了后兩句話,忽視了材料間的聯系,從而脫離了具體的語境。實際上,分號前后兩句之間是并列關系而非對比關系。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梢姟安磺笊踅狻钡暮x,有兩層:一是在于勸誡讀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到書中的真意,還是老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不要太固執(zhí),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魯迅先生在《讀書雜談》中指出:“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弊魑牟牧现兄唤厝×撕髢删洹疤戎豢磿阕兂蓵鴻弧?,以致有的考生將其錯誤地理解為:只要看書就會變成書櫥,即只要看書就會有廣博的見識。但仔細推敲,不難發(fā)現這觀點本身就站不住腳。其實,材料舍棄了原文里的前三句,實際上并不影響材料的本意。導致考生理解錯誤的原因,除了忽視了材料間的聯系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句首的“倘”字?!疤取苯忉尀槿绻f明前后兩句之間是假設關系,應當是“如果只是看書,就會變成書櫥”。只是看書,不難發(fā)現,言外之意還有一些更為關鍵更為重要的東西。由此可見,“只看書”在這里應該指的是只讀不想,結果只能如同書櫥,一肚子書卻是死物,無法變成自己的東西,形成活的思想,實際上與“學而不思則罔”是一個道理。
【參考立意】
讀書與思考、讀書重在感悟、讀書不能咬文嚼字、讀書要活學活用、讀書要與實際生活結合、讀書須內化于心等。
【偏題立意】
讀書當博覽群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的意義、駁斥“不求甚解”論、讀書要求甚解、博覽成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