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白萬富,周紅兵,常 虹,石松利,2
(1.包頭醫(yī)學院藥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60;2.包頭醫(yī)學院蒙中藥活性物質與功能研究所)
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疫情已在世界范圍擴散,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而目前臨床上尚未發(fā)現(xiàn)針對此病毒的特效藥物。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歷史悠久、療效肯定,在歷次重大傳染病防控中都發(fā)揮了大有可觀的作用,多種中藥在乙型肝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和柯薩奇病毒等抗病毒領域效果顯著[1],在此次防治新冠肺炎上的作用更得到各方肯定。各地區(qū)因時、因地、因人制定適宜方案,辨證用藥,靈活應用[2],各省累計確診病例中醫(yī)藥治療參與率均高于95 %[3]。具有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少、無污染等特點的中藥在此刻顯示出巨大潛力。本文回顧國家及各省地區(qū)中醫(yī)藥預防新冠肺炎方案,利用中醫(yī)經典理論,結合臨床表現(xiàn)分析病因病機,對中藥復方及其核心物質基礎治療新冠肺炎現(xiàn)代藥理研究綜述,期望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與科學依據。
傳統(tǒng)中醫(yī)將此次新冠肺炎歸于中醫(yī)瘟疫類疾病,稱為“疫”?!饵S帝內經》初見“疫”,以“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合稱“五疫”?!端貑枴ご谭ㄕ撈酚涊d:“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4]。晉代王叔和《傷寒例》首見“寒疫”,宋代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較完整的記載了“風疫”。明代吳有性《溫疫論》將“異氣”與“癘氣”均稱為“疫毒”。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中:“溫疫者,厲氣流行,多兼穢濁,家家如是”,充分表現(xiàn)了流行性、傳染性強的特點。
此次發(fā)病呈流行性,傳染性強。發(fā)病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乏力、干咳,少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也會出現(xiàn)惡心、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5]。重癥患者呼吸困難,嚴重者迅速發(fā)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心臟損傷、膿毒癥休克和出凝血功能障礙等,嚴重危及生命[6]。以上癥狀主要反映出濕熱以及濕熱化毒的病理本質。楊道文等[7]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及結合運氣學說等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病位多在肺,也傷及脾胃,以“濕、熱、毒、瘀、虛”為病機要點。但從癥狀分析病因,主要病因還是濕熱,沒有明顯寒邪致病的特征。王玉光等[8]便將病因歸屬為濕邪為主的疫癘范疇稱“濕毒疫”。結合國家及各省地防治方案,顯示本病從輕型到危重型大都是濕熱(或稱濕毒)引起,濕熱外邪是致病的主要病因,熱瘀交結是其主要病機,治療重在祛濕化痰與清熱解毒[9]。
3.1中藥復方治療COVID-19現(xiàn)代藥理研究 中醫(yī)藥學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與疾病斗爭實踐經驗,因其可早期干預治療、改善患者全身狀況、減輕癥狀、縮短病程、減少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在此次新冠肺炎中仍發(fā)揮重要作用[10]。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11]及地方方案,中醫(yī)治療COVID-19根據患病程度及肺證不同分別推薦了連花清瘟顆粒、痰熱清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等適宜經典復方,多為清熱解毒、宣肺祛濕,這些中藥復方可用于抗炎、抗纖維化、調節(jié)免疫等,曾在非典及甲流期間具大有可觀的治療作用,詳見表1。
3.1.1連花清瘟方 連花清瘟方由銀翹散和麻杏石甘湯結合而來,具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等功效,能夠通過提高人體細胞免疫功能、抑制病毒感染后的氣道炎癥和肺部炎癥損傷,并降低病毒感染后的肺指數等,有效地治療多種流感病毒誘發(f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12]。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在中醫(yī)治療COVID-19 醫(yī)學觀察期推薦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用以早期濕毒郁肺證,能夠明顯改善發(fā)熱、咳嗽、乏力、氣短等臨床癥狀,取得良好效果。
3.1.2血必凈注射液 血必凈注射液是基于“四證四法”中醫(yī)治則及“菌毒炎并治”理論制成[13],方中君藥紅花活血祛瘀以止痛,赤芍、川芎、丹參活血祛瘀、清心除煩,當歸養(yǎng)血益陰、清熱活血,共奏活血化瘀、舒通絡脈、潰散毒邪的功效。臨床廣泛用于治療重癥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危重疾病。因此在此次新冠肺炎臨床治療期治療重型疫毒閉肺證、氣營兩燔證,危重型內閉外脫證均推薦血必凈注射液,并顯示良好的治療作用。
3.1.3其他 在國家方案的基礎上,各地方根據“三因制宜”原則,梳理方案。在預防方中,以益氣養(yǎng)陰、扶正固表為主,玉屏風散應用最廣,治療期以升降散、達原飲、黃連解毒湯、雙黃連口服液、痰熱清注射液等清熱化濕解毒救逆方為主,可能與該病情在中期或重癥期以發(fā)熱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且最為緊迫有關[14]。
3.2中藥復方核心物質基礎治療COVID-19現(xiàn)代藥理研究 經過藥物篩選、優(yōu)化,研究者通過網絡藥理學,對以上等多種中藥復方進行有效成分的篩選與推測,結果顯示方中多使用黃芩、柴胡、金銀花、連翹、苦杏仁等清熱解毒、解表化濕藥,核心物質基礎為黃酮類(槲皮素、山奈酚、黃芩素、漢黃芩素、木犀草素等)、植物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生物堿類(咖啡因、黃連堿)、苷類(柴胡皂苷、甘草酸等)等,大多以黃酮類化合物為主,研究表明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纖維化及免疫調節(jié)等多種藥理作用。槲皮素可通過降低TNF-α、IL-6、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下調肺組織NF-κB、TLR4、TRAF6等表達減弱炎癥,保護肺組織;黃芩素可抑制p38 MAPK、TGF-β/Smads等信號通路改善肺部纖維化;漢黃芩素、木犀草素可一定程度抑制流感病毒,提示在設計治療COVID-19藥物時可考慮以黃酮類為主要成分15]。通過中藥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相互作用的結果,進行網絡篩選、預測,并結合現(xiàn)代藥理研究,可為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同時對新藥的研發(fā)與應用具有一定參考價值。詳見表2。
結合國家及地方中藥復方診療方案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機,對中藥復方及其核心物質基礎與新冠肺炎的關聯(lián)及其潛在作用機制做初步探究,結果顯示達原飲、連花清瘟方、痰熱清注射液等中藥復方及其核心物質基礎槲皮素、黃芩素、木犀草素等黃酮類化合物,以及生物堿、植物甾醇等,可通過抗炎、抗病毒、抗纖維化、免疫抑制等途徑參與治療新冠肺炎,為中醫(yī)藥治療新冠肺炎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與科學依據,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表2 中藥復方核心物質基礎治療COVID-19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