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改革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成為教師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從內容方面、學生方面、教師層面指明閱讀存在的弊病,根據(jù)以上問題指出了一系列閱讀改革實施策略,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實施策略
語文是初中階段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包括了閱讀、寫作、文言文、詩詞歌賦等多項內容,給予學生情感體驗,加強他們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增加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近年來,初中語文教師越來越注重閱讀教學的開展,認為教好閱讀是教好寫作的前提,為語文其他教學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注意到文章閱讀的體系結構,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讓學生從閱讀中掌握到語文教材的重點內容,從復雜的文字段落中感悟到語言的魅力,體會到每一篇文章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內涵。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忽視閱讀教學,沒有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閱讀教學雖然越來越重要,備受教師關注。但是,有的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忽視了閱讀教學,認為閱讀教學耗時、耗力,會浪費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降低他們的學習成績。有的語文教師認為不用太關心閱讀教學的質量,無法認識到閱讀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未能挖掘出每一篇文章的深刻哲理,也沒有引入相關的課外內容,這就無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未能豐富他們的學識,促使學生局限于課本進行學習。
(二)采用“一言堂”教學策略,過于開展程序化教學
閱讀教學仍舊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受到陳舊的教學模式的制約。有的語文教師仍舊采用“一言堂”的教學策略,在課堂上實行滿堂灌的教學手段,不停地將自身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卻不管學生是否能夠接受,也不調查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未能給予他們參與課堂閱讀的機會,只是單純地講解閱讀內容,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只要求他們聽講就可以了。同時,有的教師過于看重程序化教學模式,認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教學形式,只要交給學生全部的閱讀模式,就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在此情況下,教師忽視了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領悟,忽略了每一個文章內容背后所包括的語文知識點,沒有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他們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與生活相脫節(jié),無法激起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中許多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到文章內涵。然而,有的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這點,將閱讀教學與生活相脫節(jié),無法聯(lián)系生活中常有的經驗,無法觸發(fā)學生的感同身受,讓學生逐漸忽視了自身已經掌握的生活經驗,未能聯(lián)系到自我的生活實際,大大降低了閱讀的效果和質量,在閱讀中存在很多的困惑。同時,學生沒有將閱讀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逐漸對閱讀失去了興趣,無法感受到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對課堂提問回答不積極,不愿意思考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對閱讀學習感到索然無味,這對自身閱讀水平的提高造成了阻礙,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實施的具體措施
(一)重視閱讀教學,適當拓展課外閱讀
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教學地位,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內容。語文教師應當重視閱讀教學,看重閱讀教學實施的技巧,引導學生掌握到這些技巧,強化學生對閱讀的理解,鞏固他們的基本閱讀能力。同時,教師應當將教材教學與課外閱讀結合在一起,拓展課外閱讀內容,拓寬學生閱讀的寬度和廣度,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相關的內容,從課外閱讀中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掌握到豐富的文章背景知識內容。例如,教師講解“醉翁亭記”這篇內容,就會引入《宋書》課外閱讀內容,講解歐陽修的生平記事,從這一本書中可以了解到歐陽修創(chuàng)作時的境遇,使學生認識到他當時正在遭受貶官,明確了歐陽修既陶醉于山水,卻又懷著一種為國為民的憂愁,深入理解教材上的文章內容,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
(二)開展探究式教學,發(fā)揮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質疑是學習的最好方式,有效調動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在九年級階段,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方式,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給予他們自主閱讀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題材,了解到作者的寫作手法,研究出每一篇文章展現(xiàn)出的主旨內容,善于提出意見,將質疑的問題展現(xiàn)出來,接受老師和同學的指導,挖掘出文章內容的隱含魅力。例如,教師講解“懷疑與學問”這篇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給予他們自主質疑的機會,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內容,學會質疑,懂得提出疑問,質疑文章內容的正確性,從文章閱讀中思考質疑與學問的關系,研究質疑是否就是在做學問,挖掘出質疑對閱讀的幫助,更認識到質疑對我國文化所做出的進步。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加強學生的自我體驗
文章來源于生活,展現(xiàn)了生活的實際內容,給予學生真實的生活感受。語文教師創(chuàng)設出生活情境,給予學生體驗閱讀內容的機會,帶領學生到實際生活中感受文章的情感,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與作者之間跨時間、跨領域的心靈交流,進而加強學生的自我體驗,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教師講解“山水畫的意境”文章內容,想要學生更深入理解到山水畫所表現(xiàn)出的意境,就帶領他們真正步入到山水叢林中,引領他們感受山水之美,讓學生從真實山水中領略到文章的真諦。
(四)重視閱讀教學的層次性,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閱讀能力有所不同,學習水平也存在差異。語文教師應當重視閱讀教學的層次性,掌握到各個層次學生的閱讀水平,按照水平層次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每一個等級采用不同的閱讀教學方式,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強化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結束語
閱讀教學一直都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基本水平,制定出合理的閱讀計劃,設定出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案,創(chuàng)設出質疑性、生活化等閱讀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強化他們的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7).
[2]曲忠芳.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未來英才,2016(13):113.
[3]范麗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5(9):42.
[4]黃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研,2016:240.
作者簡介:
楊艷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河池市宜州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