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改背景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的迫切需要。其中,是否實現(xiàn)了少教多學是衡量高效課堂是否得到了有效構建的重要衡量標準。下面,本文對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這一問題淺談一二,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轉變過去落后的教學行為和單方面?zhèn)鬏數(shù)慕虒W傾向,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體驗的優(yōu)化和學習興趣的充分激發(fā),整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調整教學結構與策略,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全方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緊緊跟隨教育發(fā)展和變化的步伐,樹立先進的觀念和思想,積極改進、優(yōu)化與革新教學方法與策略,以此來實現(xiàn)小學語文高效的教學。
一、運用直觀手段,強化學生情感渲染
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情境創(chuàng)設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配合文本內容中所蘊含情感因素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資源,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得更具形象化、具體化和生動化,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從而強化情感渲染效果,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文章的內在情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內容時,筆者先是運用多媒體展現(xiàn)了圓明園昔日的風光,以使學生對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形成初步感知。在向學生講解和分析文本內容的過程中,為使學生直觀感受圓明園中的文物之多、之奇,筆者運用多媒體展現(xiàn)了相關圖文資料,并對學生說道:這樣的一座舉世無雙的園林,人類文化的結晶,大家想去看看嗎?待得到學生肯定的回答后,筆者話鋒一轉:可是,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這副模樣了之后,筆者為學生播放了相關影音視頻,以望通過對圓明園的毀滅經(jīng)過進行直觀呈現(xiàn),使學生自覺接受愛國主義的熏陶和感染,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通過運用直觀手段再現(xiàn)文本情境,極大程度地強化了情感渲染效果,使課堂教學收獲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強化方式指導,讓閱讀更加有技巧
教師的指引和幫扶對于學生能否高效的開展自主閱讀具有較為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教師做好輔助性的工作。其一,方法的指引。小學生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相對薄弱,需要教師積極的教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閱讀,如可以采用三遍閱讀法,第一遍解決閱讀障礙,如字詞的讀音,第二遍掌握基本的文章意思,如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文章的主旨,第三遍要注重對文章篇章結構、寫作思路及中心思想的探索,從而在良好的方法下,讓學生開展高效的閱讀學習。其二,注重答疑解惑。教師要積極的就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不斷的補足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各種短板與薄弱環(huán)節(jié),全面的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三、實現(xiàn)角色互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龐大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可以為教學提供更為廣闊和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這種資源是開放性的,這就為現(xiàn)代化環(huán)境下的教育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教給學生如何利用網(wǎng)絡資源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準確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并合理地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根據(jù)網(wǎng)上找到的教學資料來自行講課,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而教師則更多地將自己放在引導者的位置上,對學生的講解和自主學習提供引導和點撥,從而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不斷提高。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內容時,筆者就通過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與學生實現(xiàn)了角色互換。課前,筆者讓學生通過借助網(wǎng)絡來搜集關于《草船借箭》和《三國演義》的寫作背景、故事梗概等,使得學生對《草船借箭》的背景資料有了大致的了解。于是,在課堂,筆者讓每組派代表上臺來當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課。除此之外,各小組還在課下排練了課本劇,通過表演生動地再現(xiàn)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和心胸狹窄的周瑜形象,使得學生對三國人物的特點理解得更加深刻了。在講課結束后,筆者就學生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xiàn)進行表揚和點評,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并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疑惑通過組織合作討論來加以解決,從而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四、朗讀銜接閱讀,加強學生語句品味
教師與學生的朗讀銜接起來,有助于學生將聲音的震動傳遞給心靈,進而激發(fā)對文章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朗讀來促使學生品味文章語句的美,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使學生獲得文章的語句美學原理,為學生鋪開可以感知天地的畫卷。
例如,在教學《桂花雨》內容時,筆者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使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讓文字在學生的唇齒間留下痕跡,幫助學生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情感,讓學生獲得聲音上的美感教育,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課文朗讀。學生通過有聲朗讀,對桂花的香、桂花的美進行了揣摩,在朗讀聲中仿佛置身在了作者的家鄉(xiāng),仿佛徜徉在了桂花的花海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筆者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朗誦小組,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為了展示自己小組的風采,分析了作者對童年、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念出了作者對童年的情感,對家鄉(xiāng)的情感,感受到了課文的語句美。這樣,筆者通過與學生朗讀銜接起來,讓聲音來沖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情感上獲得了享受,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了這篇課文的美,理解了這篇課文的情。
總之,高效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也是促進教學效率提升和質量優(yōu)化的動力與保障。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大膽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利用合作化教學、情境式教學、探究性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最終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夏明強.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名師在線,2017(15):68-69.
[2]孫菲菲.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4):137-138.
作者簡介:
吳騰波,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花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