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作為教學的主要陣地,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任務。探討如何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展示能力的氛圍建設,為學生的展示做好準備,讓他們能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一展才華,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提高數學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創(chuàng)情境;借游戲;重實踐;多元評價
一節(jié)精彩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精彩的展示。小學生由于學科知識經驗薄弱、數學語言缺乏等原因,一到了展示環(huán)節(jié),總是幾個學優(yōu)生唱主角,之后教師總結,久而久之,許多學生失去了展示的熱情,養(yǎng)成了思維的惰性,特別是數學的思辨能力嚴重受挫,不利于后續(xù)學習的展開。我覺得學生數學課堂展示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從小學逐步培養(yǎng),而中年段學生培養(yǎng)該方面的能力尤為關鍵,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做法:
一、多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展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數學課堂上以興趣為切入點,鋪墊數學學習的學習氛圍,以興趣營造活躍的數學課堂氛圍,根據中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能夠在謀堂開始就營造出較為活躍的氛圍,激發(fā)中年段學生的興趣,以中年段學生的強烈求知欲或者好奇心為借鑒,用講故事的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例如,在比較分數大小的課堂教學中,我以故事開頭:豬媽媽給小豬買了一個生日蛋糕過生日,豬媽媽把蛋糕切成了八份,讓小豬吃四分之一,小豬卻說:“今天我生日我要多吃,我要吃八分之一,給弟弟吃四分之一?!必i媽媽笑了。故事的結尾,我們可以與學生進行問題互動:小豬要吃的八分之一真的是比四分之一多嗎?讓學生討論故事中小豬到底吃多少是可以多吃的?這樣讓學生融入故事中來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啟活躍的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就如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p>
二、借游戲“拐杖”,讓學生能展示
游戲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更為有用,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更集中,積極性更能被充分的調動,而且還能得到極大的快樂和滿足。如我在教學“統(tǒng)計與可能性”時,準備了3個不透明的布袋,里面各裝了4個乒乓球,球的顏色不同,第一個袋子裝了黃色的,第二個袋子放進了3個黃色的和1個白色的,第三個袋子裝了白色的。上課伊始,我就宣布:“今天咱們來做個游戲,老師這里有3個袋子,里面各有4個乒乓球,有黃色的也有白色的,請三個小組的同學先來:每組各挑個袋子,不許看袋子,第一個同學從袋子里摸個球出來,摸完后還放回去,搖一搖袋子,再給第二個同學也模一個球再放回去,小組成員依次進行。共摸20次,記錄員做好記錄,比一比哪個組摸到的黃球多?!睂W生一聽,熱情高漲,紛紛想上來展示……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fā)起來”。
三、知識與實踐融合,讓學生愛展示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果把將要學的知識與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源于實際生活,用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將會喚起他們聯系生活的場景,激發(f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那效果就會完全不同。尤其是小學生,具體的、生活化的方式對他們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創(chuàng)設各種生活中有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例如:學習“小數的認識”,我就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在家里、去商場、超市等找一找小數,并試著理解它表示的具體意思。在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小組交流了自己找到的小數。結果,那場景特別的熱鬧:學生紛紛介紹自己找到的小數:酷兒飲料2.5元奧利奧餅干12.12元安慕希酸牛奶7.89元我爸爸身高是1.73米我的妹妹剛出生時體重是7.1斤……學生們在積極地介紹自己找到的小數,甚至還爭著比較誰找到的小數多,誰的小數還沒被同學說到等等??粗麄兡且话逡谎?、熱火朝天的情景,我不由想起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四、多元化評價,讓學生樂展示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習慣跟教師平時的教學常規(guī)、個人魅力是緊密相關的。如果平時的學習學練有序、扎實有效,學生的知識學得扎實穩(wěn)固,那么學生也在無形中增強的展示欲望?!坝H其師而信其道”如果教師和學生是以朋友的身份相處,在教師人格魅力影響下,課堂學習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實踐表明,只有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中的思維創(chuàng)造活動,才能與教師一起把課堂教學搞得有聲有色,達成你追我趕的學風,共同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而教學中的幽默恰能起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之功效。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的一節(jié)練習課上,我讓學生填合適的單位,一張床的長度是2(),有學生說是2厘米,我沒有馬上肯定對錯,而是開了個玩笑:“我們知道同學們的小手指甲的寬大概是1厘米,今天老師布置一個任務,晚上睡覺時就睡在自己的小手指甲上,看看有誰能睡得下?!睂W生們相視而笑,進而那個說錯的同學馬上說:“我知道了,不是2厘米,而是2米!”同學們都會心地笑了。有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耳濡目染經常能舉一反三:剛才徐明學生在寫整千整萬的數時,多寫一個0,我就提醒他:“假如媽媽和你去買標價為1200元的自行車時,付款時如果你不小心把1200元輸成了12000元,那個賣給你自行車的人肯定悄悄地竊喜‘我發(fā)財了!我發(fā)財了!你家的老表有自行車了沒有,過了今天就沒這個價了,要不要順便幫帶呀?!”繪聲繪色的表演讓全班學生哄堂大笑,在活躍、輕松的氣氛中,都明白讀寫數的時候要仔細,比起千叮囑萬強調效果要好,這就是教師、學生的幽默發(fā)揮出來的教育功能。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多種形式,巧妙營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活躍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數學教學效率。通過氛圍的營造,使每一位學生都喜歡展示,使每一位學生都是教學資源,都成為學習的主角。
參考文獻:
[1]張志新.游戲:小學數學教學的催化劑[J].學周刊,2017(1):125-126.
[2]趙遠.淺談如何營造良好的小學數學課堂氛圍[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4):78+80.
[3]劉素珍.如何激活小學數學課堂氣氛[J].學周刊,2013(14):40.
作者簡介:
梁穎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武鳴區(qū)城廂鎮(zhèn)紅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