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優(yōu)勇
摘要:在初中教學中,科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意思且吸引學生目光的教學項目。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科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科學并應用科學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豐富的教學內容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實現(xiàn)動手能力,提升學生自身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刺激學生的感官;并且通過科學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讓學生更加明白生活現(xiàn)象的成因,讓學生更加了解科學的魅力,從而也提高了科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初中教學;科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在新課改不斷的深入到初中教學之后,科學教學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科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到一起,科學教學能夠解決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學生通過不斷參加有效的實驗和活動,提升自身的科學實驗技能。新課改對初中科學教學內容、方式提出了相應的標準:初中生在學習和實際的生活中,教師應該合理的去對其進行引導,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1.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隨著教改的不斷進行,初中教師將新的教學方式加入到了教學中,其中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策略是教學中非常新穎的方法之一。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僅讓學生對生活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也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充分的認識了教學范圍內的理論和概念,并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加深了對理論的認知[1]。而且教學生活化方式的進入,讓初中科學教學形成了新的模式,也讓初中生對科學內容更加的喜愛,從而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2.初中科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
2.1科學課堂導入生活化
在科學課堂導入中利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豐富學習的情境。在初中生學習科學教學內容的時候,讓學生帶著好奇的心理進行相應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所以教師應該及時的利用生活中的場景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生活化情境設定,能夠為學習提供生活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式,所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科學都是來源于生活,很多精髓還需要通過生活進行解析;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的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科學課堂中還可以利用有趣的小故事或小實驗作為設立問題的情境。在初中學習的過程中,只要學生對知識有了興趣就有了探索的動力,也只有學生對知識點有了興趣,才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想法,才能夠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欲望。而利用小故事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是一項非常好的選擇。
2.2科學教學內容生活化
科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內容都能夠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利用好相關的教材,成功的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求知欲望。
學生在書本中所獲得的知識量很有限,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等更加適合學生的方式,將生活常識和科學實驗等內容輕松的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從多方面了解生活中科學知識的含義。
課本中很多的生活素材教師都可以進行整理和歸納,其中生活內容素材主要包含:圖片、活動、讀圖、閱讀等,這些素材內容涉及到的范圍也非常的大,生活方面、科技發(fā)展方面、社會科學方面等,這些內容都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在科學上血液屬于懸濁液,牛奶則是乳濁液等,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是視頻等直觀的方式輕松的讓學生對物質在水中的概念進行區(qū)分。在具體的實驗中,教師利用了常見的水作為介質,分別準備了四個杯子,在杯子中倒半杯的水,將面粉、油、精鹽、黃酒分別放入四個盛水的杯子中,并靜置10分鐘,讓學生觀察杯中水和物質的變化。
再如學習減小摩擦及磁極間的作用時,可以讓學生觀看磁懸浮列車的視頻;學習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候讓學生回憶并分析自己游泳時手和腳是往哪邊用力的;學習平面鏡成像時,利用自己照鏡子的經(jīng)歷幫助理解成像的規(guī)律;學習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時,結合自己可以怎樣讓頭發(fā)干的快一些來分析等等。
在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對科學世界的一種追求和認知,能夠更加了解生活中的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方向,這也成為了學校在教育過程中的重點[3]。所以,初中科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在生活的基礎上完善教學內容,讓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與教學聯(lián)系到一起,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實驗的方式將科學與相應的技術傳授給學生們。只有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學生才能夠對學習有興趣,也才能夠提高學生科學課程的教學效率。
2、科學課后練習生活化
無論是什么樣的課程在學習之后都需要有練習的過程,科學教學也不例外,教師應該利用課后的作業(yè)和練習的過程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復習力度。而且學生在充分的課后練習后,能夠更加完整的了解科學教學知識的運用,也能夠通過復習強化自身對知識的了解程度,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快速的成長。
課后練習的過程中不僅是可以通過作業(yè)的形式,還可以是課外活動的方式。課外活動的內容應該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師也應該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之中的成員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在討論過后形成書面的總結或是報告,這樣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在實驗方面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在這樣的課后練習的方式中,能夠讓學生與自然更加的接近,在與自然溝通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科學的認知和了解,學生也能夠將課堂之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并鞏固了學習的效果。
結語:初中科學教學的進行,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科技的偉大,也能夠讓其了解生活中的科學技術現(xiàn)象。教師也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的改善教學的方式,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科學課程中應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將學習與生活串聯(lián)到一起,將知識擴大化,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式。
參考文獻:
[1]趙則人.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思考[J].新課程(綜合版),2011(02) .
[2]徐亞雄.由一節(jié)常態(tài)課引發(fā)對實驗教學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3]鄭振祥.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體驗[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