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極具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的教學方法,其作用十分明顯,可以提高學生的眾多素養(yǎng)。此外,國內對于這種方法的研究有很長的時間,按照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說,許多學者都認為應當創(chuàng)造集體教學的環(huán)境,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相互學習”之中,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團隊協(xié)作;文字表達;求同存異;自主探究
目前,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已經(jīng)是一種十分成熟的教學方式了,因其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受到了廣大人民教師的一致好評。而且,這種方式不僅對學生的智力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還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等方面有積極作用。那么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中有什么用處呢?以下結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從“樹立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改善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求同存異思想”、“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思維”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1.樹立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指一組同學互相學習、分工合作,因此說小組合作要求每個人都要“放光發(fā)熱”,即做出一定的貢獻,這樣就會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在組內存在的價值。而在實際的解題中,小組合作可以讓一道難題分解成幾道小題,每個人“分包”一道小題,通過讓每個人完成自己的任務,可以讓交流活動進行地十分順利。如此一來,這樣不僅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一定的快樂,還可以間接樹立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
比如在教學《晏子使楚》的時候,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分工合作,組內的四個人要明確自己的任務,第一位同學要能通過閱讀全文及課文中的注釋來回答出“大夫”、“子”等詞語的今昔異義;第二位同學要研究的是,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第三位同學要研究晏子的語言,分析他的智慧是如何表現(xiàn)的;第四位同學要研究他的神情,分析他是如何恰當展示的。在任務布置完之后,他們通過合作的方式,你干你的任務,我做我的題目,最后再把組內的答案結合到一起,并選出一位發(fā)言人公布自己組的答案:“‘大夫在以前是一種官職,現(xiàn)在指醫(yī)生;‘子在以前是對男性的尊稱,像孔子、孟子等,現(xiàn)在用在人方面的時候就是指兒子。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所以專門開鑿了一個‘狗洞…”學生通過合作,能夠更好地解答教學問題??傊?,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可以讓其負起“責任”,從而樹立了團隊協(xié)作意識。
2.改善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小組合作實際上還是讓學生自己討論問題的,同齡人之間互相聆聽想法、發(fā)表意見,通過思考把想法變成語言,這個過程需要學生不斷地組織語言。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都想要完整地、準確地敘述出自己的觀點,事實上很多學生都在克服自己的畏懼心理,對于那些不善交流的同學或許是個不錯的契機,因為通過小組合作,他們可以擁有更多的發(fā)言機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我的文字表達能力。
比如在教學《山雨》時,我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并分析作者是如何傾聽山雨的,在體會出作者對于山雨的喜愛之后,我要求學生之間互相表達自己對雨的一些認識或贊美。小組內開始“沸騰起來”,善于發(fā)言的學生在踴躍發(fā)言,有的學生說到:“開學伊始,九月的雨就到來了,它很知性、很動情,但我一點都不討厭它,因為它曉得人們不喜歡陰雨綿綿,就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揚揚灑灑下一陣子,就很知趣地離開一會兒,不是粘著人間不離去,秋高氣爽,雨點帶來了微微的涼意…”;還有的學生描寫的是:“滴答,滴答,下雨了。春雨貴如油,她給人們的希望是:糧滿囤,稻滿倉,桃李芬芳,碩果累累。我愛春雨,愛她的嫵媚,愛她的美妙,愛她的多情,愛她的飄灑,更愛她豐富的內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表達自己對雨的描寫,可以很好地鍛煉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求同存異思想
在語文合作學習中,對于同一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既是人們思考方向的不同,也是討論的意義所在。一種高效的合作學習方式必然會涉及到意見偏差甚至是相差甚遠的答案,如何去處理學生們帶來的不同答案呢?筆者認為,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同存異思想,要讓他們知道,有偏差不代表非要分出對錯,有的時候各執(zhí)一詞才會激起更多火花。
例如:在教學《窮人》的時候,我給學生們講到:本文的主題是“窮”,即這篇課文中講的是窮人,但是文章中卻沒有提出一個“窮”字,但是在字里行間中卻“窮”意濃濃,你們能找到其中的關鍵句嗎?有的學生找到了“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而有的學生找出了“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另外我還讓學生討論對于“窮”這個概念是怎么理解的。有的學生指出“窮人是指的物質條件匱乏”;有的學生指出“雖然說課文中的窮人缺乏物質條件,但是他們的品德卻很高尚,在品質這一塊來說,他們是富人”,還有的學生理解為窮是學識短淺等等。通過小組討論,他們對于課文中的“窮”有了更豐富、更立體的理解。總之,在小組討論學習時,學生既要善于學思、發(fā)言積極,也要尊重彼此、求同存異。
4.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思維
教師在安排好分組之后,把課前設計好的問題拿出來讓各個小組進行解答,與此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問題探究到底,并通過交流心得,找到最合適的答案。這種教學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思維。
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讓學生分組找出小女孩一共點燃了幾次火柴,每次點燃的表現(xiàn)如何。學生開始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并回答:第一次點燃看到了暖和的火爐,她感受到了溫暖,但是留下的是一根燒過的火柴梗;第二次她看到了香噴噴的烤鴨,她渴望食物,但是實際上她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第三次她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她十分快樂,而后實際上是一顆星星掉落了;第四次她竟然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她“得到”了親人的關愛,而實際上她卻是最孤獨。學生在仔細閱讀全文后發(fā)現(xiàn)作者這么寫叫做“虛寫”,用不可能的幻想來突出主人公實時的窘迫,然后還發(fā)現(xiàn)課文背后更多的知識??傊?,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認真地思考問題,進而培養(yǎng)獨立的自主探究思維。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此法不僅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除此之外,為了讓教學工作更好地展開,教師應該做到及時反思,即能夠從其他教師或者學生之間聽取意見,進而及時改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辛海麗.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
[2]劉晟楠.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才智,2019(27):82.